︿
Top

「台塑」與「華創車電」結盟-台灣碳纖維電動車正式啟動

關鍵字:碳纖維電動車
瀏覽次數:341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經濟部技術處 發表於 2010年12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經濟部技術處為推動國內電動車輕量化,以因應下一 波全球汽車工業即將展開的革命性節能電動車競爭,特於今(9)日假政大公企中心辦理「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聯盟推動成效會議」中,見證我國碳纖維生產龍頭廠 商「台塑」與裕隆電動車研發廠「華創車電」將合作進行「電動車輕量化技術合作開發」之結盟儀式,宣告台灣與全球同步啟動碳纖維電動車開發計畫。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受地球環 境暖化及石油逐漸枯竭等因素影響,全世界均積極打造節能電動車來取代現在的車輛。但目前電動車之電池重量即高達約350公斤,為減少電動車的行駛負荷,全 球各大車廠的策略均選擇具有輕量化優勢的碳纖維材質來打造車體結構,例如德國汽車大廠寶馬(BMW)與德國碳纖維大廠SGL集團合資1億美元,在美國的華 盛頓州興建碳纖維廠以打造碳纖維電動車,並宣稱將於2013年上市「全球首度量產全碳纖維車殼的汽車」。另外,德國Mercedes-Benz也與日本東 麗公司(TORAY)合作、日本Toyota(LEXUS)與日本帝人公司(TOHO)也積極進行合作。經濟部在傳統產業技術整合推動計畫的努力下,積極 促成擁有門檻極高的碳纖維材料技術廠台塑公司與開創自主電動車品牌之華創車電結盟,共同合作為我國在下一波全球電動車競爭市場上搶進關鍵性的地位。   

碳纖維材質強度比鋼強、重量比鋁輕,在同樣的強度下,重量幾乎只有一般鋼材的一半,將有助於延長電動車的 行駛里程,另外,碳纖維一次成形製程又比以往的鋼材要來的有效率,抗腐蝕的特性也讓電動車更為安全,以上優勢,造就碳纖維成為電動車輕量化材料之首要選 擇。因為碳纖維具有卓越的物理特性及製程優勢,目前已大量使用於民生及軍事工業,及未來因應全球節能減碳發展的產業,包括綠能 (風電、太陽能) 產業、耗能源(飛機、新能源車輛) 產業...等,碳纖維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綠色材料。由於碳纖維製造技術門檻極高且可用於國防工業,所以在國際上屬於戰略性、管制性的資源產業,不僅價格 高、取得也不易,對國內業者在高科技產品上的應用發展影響很大,實為二十一世紀革命性的材料。   

台塑公司發言人黃宗敬協理指出,碳纖維為未來節能減碳、產品輕量化必用的材料,台塑已投資40億元進行兩 列擴建,將分別於本(99) 年及明(100)年底完工,屆時產能將增加至8,750 噸,成為世界第四大小絲束碳纖生產廠商,可與日本東麗公司(TORAY)等3廠並駕齊驅,領先歐美廠商,未來將持續努力期可提供具高品質與經濟效益的碳纖 維,以帶動國內相關應用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能為全球環保及節能減碳貢獻一份心力。   

華創車電總經理劉一震表示,環保議題已經成為車廠最優先的發展重點,為了降低油耗、減少空污,世界各車廠 及零組件廠無不持續且積極地進行汽車輕量化的布局。未來華創將成立獨立的材料部門,與碳纖維複材界等各個領域加強合作,以期創造出更具競爭力的優質平價商 品。此次與台塑做跨領域的結盟,在於藉此協助台灣自主品牌開發符合汽車法規且輕量化的碳纖維汽車,以能切入全球汽車下一波的競爭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於去(98)年積極推動成立「碳纖維研發聯盟」,經過2年的努力,已陸續整合台塑、華創車 電、和成欣業、上緯企業、明安國際、福懋、東盟營造...等近20家跨產業廠商、研發法人與大專院校協力進行「建築物補強」及「電動車減重」之應用開發, 預期將可創造逾千億的衍生商機,因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與需求,我國碳纖維在航空工業、汽車工業、營建工程及一般工業的運用,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相信在台 塑與華創車電的積極努力及帶動下,國內碳纖維應用產業將會迅速發展,技術處也會竭盡最大努力,協助台灣傳統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開創更大的國際競爭優勢 與商機。

技術處發言人:經濟部技術處林全能副處長 電話:23212200轉121
新聞稿聯絡人:經濟部技術處卓至元技正  電話:23212200轉174
新聞媒體窗口:經濟部技術處紀懿珊研究員 電話:23212200轉138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