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食物溯源 產地到餐桌全都露

瀏覽次數:128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羅良慧、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發表於 2021年1月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食物溯源 產地到餐桌全都露
 
《有機農業促進法》自2018年立法,2019年施行後,轉眼已上路一年多,回顧有機農業的立法宗旨,希望推動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的農業生產方式。因此,民眾在購買有機農產品時,將不只關心是否為無農藥以及對健康是否有益等訊息,也漸漸對耕作方式及生長環境有所重視,換句話說,當消費者決定採買有機農產品時,除了物好質優的考量外,同時也會期待消費行為是否可對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護有所助益,因此,農產品上的標章所扮演的角色,也從過往作為選購時的參考,進而賦予環境友善的附加價值,更成為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在此期待下,標章上所記錄資訊的正確性,以及消費者對標章的信任度,成為新興科技可支援強化的部份。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記帳方式,是一種「分散式共享去中心化的分類帳系統 (Ledger)」,可在點對點網路成員之間資訊共享並可保持資料庫中交易紀錄同步化。商業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指出區塊鏈可幫助追蹤從農場到餐桌每一環節的資訊,也就是從原料生產、加工、包裝、配送到銷售的食物供應鏈上所有資料都會被寫入區塊鏈,藉以提高食安資訊透明度並形成完整的食品生產履歷。另一方面,在食物供應鏈源頭農場端的部份,農民可借助物聯網(IoT)感測器量測土壤濕度、pH值及微量元素(如氮磷鉀)等各項數據,並將量測資料上傳至區塊鏈上,除了作為農作物健康管理之用外,更可即時提供品質等相關資訊協助識別是否符合有機農產品的規範。
 
由於區塊鏈的運作需要搭配大量的數據蒐整,因此,藉由印刷電子技術印製的感測器與可記憶的標籤,如溫度感測器可協助監控食物的儲存溫度,或是氣體感測器可用於檢查食品包裝的完整性等,透過與智慧包裝相互整合應用,將有助於全程監控、追蹤供應鏈上的食品,不僅可蒐整供應鏈各環節所產生的大量數據,也可主動識別出假冒或偽劣產品並發出預警。關於智慧包裝技術的研發方向,預測將朝向客製化的設計,以促進電子感測器與包裝材料的整合為重點。
 
另外,食物供應鏈各階段的利害關係人參與,以及資料整合共享機制亦是推廣區塊鏈技術的關鍵因素。國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黃能富院長帶領的研究團隊,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建置農業產銷服務平臺,不僅可將農產品數據寫入區塊鏈,也方便消費者透過區塊鏈追溯農產品的品質等級、生產環境或運輸條件等資訊,再加上同時鏈結驗證單位、農業專家等,相關資訊不但透明公開,更具有正確性。近來,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改良場推動「智慧化有機大豆生產環境監測及系統開發」計畫,連結區塊鏈系統即時收錄田區資訊,並建立專屬轄區品種的大豆生長模型,協助國內農民應用區塊鏈以提升農業管理效能,更藉此促進大豆的有機栽種以形成在地的特色農產。
 
日本政府主導農業資料合作平台「WAGRI」於2019年4月上線,正擴充功能以建立「智慧食品供應鏈系統」,讓整個供應鏈系統各環節的相關數據可整合運用,作為日本生鮮物流之基礎。同時,也受理食品、農產品相關業者上網進行食安登錄,並針對防止資料竄改與非法駭入等問題加強資安措施,打造受民眾信賴的智慧食物鏈。各國政府啟動科技守護食安之餘,更需要產官學研各界的通力合作,希望智慧科技能帶給大眾共享「食」在安心的好生活!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21/01/0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