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6》發佈:廣西、安徽、陝西快速崛起

瀏覽次數:246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 發表於 2016年12月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6》發佈:廣西、安徽、陝西快速崛起

據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於今(2016)年11月2日於局網發布資訊指出,近日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課題組在京發佈了2016年年度報告。這已經是《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連續發佈的第8個年頭。2016年中國區域知識產權指數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山東、天津、重慶、福建、安徽,北京更是連續7年保持第一位置,知識產權發展優勢得天獨厚。
 
《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自2009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的研究,課題組積累了豐富翔實的數據資料,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為各級政府部門、智庫及高等院校以及個人提供了觀察、瞭解和研究中國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速度和質量的窗口和通道,為研究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提供了充足的資料與信息,已經成為知識產權界、經濟學界不可多得的重要參考材料之一。
 
《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6》依舊堅持全面、客觀、公正的研究思路,圍繞除港澳台地區外的31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進行了區域知識產權指數、知識產權分項指數(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指數、知識產權流動水平指數、知識產權綜合績效指數以及知識產權創造潛力指數)、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進步指數、專利指數以及商標指數的分析和評價。據課題組組長王正志律師介紹,在全方位分析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的同時,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了中國知識產權發展評價體系,並在多年的數據積累和挖掘基礎之上得出九項研究發現。
  
北京、江蘇、上海蟬聯「三甲」  
與去年相比,排名前10強的省份組成完全一致,且絕大多數是經濟發達省份,只是山東與天津、重慶與福建互換了位置。自2010年以來,知識產權指數排名前10強的省份一直較為穩定。北京、江蘇、上海、廣東、浙江、天津、山東、福建等8個省份每年在前10強中,北京更是連續7年穩居全國第一。
  
中國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持續分化發展極不均衡  
通過比較2014至2016三年間,用來衡量知識產權指數的離散程度的「知識產權變異係數」(2014年為0.52,2015年為0.55,2016年則達到了0.59)發現各省知識產權發展的分化程度在加深。2016年,全國知識產權指數的平均值是0.14,中位數是0.20,遠低於排名第一的北京(0.64),甚至不及其三分之一。
排名前10強的省份的變異係數為0.35,中間11位為0.17,最後10位為0.19,排名越靠後的省份之間變異係數越小,各省份之間的知識產權指數差距在縮小,表明與北京、江蘇、上海等領先省份相比,大部分省份知識產權發展的水平相對不高,知識產權發展相當不均衡。
  
安徽、四川、廣西等省領先於經濟發展水平

將31個省份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劃分為:低收入組、中等收入組和高收入組。三個組知識產權指數的平均值分別為:0.39,0.20和0.16。其中處於低收入組的安徽(0.25)、四川(0.24)和廣西(0.20)的知識產權指數高於中等收入組平均水平,明顯領先於本組平均水平。因此,這些省份在下一個5年或者10年內的創新驅動作用值得我們去關注。
  
廣西、安徽、陝西是近幾年來崛起最快省份  
研究分析2010以來7年間各省份知識產權指數排名情況後發現,廣西進步最大,提高了9個位次,提升至第16位。安徽和陝西則上升了4至5個位次,由中游位置進入上位圈,其中安徽2015、2016年均處於第10位。
  
遼寧、吉林、河北是近幾年來衰落最快省份
遼寧、吉林和河北的排名出現了大幅下降,遼寧下降了7個位次,2016下滑至第15位。吉林下降了9個位次,2010曾經位列第15位,2016下滑至第2位。河北下滑了6個位次,2010-2013較為穩定,基本在第17位左右,2016下滑至第23位。
  
重視人才培養是促進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國知識產權的發展目前亟需複合型人才。目前僅有41所大學開辦了知識產權學院。政府應該鼓勵高校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師資力量,形成結構合理、層次銜接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開展知識產權交易,打造人力資源基礎;鼓勵各地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台;鼓勵理工類高校開設專利信息檢索課程,提升大學生的專利信息利用能力。
 
改善人才待遇,提高研發投入有利於促進創新
通過將R&D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與知識產權指數2016進行回歸分析後發現二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由此可見,創新發展的關鍵還是要進一步改善人才待遇,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科技人員從其科研活動、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中得到恰當的回報,從而達到保護和激發科技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目的。
  
知識產權對於創新有顯著促進作用
知識產權與創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首先,知識產權的形成本身就來自於創新活動,其次,知識產權的誕生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和保護創新活動。知識產權及相應法律法規切實保護了創新者的利益,鼓勵創新者大膽創新,為創新者提供了更好的「退出」或「參與」市場的機會。同時,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有效的融資途徑。在一定程度上,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不僅決定創新的速度,而且決定創新努力的方向。
  
東中西「波浪擴散」明顯 京津冀協同迫在眉睫
知識產權指數整體趨勢的區域特徵依然非常顯著,基本為「東高西低」,由「東部沿海地區」到「中部腹地」再到「西部邊遠地區」,逐漸降低,呈現「波浪」態勢,既反映了空間上的梯次降低,又反映了在時間上的逐步擴散過程。這種區域分佈的特點其實是與創新發展階段和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吻合的。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現象一是京津對周邊的輻射和擴散不夠理想,呈現一定「孤島」現象,迫切需要協同創新發展;二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輻射效應越來越明顯,知識產權擴散日益深化。三是重慶依然是中西部省份的知識產權發展「高地」,領先於周邊省份發展水平。
 


本站相關文章:
  1. 2015年中國大陸知識產權十大熱點案例
  2. 中國大陸公布「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之觀察:(二)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3. 2016《中國專利調查數據報告》解讀
  4.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15年度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5.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審判新機制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