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Oracle v. Google 於Java軟體版權訴訟之庭審觀察:(5)兩造律師團總結與陪審團評決

瀏覽次數:251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朱子亮 發表於 2016年6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一、Oracle v. Google 於Java軟體版權訴訟之庭審觀察:(5)兩造律師團總結與陪審團評決
 
2016523 -25日進行兩造委任律師團庭審總結論述
 
被告Google律師團首先進行陳述,並總結內容概要如下:
  1. Java程式語言為公開免費使用,而開發者昇陽公司亦開放外界免費使用Java API。針對原告律師團所出示之電郵信件等證物,包含Andy Rubin及Tim Lindholm等證人之陳述內容,以及在Android正式發表前Google與昇陽談判破裂等情形,此些事物皆發生在2005至2006年期間,為Google採用Java API之前,兩者並無關連。昇陽公司及其前任CEO Jonathan Schwartz,並未就Android使用Java一事表示反對,同時甲骨文公司創辦人Larry Ellison亦曾經表示支持Android使用Java,然此刻卻一反過去態度,試圖奪走一切Android成果並索取鉅額金錢賠償,實非合理公平之行為。
  2. 過去,Java SE僅使用在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而Google工程師之創舉為首次將Java SE應用到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確實為Java帶來轉化性價值,即便是原告推出之專家證人Astrachan亦在杜克大學教授Android程式課程。Google所使用之Java 宣告碼,僅具單一功能用途,例如為Android API套件加上如java.io以及java.security等名稱,以及為各類別(class)加上如getDateAndTime 以及 ZipInputStream等名稱,此舉實有助於程式開發人員可在未經學習下使用及熟悉Java,亦有助於智慧手機市場發展。上述理由,Android可為一典型之合理使用案例。
  3. Google使用Java之情形,符合同業使用Java之主流慣例。許多程式設計人員或電腦程式專家皆有使用Java API、Apache Harmony及GNU Classpath之經驗,且Google在2007年對外釋出Android軟體開發工具及API套件時,亦為免費提供外界使用,而不若此刻甲骨文公司一般滿腹怨言。只要當事人是開發自己的Android執行碼或執行程式,則不會產生任何授權問題,而這也是2010年Google拒絕甲骨文授權要求之主因。Google不會就未侵害、未使用或免費開放使用之軟體支付任何費用,Java以及Java API套件免費開放外界使用既已行之有年,且獲得開發者支持,則Android平台使用Java之情形應當屬於合理使用,同時原告欲全盤推翻過去立場,亦為不當且不合理之要求。
 
原告甲骨文公司律師團隨後進行陳述,其總結內容概要如下:
  1. Google未經允許擅自竊用他方財產來謀利之行為,使甲骨文蒙受巨大損害。Google共抄襲11500條Java程式碼並使用在Android系統,乃一無爭議事實。2008年至2015年間,Android平台雖創造了約420億美元獲利以每天約70萬隻手機出貨量,然而其中皆有甲骨文公司的智慧財產。
  2. Google員工Tim Lindholm及Andy Rubin等人之電郵內容,皆陳述提到Android時程緊湊和除Java以外之其他替代方案皆不理想,並建議Google需要取得Java授權;而前昇陽CEO Schwartz亦曾於私人電郵中,抱怨Google自認不受著作權法限制,此些證據即可完全推翻被告說詞,證明被告雖聲稱Java為免費開放外界使用,故Google無需取得授權,然該方實際認知並非如此。數封電郵內容皆顯示Google內部人員相信Java具有著作權保護,然仍決定刻意加以抄襲,Android部門主管Andy Rubin之電郵內容尚建議可忽略授權問題而直接使用Java,作為一創新企業典範之Google,誠不應出現此一顯失公平合理之行為。甲骨文公司向來是一積極之競爭者,然而皆遵守既定規則;相反地,Google選擇投機取巧,而不依照遊戲規則來行事。
  3. Google律師團將Java API單純比喻成書籍標題、章節名稱、段落序文甚至文件櫃標籤等,極具侮辱性質,並刻意貶損其創新及努力成果。Google方面雖一再宣稱所抄襲之程式碼不具重要性,然而實際上若無此些程式碼,則Android系統根本無法運作;倘若根本不具重要性,則Google最初何必去抄襲呢?Google方面顯然沒有將此些常識帶來法庭,故此刻有賴在座陪審員來重申此些常識。
  4. 甲骨文公司正由於Google竊用其智慧財產而面臨自我競爭之困境。Google利用Java程式來開發Android系統之行為,嚴重損害了Java授權事業,並破壞各類Java系統之互容性。Google一再聲稱甲骨文及昇陽公司皆未能成功利用Java來研發智慧手機產品,然而這完全是兩碼子事,甲骨文及昇陽遭遇失敗,不代表Google可以堂而皇之地取用,此情形就好比私人土地一般,地主未能在其土地上興建農舍,不代表其他不相干人士可以跑來建造農舍,故Google方面以該方成功開發Android平台來作為合理使用Java之藉口,毫無道理可言。
 
26日陪審團庭審結果
陪審團評決Google使用Java SE API套件(約11500條程式碼)之情形屬於合理使用。因Google於合理使用抗辯議題上獲勝,故未再審理侵權賠償議題。

圖二、
Oracle v. Google 於Java軟體版權訴訟之庭審觀察:(5)陪審團評決


本案案件評析
本案中,由於多數陪審員缺乏電腦及法律領域知識背景,故原被告律師團於交叉質詢雙方證人過程中,選擇透過基礎事實還原及常理分析,來爭取陪審團青睞。
 
原告甲骨文公司主張Google應擔負侵害Java著作權責任:
(一)Google在開發Android系統上從事侵害Java著作權行為,藉此取得了鉅額獲利,並使甲骨文公司蒙受巨大商業損失;
(二)多項私人電郵證物可證明,Google事前認知Java API並非免費且刻意規避授權;
(三)對於Android系統成敗結果而言,受抄襲Java API程式碼之價值及影響十分顯著;
(四)儘管甲骨文公司未能打入智慧手機市場,然不代表Google可以肆意侵害其Java著作權。
 
被告Google則提出以下主張合理使用情形:
(一)Java程式碼作為開放原始碼免費提供外界使用,已行之有年並成為同業慣例,且Android平台最終亦免費開放使用,故Google行為並未踰矩;
(二)Java開發商昇陽公司對於Java及Java API採取公開免費態度,且未曾追究Google使用Java所產生之授權問題;昇陽公司及甲骨文公司管理高層,最初皆支持且力挺Google使用Java來開發Android,然在歷經多年後,卻一反初衷地發起侵權指控來常識奪走一切成果,實有欠公平及正當性;
(三)Android平台確實為Java帶來轉化性價值,並首次將Java應用在智慧手機作業系統,此一創舉雖為過去昇陽及甲骨文所嘗試但遭遇失敗;
(四)對於Android平台開發而言,Java API程式碼之價值及重要性並不顯著且成敗影響有限,且在過去曾有其他替代方案,Java並非唯一選項。
(五)個別人員之電郵討論內容,不代表公司官方立場。
 
筆者認為,陪審團最終做出對Google有利之判決,有兩項原因:

一、首先,為甲骨文公司論述未能完全切中「合理使用」核心爭議,例如在Java程式碼是否為開放外界免費使用之關鍵議題上,原告多數論點只能產生妖魔化Google犯行之效果而已,雖偶爾穿插了己方證人駁斥Java無需授權之見解,然明顯不足推翻Google出示之諸多具體事證。前述缺陷,加上陪審員對於合理使用議題之判斷似乎未受到原告律師團強力灌輸Google犯行所影響,或是導致判決偏向Google之主因。當然,這也不能算是失誤,因為在陪審員皆為民間人士且缺乏足夠專業知識下,強調侵權具體犯行、負面損害影響及原告欺詐心理,或可能為最具說服力之方法。

二、甲骨文公司未能就其前後立場不一之情況提出有力辯解。昇陽及甲骨文兩家公司管理階層於多年前皆曾經支持或至少未追究Google擅自使用Java API之責任,此一無作為態度,多少已產生了默許授權或禁反言效果。對此,甲骨文公司僅以「未曾正式許可或授權Google使用Java」以及「甲骨文併購昇陽之動機目的並非向Google提告」來帶過,此些論述過度薄弱,難以說服陪審團認定該方並非事後反悔或從事惡意伏擊行為。
 
總結上述,筆者認為,甲骨文失敗之主因,在於未能說服陪審團相信Java API程式碼並非免費使用及「Google非合理使用」,以致削弱了索償訴求之合理正當性。(2216字;圖1)
 
 
參考資料:
 
(PACER)
1982 Filed & Entered: 05/26/2016 Docket Text: JURY VERDICT. (dl, COURT STAFF) (Filed on 5/26/2016)
1986 Filed & Entered: 06/01/2016 Docket Text: Transcript of Proceedings, Volume 13, held on 05/26/16, before Judge Alsup. Court Reporter Pamela A. Batalo, telephone number 626-688-7509; pamela_batalo@cand.uscourts.gov.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