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單一市場」目標2025年達成

關鍵字: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瀏覽次數:3452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發表於 2016年1月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東協經濟共同體」(以下簡稱AEC)於本(2015)年12月31日成立,並在現有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之經濟共同體,以2025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5大自由流通,進而促使AEC成為一個全球供應鏈的生產基地為目標。
 
圖一、東協經濟共同體
policy_11990a_20150105.jpg
 
臺灣與東協之經貿關係長久以來十分密切,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及投資夥伴,2014年臺灣與東協貿易金額高達936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6%,為臺灣第2大貿易夥伴也是第2大出口市場;在投資方面,1952~2014年,我對東協投資累計約達841.24億美元,我國是越南及馬來西亞第4大投資國,累積投資金額分別為287.40億美元及118.41億美元,也是泰國第3大投資國,累積投資金額為139.50億美元。東協經濟共同體的形成,可能帶動區域內投資與貿易的成長,對臺灣造成貿易投資移轉效果,因此值得進一步觀察。
 
區域內自由化 有助我商對東協布局
由於我國廠商在東協市場常面臨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尤其通關效率不彰、法規不透明、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投資保障不足等問題;因此,我國樂見東協建立AEC後,提升貿易便捷化,放寬區域內成員國間投資限制與強化投資保障,降低區域內市場進入障礙,並透過法規調和與國際接軌,使東協法規透明化及制度化,有效降低市場進入障礙與投資風險。長期以來,東南亞為我國主要貿易夥伴及對外投資目的地,AEC的整合將有利我國對區域內貿易及投資布局,但可能隨之產生的貿易及投資移轉,對我仍是一大挑戰。
 
6億消費人口 創造無限商機
傳統上我對東南亞供應鏈布局以加工基地為導向,但東協不僅有充裕的勞動力,更擁有龐大的30歲以下內需消費市場,加上新興中產階級消費需求強勁,並對我國產品印象極為正面、樂於接受新產品與服務,此外,AEC區域內整合,將有效突破東南亞傳統語言、文化、經濟發展等差異,因此我國應掌握東協高成長消費市場商機。惟AEC區域對外關稅仍維持個別關稅,印尼、越南等國皆為保護消費市場而提高關稅與奢侈稅,對我國產品進入可能造成障礙,對此,本部積極透過雙邊會議與多邊場域表達關切並持續溝通,而面對東協經濟整合蘊涵的商機,目前本部貿易局除透過現有拓銷團深入市場外,亦透過創新作法,如聯合他國大型貿易商及聯合海外行銷等,協助臺灣商品進入東協消費市場進行卡位,以增加我出口動能。
 
東南亞強化區域經濟整合對我之挑戰
目前東協區域內貿易占貿易總額約24%,預期AEC整合後將加速貿易創造,並擴大投資磁吸效果,有助於東協供應鏈崛起,可能在亞洲區域供應鏈中與我國形成競爭關係;且東協區域內各國皆有意願加入TPP與RCEP,而AEC經濟整合後,勢必強化對區域外國家之排擠效應。面對這些挑戰,經濟部秉持「多元接觸、逐一洽簽」策略,持續推動與東協各國洽簽ECA或各項合作備忘錄(MOU),如我國已與新加坡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未來將繼續以此為典範努力;此外,我亦積極爭取加入TPP與RCEP,鞏固及強化我國在亞洲區域供應鏈地位,並善加利用AEC區域生產基地,以提升我國在全球之競爭力。
 
圖二、東協經濟人口
policy_11990b_20150105.jpg
 
 
圖三、東協貿易及投資 policy_11990c_20150105.jpg

 

圖四、東協經濟共同體五大自由流通

policy_11990d_20150105.jpg

 

圖五、東協經濟共同體與歐盟比較

policy_11990e_20150105.jpg

 

圖六、我國對東協投資

policy_11990f_20150105.jpg

 
 
貿易局發言人:徐副局長大衛
辦公室電話:2397-7103、0978-623-862
電子郵件信箱:dwhsu@trade.gov.tw
 
業務聯絡人:雙邊貿易一組組長戴婉蓉
辦公室電話:2397-7241、0939-894-868
電子郵件信箱:wjday@trade.gov.tw
 
相關附件: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