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全球風力發電方興未艾

瀏覽次數:252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宋大崙 發表於 2008年11月2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據華盛頓郵報於本月(11) 24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提出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推動風力發電是其中重要產業之一。目前全世界達到93.9GWe的發電容量,並以每年以20%的成長率成長。台灣未來將以離岸風場設置為發展方向,希望2025年能達到3.0 GWe的發電容量。


風力發電在再生能源的倡議下,蓬勃發展;依照國際能源總署IAEA的規劃,如果要達到CO2的含量為450 ppm,風力發電在2030年應該達到接近1,000 GWe的發電容量,約為目前發電容量的13.5倍[1]。1997年全世界風力發電容量為6.1GWe,到2007年時已經達到93.9GWe的發電容量,其年成長約為28.2%,預估未來至2012年約以20%年成長率成長;圖1為風力發電的累積發電容量。圖2是全世界前十大新安裝的風力發電容量的排名,以美國排名第一,約為5.2GWe,而西班牙與中國大陸排名二、三,並且前十大幾乎佔全世界新安裝風力發電容量的90%以上。

圖一、.全世界風力發電的累積發電容量

資料來源:Global Wind Energy Outlook 2008,本研究整理重製

 

圖二、.2007年前十大新裝載風力發電容量

資料來源:Global Wind Energy Outlook 2008,本研究整理重製

2007年台灣風力發電為0.3GWe較2006年的0.2GWe約成長50%。台灣規劃2010年達0.98GWe,2015年達1.48GWe,2025年達3.0GWe約為總發電量的5%,為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目標[2]。依據台灣風場分佈資料,台灣潛在的風力約為4.8GWe,其中包括陸域1.6GWe及海域3.2GWe,因此海域風力發電為重要的發展,因此希望2010-2015年,台灣能有第一座離岸風場設置。

經濟部公告「第1階段設置離岸式風力發電廠方案」自2007年9月1日生效;2008年11月4日,兩家英國公司-  BMT  及Wind  Prospect,與工業技術研究簽署合約,協助台灣制訂離岸風力發電的指導方針,為積極建立離岸風力發電努力。從建置成本來看,當然離岸風力發電較岸置式為高,岸置式的成本7成是風力機組,但離岸式之輸電線成本、基礎成本及額外的維修操作成本,約皆高出岸置式30%左右[3]。

除此之外,國外公司皆看好台灣的風力發電及台灣零件的製造技術,也積極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如德商英華威集團,丹麥風力發電供應商維斯特(Vestas)公司等。或是與國內廠商合作者,美國風電關鍵技術業者超導(AMSC)及美國風機供應商(Composite Technology)公司,都與東元電機進行合作,積極投入風力發電相關技術。

長久以來,台灣廠商已有發展關鍵零組件多年經驗,風電產業供應鏈雛型已形成:東元電機(發電機、控制系統、電力轉換系統)、中鋼機械(塔架)、台塑重工(齒輪箱)、先進複材(葉片)、漢翔(控制系統)及上緯(葉片材料)。據台灣風能協會副理事長童遷祥指出,未來重點在整合系統,風力發電機的可靠度將是勝出關鍵。(1026字)

參考文獻:

  1. OECDIAEA (2008)。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2. 行政院2007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重要結論與建議。
  3. 李振弘、陳昭榮(2004)。離岸式風力電廠之發展與基本規劃。2004年能源與冷凍空調學術暨建築物能源管理技術研討會,2004。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