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全國能源會議與永續發展會議延伸的環保新商機

瀏覽次數:85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6年5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6/05/18

近年來,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與全球變遷(Global Change )等相關議題,已受國際間重視,而規範國際間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標準的「京都議定書」已於去(94)年年初正式生效,雖然我國非締約國,現階段尚未規範減量責任,然依據2002年環保署統計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居全球第22位,約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1,未來我國恐將負擔全球溫室氣體減量之國際責任。

因應未來可能的能源危機及「京都議定書」生效將對產業所造成的衝擊,政府於87年5月及去(94)年6月分別召開第1次與第2次「全國能源會議」,並將許多相關環保議題納入今年4月21日、22日所召開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當中予以討論。在「全國能源會議」中,討論焦點集中在能源開發、運用及整體環境維護,與二氧化碳減量。期藉由節能、效率提升、多元化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等方式,達到兼顧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及環境保護之多重目標。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調整產業結構,邁向永續發展」議題中,亦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水資源之開發與管理及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策略等進行討論。然本次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爭議最多的莫過於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與目標期程之訂定,並提出減量配套政策,未獲共識的部分將提交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再次討論。

基於經建部門長期以來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課題發展趨勢的掌握,各先進國家在過去十多年來致力於發展經濟,然所伴隨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未能如預期降到負成長局面,甚至高出甚多。故我國應參考國際經驗,積極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運用最佳可行技術與清潔生產技術,加速汰舊換新,發展再生能源、節能及資源化等綠色產業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積極推動各部門減量能力建置與自願性減量等因應措施,以致力將國際環保相關議題所可能帶來之產業危機化為環保商機。

綜合前述,未來全球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的關注及資金投入將大幅增加。許多國家早已先行研擬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減量技術及試行彈性交易機制等方式,使在減量的同時創造額外環保商機。國內環保業者似可就能源、工業、交通、住商、農林及廢棄物等相關部門積極發展節約能源、水資源設備、溫室氣體盤查、減量技術及潔淨生產技術與綠色科技等,掌握其所衍生之商機如下:

1.能資源節約投入衍生之新商機
我國水資源不足且能源缺乏自給能力,因此,應對能資源的使用如水價、電價、油價及垃圾處理費等相關費用進行檢討。為因應此議題,我國應積極推廣省能、節水相關技術與設備,並獎勵研發,進而帶動相關環保設備之發展。

2.企業溫室氣體盤查、驗證相關服務
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為降低溫室氣體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國際標準組織ISO14064系統已於今(95)年3月1日通過國際標準版,使溫室氣體在盤查、查證等程序中皆有所依據,我國政府部門為因應相關議題,將針對產業、運輸及住商部門領域,辦理自願性溫室氣體盤查管理工作,並建立盤查規範登錄平台,進而推動我國溫室氣體驗證服務相關產業。

3.能源服務新商機
節約能源技術服務對於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我國極為重要,包括節約能源設備與系統之引進、節約能源技術之開發與商品化、省能源判斷指標之整理與運用,以及加強民眾節約能源意識及推動節約能源標章及認證制度等,並針對產業、商業及政府機構等能源大用戶,提供節能技術服務及協助進行節能改善。

4.發展潔淨能源產業
全球石化能源日益枯竭,且衍生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未來應用新技術開發潔淨能源將更趨重要。潔淨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海浪、潮汐、海洋溫差及生物質能等,以及燃料電池、熱交換等相關技術,上述能源使用及開發皆能夠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之衝擊。故我國應積極發展潔淨能源產業,藉市場擴大帶動技術與產業之發展,以期建構再生能源產業產銷體系,如生質能產業、風力機產業、太陽光電產業及太陽熱水器產業等。

5.發展潔淨生產技術及綠色科技
我國應積極發展潔淨生產技術及綠色科技研發技術,針對特定產業開發新製程,降低製程中溫室氣體的產生及使用量,減少能源的耗用,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

6.發展符合WEEE、RoHS及EuP之相關綠色設計技術
隨著全球環保法規對產品中有害物質的禁用與廢棄後須回收等相關規定,對以代工生產的台灣系統廠商及各零組件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推動環保法規最積極的歐盟,針對電子電機產品廢棄問題,已完成「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電機電子設備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及「耗能產品綠色設計指令(EuP)」。我國應積極設計並開發易拆解,利於回收與再利用,並使用模組化的設計方式,使產品的零組件易於拆解或維修,並將「綠色設計管制系統」的觀念導入產品的開發設計之中,以減少產品於廢棄時對環境的影響與衝擊。

綜上所述,為使我國產業能夠因應「能源危機」及「京都議定書」生效所帶來的衝擊,我國工業部門宜積極探討國際發展趨勢對國內產業競爭力之影響及因應低碳時代的產業發展策略,並擬定政策誘導產業轉型,並藉由加強人才培訓提升我國專業人才的研發創新能力及透過與國外技術交流合作,將新技術引進國內,使我國環保產業逐步轉型成為溫室氣體盤查、驗證服務業、能源服務業、潔淨生產與綠色科技產業、減廢、環境化設計等諮詢服務業,協助國內各產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帶動新興環保產業,解決產業發展之困境,活絡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提升我國產業未來競爭力。(2131字)

承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
聯 絡 人:顏鳳旗技士
聯絡電話:(02)27541255轉2736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