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統計處
發佈日期:2007/03/02
一、貿易額變動
在國際經濟穩健擴張、中國大陸市場需求強勁帶動下, 95年1至12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881.2億美元,較上(94)年同期成長15.4%,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0.7%,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63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2.5%,占我出口總額28.3%,比重較上年同期略降0.1個百分點;進口額為247.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3.3%,占我進口總額12.2%,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2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38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6.6%(詳見表1及圖1)。95年我對中國大陸出、進口貿易額雖達兩位數成長,貿易順差額亦續創新高,惟出口貿易額及貿易順差額兩者之成長幅度,卻為近5年來的新低。
環顧95年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表現,在半導體產業景氣增溫、全球資訊通信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熱絡等經貿環境下,因我對前述產業生產所需之相關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又逢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持續強勁,進而衍生對我優勢產品印刷電路、液晶裝置、積體電路暨零組件、發光二極體等上游關鍵性零組件及自動資料處理器之需求,致該等產品對中國大陸之出口增幅分別達26.9%、26.2%、25.1%、18.4%及21.6%,均超越整體對大陸出口增幅之12.5%;另在國際原料價格上漲因素帶動下,我礦物燃料、銅及其製品等輸往中國大陸之出口貿易額亦均呈現大幅成長走勢,分別達61.7%及60.2%;惟受到我電子大廠外移、中國大陸為抑制經濟過熱所實施宏觀調控措施等影響,我機械用具及零件、鋼鐵、塑膠及其製品、及有機化學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金額則呈現衰退或僅小幅成長現象。整體而言,中國大陸仍為我第1大出口市場。
另在進口方面,因我對外出口持續暢旺,相對帶動我對中國大陸進口貨品需求,致95年度除對其進口比重持續走高達12.2%外,另在歷經多年進口高增幅之基礎下,雖於94年成長相較趨緩為19.7%,95年度我自中國大陸進口成長率又增加至23.3%,我對中國大陸進口成長表現優於出口,中國大陸並已取代美國成為我第2大進口來源。探究其因,係在兩岸產業分工下,我對彼岸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等產品需求頗殷,致95年度在無線電話或電視之傳輸器具、偏光性材料所製之片及板、發光二極體、積體電路及其零組件等產品之進口成長率分別達250.7%、133.9%、38.1%及30%,均大幅高於我對中國大陸之整體進口成長率;另在國內房地產景氣熱絡帶動下,亦增加我對中國大陸合金鐵產品之進口需求,復因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及原物料價格走高帶動下,我對彼岸之石油原油、精煉銅及銅合金等產品之進口貿易額亦呈倍數成長。
二、貨品別結構
(一)出口部分
95年1至12月份我輸往中國大陸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鋼鐵、銅及其製品、人造纖維絲、礦物燃料及雜項化學產品等,以上輸出貨品合計達552.5億美元,占我輸往中國大陸比重87.2%(詳見表2、3及圖2)。其中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等2類貨品依舊蟬連我對中國大陸出口之主力產品,占我對中國大陸之出口比重即高達53%,持續扮演我輸往彼岸主要成長動力產品之角色。
(二)進口部分
95年1至12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鋼鐵、光學產品及零件、礦物燃料、銅及其製品、有機化學品、塑膠及其製品、石料石灰及水泥、鋁及其製品等項目,以上貨品合計194億美元,占我自中國大陸進口比重78.3%(詳見表4、5及圖3)。前述產品中,除礦物燃料、機械用具及其零件等2項產品進口成長趨緩為0.1%及3.6%外,其餘產品均有兩位數之成長,尤其在銅及其製品項目上,呈現225.4%之高速增長。
三、中國大陸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95年1至12月份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7,917.9億美元。以進口金額來看,其對他國之前十大進口來源依序為日本(1,158.1億美元)、南韓(898.2億美元)、台灣(871.4億美元)、美國(592.2億美元)、德國(378.9億美元)、馬來西亞(235.8億美元)、澳大利亞(192億美元)、泰國(179.6億美元)、菲律賓(176.8億美元)及新加坡(176.7億美元),占中國大陸進口總額之61.3%。
上述國家,除自新加坡進口僅小幅成長6.9% 以外,中國大陸自其餘國家之進口均有兩位數之成長。其中,又以自菲律賓進口成長37.3%、進口比重較上(94)年同期增加0.28個百分點表現引人注意,95年度係菲律賓首次進入前10大之列,對中國大陸出口之主力產品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為中國大陸該項產品之第5大進口來源,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中國大陸自我進口成長率為16.7%,雖有兩位數之成長,惟成長幅度低於中國大陸整體進口成長率19.9%,占中國大陸進口比重為11%,較上年同期減少0.3個百分點。中國大陸自我進口前10大產品(如表6所列各項)中,除鋼鐵產品外均有成長,其中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對中國大陸出口表現持續優異,並拉大與他國差距,另在銅及其製品方面,中國大陸自我進口成長增幅亦高於該項產品整體進口增幅甚多。惟其對我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鋼鐵、雜項化學製品、有機化學產品及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等6項產品之進口成長增幅則均低於中國大陸同類產品整體之進口成長率,致影響我產品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之表現。
展望未來,在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本(96)年對外貿易將由過去鼓勵出口調整為「積極主動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之政策走向後,各國業者在中國大陸市場應各有表現空間,對未來我產品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占率之影響,仍需視中國大陸整體進口產品結構調整而定,惟可以確信的是我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所面臨之競爭壓力可能愈來愈大。
貿易局發言人(代理):徐副局長純芳
辦公室電話:2351-0271轉103 行動電話:0921427088
相關網址:http://www.trade.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