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國際油價情勢分析

瀏覽次數:125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表於 2005年5月1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能源局表示,在美國石油存量持續增加帶動下,市場擔心夏季汽油可能供不應求的疑慮降低,已使國際油價(美國西德州原油)於5月一度下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由於第2季為石油需求淡季,且OPEC已宣稱將持續增產,以便石油消費國建立庫存,將促使油價回檔,但因美國及中國的經濟成長帶動其需求增加,使油價回跌的空間有限,依據國際權威機構所提供資料顯示2005年第2季起油價開始向下滑落,惟下跌空間不大,以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為例,5月份預計平均每桶油價(WTI)將維持在50美元至53美元之間左右。第2季平均每桶油價(WTI)預測為每桶51美元至57美元之間。


能源局進一步指出,在原油供給方面,OPEC正尋求新的產油調整機制,將由價格調整機制(合理價格區間22-28美元/桶)轉為數量調整機制,即以OECD存量水準變動訂定,如OECD存量水準過高,OPEC將考量減產,2005年3月OECD存量為25億8700萬桶,已達5年來最高,相當於OECD 國家51天庫存;5月4日美國能源部公布商業原油庫存達3億2700萬桶,創下1999年以來最高庫存。OPEC10國4月份產量達2817萬桶/日,超過配額(2750萬桶/日)67萬桶/日,OPEC目前的備用產能約為每日93至143萬桶,僅占全球總需求量的1.1%至1.7%,明顯偏低。其中產能最為充裕的沙烏地阿拉伯之原油增產計畫,須至2010年方能達成,增產速度緩不濟急,無法及時平抑短期的高油價水準。但OPEC也宣稱如國際油價在每桶55美元以上,將每日較現行配額2,750萬桶/日,再增產50萬桶,OPEC下次定期會議將於6月7日於維也納召開。

在原油需求方面,時序進入春季,氣候因素已消除,寒冬效應之季節性需求將減少,國際能源總署 (IEA)因中國的需求成長減緩且庫存增加,於4月12日宣布調降全球原油需求預估值,2005年的平均每日全球原油需求量下修為8,427萬桶,IEA預計2005年的原油每日需求量將增加177萬桶,增幅2.1%低於3月公告值(2.2%)。但國際貨幣基金(IMF)則修正2005年全球經濟預測報告,調高對美國經濟預測,其成長率由前次(2004年9月)預測值3.5%調高至3.6%;對中國大陸的經濟預測成長亦表示樂觀,2005年第1季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已達9.5%。
據英國能源研究中心(CGES)估計,冬季結束後,2005年第2季原油總需求為8,270萬桶/日,總供給為8,400萬桶/日,將產生超額供給130萬桶/日。


另自石油庫存變化,亦可顯示油市供需吃緊或寬鬆,當美國原油及油品庫存皆增加時,表示油市未來石油供給充裕,無短缺之憂慮,油價因而下跌,當原油庫存雖增加,但油品庫存卻減少時,表示油市未來將有石油供給吃緊之憂慮,油價因而上漲, 4月29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上週增加0.8%,汽油庫存增加1.04%,總庫存增加0.33%,已帶動國際油價下跌。惟因歐、美各國之煉油廠設備老舊,雖原油庫存量增加,煉油廠須安排歲修,且新增煉油廠投資不足,使煉油廠內之產能滿載,設備利用率達90%以上,剩餘產能明顯不足;且美國政府提升車用汽、柴油之含硫量標準,美國煉油商為生產高品質標準之汽、柴油,使整體蒸餾油供應速度放慢,致煉油廠油品生產速度可能不及需求成長速度,造成汽油等油品供給吃緊的疑慮正逐漸加溫中,進而形成推動原油價格上升之隱憂。

Source : 經濟部電子報 2005/05/1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