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6/04/13
為協助部分供應內需市場、微型且具地方群聚特性之傳統產業因應廉價大陸貨品的進口衝擊,經濟部於95年3月底核定發布「艱困傳統產業輔導機制」,將針對經認定之艱困傳統產業,除協助善用WTO貿易救濟措施外,再特別建立新的輔導機制,以扶助其轉型、脫離經營困境,並確保就業機會。
前述「艱困傳統產業輔導機制」重點內容包括:1.由經濟部成立專案小組統籌推動;2.建立產業受進口衝擊檢視機制;3.艱困傳統產業應經專案小組審議認定;4.個別行業成立單一服務窗口,並由專人組成訪視服務團,進駐產業聚落提供關懷訪視服務;5.對個別行業分別訂定輔導措施,並編列專案預算推動;6.輔導措施採升級轉型(貸款、技術輔導、市場行銷、公共設施)及退出協助(失業救濟、轉業輔導)之雙管齊下策略;7.提供短期協助措施及中長期輔導配套措施。
這項輔導機制已優先適用於聚集在雲林虎尾地區的毛巾產業,至於其他受大陸貨品進口衝擊威脅的產業,則啟動衝擊檢視機制,持續觀察確認。
針對毛巾產業的輔導措施,短期內已協助拓展內銷市場、強化產品標示管理及品質認知、輔導就業或轉業及協助善用WTO救濟措施。
其中協助拓展內銷市場部分,已協助政府採購案限定採購艱困傳統產業國產品、註冊國產毛巾共同標章、舉辦大型展售促銷活動、印製產品目錄寄發實體及虛擬通路等。
其中強化產品標示管理及品質認知部分,已洽請各縣市政府將產地標示列為重點查核項目、加強進口產品於通關時查核高價低報或偽標行為及加強消費者認知正確之產品標示與品質。
其中輔導就業或轉業部分,將提供轉業輔導、協助雇主僱用艱困傳統產業之失業勞工及協助艱困傳統產業失業勞工申辦保險給付。 |
其中協助善用WTO救濟措施部分,除協助申辦貿易救濟案件外,亦將補助業者延聘律師、會計師或顧問提出貿易救濟措施。
針對毛巾產業的中長期輔導措施,除運用既有科專計畫協助艱困傳統產業業者改良設計、開發產品、拓展外銷、資金融通、提升合作競爭力外,亦將建置產業所需之公共及共用設施或設備。目前,已於雲林斗六絲織專區設置研發平台,從事研發新材料應用及高品質毛巾之編織、刷毛、染色之項目。
經濟部核定的「艱困傳統產業輔導機制」,已與行政院於民國89年9月及94年11月先後核定的「振興傳統產業方案」、「新傳統產業振興方案」有效互補。「振興傳統產業方案」主要係提出9項措施,以協助傳統產業因應國內外環境劇烈變動及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已納入各單位經常性業務持續辦理。「新傳統產業振興方案」則是提出6大利多振興傳統產業,並提供2,000億融資吸引台商回流。
未來,成立的艱困傳統產業輔導專案小組將至少每季召開1次,以結合全國工業總會、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及經濟部工業局之產業資訊檢視產業受進口衝擊的情況,並對可能造成進口衝擊的艱困傳統產業進行認定,及審議經認定艱困傳統產業之輔導措施等,俾於傳統產業受進口損害提起貿易救濟前,提供必要的輔導協助其升級轉型,避免淪為艱困傳統產業。 (1206字)
承辦單位 : 工業局 知識服務組
聯絡人 : 林國隆
聯絡電話 : 2754-1255轉2434
相關網址 : http://www.moeaidb.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