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9/07/28
一、貿易額變動
98年1-5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289.3億美元,較上(97)年同期衰退37.6%,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2.4%,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20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7.4%,占我出口總額29.0%,比重較上年同期減少1.1個百分點;進口額為81.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8.1%,占我進口總額14.2%,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125.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6.9%(詳見表1及圖1)。
在出口方面,5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值為49.4億美元,雖為近7個月之新高,惟仍較上年同期衰退30.2%,但與前幾月動輒達33.7%~59%之衰退幅度相較,已趨緩許多。其中,在我對中國大陸之主要出口產品項目中,電機設備及其零組件產品應係此波出口回穩較快之項目,按1-4月份其對彼岸出口衰退幅度高達3成以上,惟5月份已下降至17%,出口值近20億美元,持續為我對中國大陸之第一大出口項目。
另,液晶裝置產品在需求回溫帶動價格由低檔上揚等情況下,5月份對中國大陸出口值達7.2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4億美元,其44.4%之衰退幅度亦較1-4月之66.9%趨緩,此應與中國大陸對我面板採購之急單效應有關。未來,倘全球景氣逐漸回升趨勢不變,因中國大陸之經濟成長力道優於各國,復搭配彼岸擴大內需政策對我相關產品之進口需求持續發酵等多重因素下,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情形可望趨緩,惟要恢復以往出口榮景,短期內恐難實現。
在進口方面,受到我對中國大陸及全球出口仍不盡理想之影響,在兩岸產業分工下,我對彼岸產品之需求仍處低檔,5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值僅達17.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9.2%,衰退幅度則稍擴大,占我進口總額之13.6%。按該月份我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項目除貴金屬(HS71)較上年同期逆勢成長289.1%外,餘產品之進口需求仍大幅減弱,其中又以機械用具及其零件、液晶裝置產品、有機化學品等之衰退幅度均超越3成以上最為嚴重。
在貿易順差方面,我對中國大陸出、進口值雖仍持續衰退,惟在出口衰退幅度已漸趨緩和、進口衰退幅度則持續增加之情況下,5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達31.7億美元,為近7個月來之新高點,並居今年度首次突破30億美元之月份。
二、貨品別結構
(一)出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5月份我輸往中國大陸主要貨品項目依序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鋼鐵、銅及其製品、人造纖維絲、礦物燃料、雜項化學品等,以上輸出貨品合計達174.9億美元,占我輸往中國大陸總值之84.3%(詳見表2及圖2)。
自去(97)年9月起我對中國大陸開始出現近年來少見之出口負成長後,迄今仍處衰退趨勢,按電子相關產品係此波全球金融海嘯中受創最嚴重之項目,因該等產品居我對中國大陸出口之強項,致已嚴重影響我對中國大陸之整體出口表現。惟或受到中國大陸急單效應之挹注,本年1-5月份我對彼岸出口衰退幅度已由1-4月之39.4%趨緩至37.4%,觀察我對中國大陸主要出口項目中,除礦物燃料(HS27)因其細項產品-提自瀝青礦物之油類(原油除外,HS2710)比較基期高且油價仍處弱勢等因素,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幅度仍在持續擴大,由1-4月之59%擴增至1-5月之71.8%外,其餘項目跌幅多已縮小;其中,光學產品(HS90)受到其細項-液晶裝置產品(HS9013)景氣不佳牽動需求與價格雙重下降等因素,衰退雖由1-4月之62.9%趨緩至59.1%,惟與礦物燃料分別居本次衰退較嚴重之產品項目(詳表3)。
(二)進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5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雜項化學品、光學產品及零件、礦物燃料、有機化學品、貴金屬、石料石灰及水泥、車輛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等,以上貨品合計63.9億美元,占我自中國大陸進口總值之78.1%(詳見表4、表5及圖3)。
進口需求與出口動能有連動關係,在國際經貿大環境不佳削弱我出口動能之局勢下,我對中國大陸之整體進口仍在衰退中,且衰退幅度持續擴大,已由1-4月之37.8%增至1-5月之38.1%。按98年1-5月份我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項目,除雜項化學品(HS38)、貴金屬(HS71)等產品較上年同期分別逆勢成長1.9%、55.5%外,餘均呈兩位數衰退,其中又以礦物燃料(HS27章,衰退69.1%)、有機化學品(HS29章,衰退41.7%)、光學產品及其零件(HS90章,衰退47%)等之衰退幅度皆超越整體之38.1%最為嚴重。
另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前2大產品-電機設備及其零件(HS85)、機械用具及其零件(HS84)占我整體自彼岸進口之比重已高達52.5%(97年為46.4%、96年為48.7%、95年為49.3%),顯示在此波經濟不景氣中,我自大陸進口產品已有愈形集中化之趨勢。按該2類產品向居我對中國大陸進口之主力產品,故其成長性之強弱,將直接牽動未來我自中國大陸之進口表現。
三、中國大陸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98年1-5月份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3,37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27.8%。前10大進口來源依序為日本、南韓、美國、台灣、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巴西、泰國及俄羅斯,占中國大陸進口總額之59.9%(詳表6)。
中國大陸自上述進口來源中,雖仍呈衰退趨勢,惟自澳大利亞之進口衰退幅度已趨緩至4.1%,為本次在大陸進口市場表現最佳之地區,進口值達133.1億美元,占中國大陸整體進口之4%,比重已較上年同期增加達1個百分點。探究其因,旨係中國大陸對其鐵礦石及煤礦產品仍有大量需求,進口值分別較上年同期成長4.6%及660.4%所致。
98年1-5月份中國大陸自我進口金額為275.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9.3%,占中國大陸總進口值之8.2%,比重較上年同期減少1.56個百分點。按中國大陸自我進口前10大產品之衰退幅度與他國相比仍屬嚴重,其中光學及其零件產品、有機化學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礦物燃料及鋼鐵等產品之衰退幅度與中國大陸同類產品相較,差距均高達20%以上,惟我仍為彼岸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產品之第1大進口國,光學產品、塑膠及其製品之第二大進口來源。
附表: 兩岸分析新聞稿9805圖表.doc
(內含: 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統計、我國對中國順逆插圖、我國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趨勢圖、我國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及結構圖、我國自中國進口主要貨品及結構圖、中國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全球主要國家對中國出口成長表現、各國對中國出口比重趨勢圖、全球主要國家對中國進口成長表現、各國對中國進口比重趨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