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9/06/30
一、貿易額變動
98年1-4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222.2億美元,較上(97)年同期衰退39%,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2.2%,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158.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9.4%,占我出口總額28.6%,比重較上年同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額為6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7.8%,占我進口總額14.3%,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9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40.4%(詳見表1及圖1)。
由於全球區域經濟成長動力仍顯疲弱,且中國大陸對外出口衰退幅度仍高達兩成以上,致持續影響4月份我對中國大陸之出、進口表現。
在出口方面,4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值為46.5億美元,略低於上(3)月之4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33.8%,惟衰退幅度已不若先前嚴重,此可由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前10大產品項目中,除液晶裝置產品受到去年比較基期已高及景氣不佳等雙重影響較上年同月衰退仍高達55.1%外,餘項目之出口衰退幅度均已逐月趨緩中,其中尤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產品由3月之35.5%減緩至4月之26.4%,另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品亦分別由3月之27.4%、57.8%減緩至4月之17.1%及40.1%,此或與中國大陸啟動家電下鄉等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激勵對我電子及石化原料等相關產品之需求有關,惟整體來看,若國際景氣尚未好轉,雖可藉由中國大陸擴大內需政策來舒緩我對該地區之出口衰退情形,惟倘要有較好表現,短期內恐難如願。
在進口方面,4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值為17.4億美元,與上(3)月相比減少2.1億美元,另較上年同期衰退39.1%,占我進口總額之13.7%。按該月份因我對中國大陸及全球出口仍在低檔,且民眾消費力道依舊薄弱,致進口衰退幅度仍在持續擴大中,主要進口項目與上年同期相較多呈兩位數衰退介於23.4%~76.8%之間,僅雜項化學品、銀等之貴金屬較上年同期各成長1.8%及302.3%。另,4月份我主要產品之進口值均較3月為低,其中尤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礦物燃料等產品較上月分別減少近5,900萬美元、3,900萬美元為最多。
此外,我對中國大陸出、進口值雖雙雙衰退,惟在彼此衰退幅度漸趨拉大、出口值又大幅超越進口值之情況下,4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達29.2億美元,除較上(3)月增加1.7億美元外,並為近半年來之新高。
二、貨品別結構
(一)出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4月份我輸往中國大陸主要貨品項目依序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鋼鐵、銅及其製品、人造纖維絲、礦物燃料、雜項化學品等,以上輸出貨品合計達128.8億美元,占我輸往中國大陸總值之81.5%(詳見表2及圖2)。
全球金融海嘯來襲不但持續衝擊各國經濟成長,又各國民眾儲蓄意願走強及消費轉趨保守之趨勢仍盛行,均相對制約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中國大陸挾其「世界工廠」之地位所受到的出口衝擊更為強烈,進而影響兩岸產業分工下中國大陸對我相關產品之進口需求。
按自去(97)年9月起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開始出現近年來罕見之負成長現象後,迄今仍未脫離衰退之暴風圈,另受到比較基期較高之影響,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前10大產品項目仍全數衰退,其中尤以光學產品(HS90)、銅及其製品(HS74)、礦物燃料(HS27)等衰退情形最為嚴重,分別高達62.9%、52.4%及59%,其餘項目之衰退幅度亦均達兩成以上。惟觀察今年以來每月之衰退情形,發現已出現較為緩和跡象,整體衰退幅度已由1-2月之44.6%、1-3月之41.4%,趨緩至1-4月之39.4%(詳表3)。
中國大陸為我最大出口市場,目前該市場之經濟成長已出現上升走勢,衍生之商機在此際尤受各國關注,為協助我業者拓展該地區,及爭取金融海嘯後可能帶動全球經濟復甦-大陸市場之各項商機,貿易局推出之新鄭和計畫,除已首次將大陸地區納入拓展外,另近期內亦積極邀請大陸具潛力之買主來台採購,並舉辦各項貿易洽談會,引介大陸買主與我業者進行實地交流,積極協助業者爭取彼岸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商機,並強化我對中國大陸之出口貿易表現,俾減緩我對彼岸出口之衰退幅度。
(二)進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4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雜項化學品、光學產品及零件、礦物燃料、有機化學品、車輛及其零件、石料石灰及水泥、貴金屬、塑膠及其製品等,以上貨品合計49.9億美元,占我自中國大陸進口總值之77.9%(詳見表4、表5及圖3)。
受到出口動能不佳相對降低進口需求之趨勢下,上述主要產品之進口值仍大幅衰退,其中又以礦物燃料( HS27章,衰退62.6%)、光學產品及其零件(HS90章,衰退47.3%)、有機化學品(HS29章,衰退44.4%)之衰退幅度達四成以上較為嚴重,另我前2大進口項目-電機設備及其零件(HS85)、機械用具及其零件 (HS84)衰退幅度亦分別高達31%、32.3%;僅雜項化學品(HS38)、貴金屬(HS71)等產品較上年同期分別成長10.3%、22.6%,致我對中國大陸整體之進口值與上年同期相較仍大幅衰退達37.8%。
另觀察細項產品,主要進口產品之衰退幅度亦均達兩位數字,僅有線電話或影像電話機(HS8517) 、電子工業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及化合物(HS3818)、銀 (HS7106)、監視器及投影機(HS8528)等產品各逆勢成長250.8%、32%、53.1%、58.5%。
三、中國大陸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98年1-4月份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2,619.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28.6%。前10大進口來源依序為日本、南韓、美國、台灣、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泰國、巴西及沙烏地阿拉伯,占中國大陸進口總額之60.1%(詳表6)。
上述進口來源中,以自澳大利亞進口衰退5.7%表現相較各國為佳,另自德國、巴西、美國進口各衰退13%、14.9%及17.4%次之,其餘國家進口之衰退幅度則均達兩成以上,其中又以自我進口211.5億美元、衰退幅度40.9%最為嚴重,所幸同期間我產品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之占有率已由1-3月之7.9%回升至8.1%。
今年以來,受到國際經濟景氣不佳影響,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均呈衰退,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本(98)年1-4月份,其自我進口主要產品項目如電機設備及其零件(HS85)、光學產品及其零件(HS90)、塑膠及其製品(HS39)等之衰退幅度已分別達31%、63.5%、22.3%,超出或持平各該項中國大陸自全球進口負成長之24.2%、38.3%及23.1%,因該等產品向為我出口至中國大陸之主力產品,致已嚴重影響我產品在彼岸進口市場之整體表現。
附表: 兩岸分析新聞稿9804圖表.doc|
(內含: 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統計、我國對中國順逆插圖、我國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趨勢圖、我國對中國主要出口貨品、我國對中國主要進口貨品、中國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各國對中國出口比重趨勢、全球主要國家對中國進口成長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