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從Apple Inc. vs. Motorola Inc. 案法官 Posner 判決書來看法律不能缺乏經濟學的效率概念

瀏覽次數:167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SYL 發表於 2012年9月1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科技產業資訊室引言:

2012 年 6 月 22 日美國芝加哥聯邦裁定 Apple vs. Motorola 案 [1:11-cv-08540] ,駁回蘋果與摩托羅拉聲請對彼此的禁售令,並判定蘋果將來不得再提起相同訴訟( Dismissal with prejudice )。同時,法官裁定,蘋果與摩托羅拉雙方無權要求禁售對方手機產品。

本案起始於 2011 年 12 月 1 日 Apple Inc v. Motorola Mobility, Inc. [1:11-cv-08540] 案。在法官命令雙方提出專利縮減之下, Apple 從 15 個專利選出 4 個 ( ‘ 002, ‘ 263, ‘ 647, ‘ 949 ) , 而 Motorola 從 6 個專利選出 1 個專利 ( ‘ 898) ,雙方進行攻防。

芝加哥聯邦法官 Richard Posner 判決書裡指出,蘋果原聲請法院禁制令,要求停售摩托羅拉涉及侵權使用蘋果專利技術的手機,蘋果指控摩托羅拉智慧型手機整體竊取 iPhone 的智慧結晶,但法官認定摩托羅拉銷售手機產品與 iPhone 的市場競爭是完全合法,不能以蘋果 iPhone 的專利受到摩托羅拉侵害為由,這是兩回事。

本案主審法官 Posner 指出,既然摩托羅拉能設計繞過蘋果專利權涵蓋而僅使用一些次要技術範圍,且蘋果無法提出一個最低限度足夠的損害賠償實證。

Posner 法官已經在 6 月 7 日取消了陪審團審判,並表示,他傾向撤銷案件。他甚至沒有舉行聽證會,但給雙方當事人律師一次機會去說服他;結果很顯然,律師團並未成功。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一定會繼續提上訴到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事實上,本案兩造已於 2012 年 7 月 20 日及 23 日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

Posner 的裁定對於蘋果及 Android 業者發起的手機專利戰來說是個沉重打擊。這些公司都希望能藉由專利訴訟來阻止競爭對手的市場擴大。 Posner 裁決認為,企業藉取得法院禁令的策略,是違背社會福利及經濟發展。他強調說,經濟賠償是解決這類專利案更為合理的一種救濟方式。但他批評這兩家公司對設法獲得經濟賠償的努力不夠,包括未能對賠償金額進行負責任的計算等。

此次芝加哥法院 Posner 法官判決,顯示地方法院法官對於專利侵權訴訟與禁售令的態度出現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不希望看到智慧手機品牌大廠因為商業競爭,而過度興訟而影響經濟發展。

[專家註解]
何謂dismissal with prejudice?不是「有偏袒的駁回」,也不是「駁回本案,不得上訴」
Dismissal with prejudice指法庭駁回原告提出的聲請/索賠(claim),並禁止(bar)原告日後以相同的聲請/索賠狀告相同的被告。 所以,Dismissal with prejudice可譯作「駁回本案,不得再向被告提起相同訴訟」[註1]。若原告日後在向相同的被告提起相同的訴訟,被告可以res judicata為抗辯理由(defence)。Res judicata是「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二審原則」/「既判原則」。 還有,在一些案件,被告抗辯的能力可能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如果原告因此採取dilatory tactics(延遲戰術),被告可以向法院申請dismissal with prejudice。[註1] http://englishwizard.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33980

而是否為"同一訴訟", 則須以訴之要素來看, 例如: 當事人, 訴訟標的, 訴之聲明等. 若是任一者有不同, 則很可能就是不同訴訟, 可以再行起訴。所以,若是Chicago district court "判定蘋果將來不得再提起相同訴訟", 那很有可能只是指Apple 不能再基於相同的事實與法律基礎提出同一訴訟,。但若是Apple 換了Motorola 的其他產品為訴訟標的, 就有可能可以用相同的專利之相同claims 可再行主張。

 

pclass_casefocus_12_002.gif 法官Richard Posner 小檔案:
Richard Posner (1939 年 -- )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也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是美國頗具知名度及影響力的法官,他的審判決意見也是經常被其他聯邦上訴法院引用。 Posner 於 1959 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英文系, 1962 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 1969 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法學院, 1973 年發表《法律的經濟分析》,奠定了“法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架構; Richard Posner 曾說:“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不能無視於其代價!”,就是指法律不能缺乏經濟學的效率概念。 1981 年,雷根總統提名他出任聯邦第七上訴法院(在芝加哥)法官及首席法官至今。

-----------------------------------------------------------------------------------------------------

Apple Inc. v. Motorola Inc. 案 2012 年 6 月 22 日法官 Posner 發出裁定概述如下, Opinion & Order 檔案全文下載 download.gif

 

美國第七巡迴上訴法院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 法官 Richard A. Posner( 下稱 Posner 法官 ) ,獲指派審理 (sitting by designation) 繫訟於伊利諾州北區聯邦地院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Illinois) 之 Apple Inc. et al. v. Motorola, Inc. et al.( 案號為 1:11-cv-08540) 案件,經過多次聽證程序後其做出以下裁定,就損害賠償評估 (damages) 、禁制令核發 (injunctive relief) 、宣告性救濟 (declarative relief) 等議題做出見解,並將本案在不進入侵權責任認定之實質審理程序之前,予以無條件駁回 (dismissed with prejudice: 根據實情將案件撤銷,避免以同樣理由再次提出索償或控訴 ) 。

 

損害賠償評估 (Damages)

本案原涉及 5 項專利: 4 項 Apple 專利 '002 、 '263 、 '647 、 '949 以及 1 項 Motorola 專利 '898 ,但由於 Posner 法官不認可 Apple 侵權損害評估專家 Brian W. Napper( 下稱 Napper) 之證人地位,讓 Apple 承認其有關 '002 與 '949 專利之侵權損害主張將不會成功,所以本案僅受理 '263 、 '647 與 '898 專利之侵權損害評估。

 

‘263 專利 (Apple the realtime patent )

針對 ‘263 專利 ( 即時應用程式介面專利, the realtime patent) 之侵權損害, Napper 在其專家報告中指陳,在 Motorola 智慧型手機產品上可增加一晶片來迴避侵權,其成本為 2900 至 3100 萬美元,而該成本便應被等同於 '263 專利被侵權所導致的損害數額;但 Posner 法官認為上述專家報告所依據的核心資訊,是來自 Apple 的技術專家 Nathaniel Polish( 下稱 Polish) 而非公正第三人,所以其報告並無法被認定為證據。

Apple 企圖以原做為侵權鑑定專家證人之 Polish 的證詞來取代 Napper 的證詞,而 Polish 指出, Motorola 可以藉由採購使用特定晶片來達成與 '263 專利相同之功能但不會構成侵權。 Posner 法官指出, Polish 並未指明該晶片之具體內容,更遑論其售價,亦未言明其已尋得 Motorola 可採購使用之不構成侵權的晶片或其他可以迴避侵權的技術。而雖然 Napper 聲明 Polish 有在私人對話中對其指明該晶片,只是未在其專家報告中敘明,但 Posner 法官認為這樣的聲明為時已晚,因為僅存在一個可取代系爭專利技術之晶片並不足以立證侵權損害之存在,而 Polish 之報告並無法立證,所言及的神祕晶片是可行與具經濟效益的專利技術替代手段。 Posner 法官亦不同意 Apple 請求讓 Polish 就其報告進行補充;且 Polish 並無適格擔任損害評估專家證人之專業能力與經驗。

Posner 法官認為在 Polish 的專家報告中僅有一部分是有關於侵權損害之評估,也就是指出 Motorola 被宣稱構成侵權之 DSP 晶片是晶片組成本 14.05 美元之一部分,而 DSP 晶片在該晶片組中發揮相當重要的功能,所以其價值 ( 該價值可以用來評估若構成侵權時 Motorola 應支付 Apple 的權利金 ) 應為 14.05 美元之相當比例,只是 Polish 並未具體評估該比例,同時 Apple 亦未嘗試將其侵權損害數額之評估建立在 DSP 晶片價值的評估上。

Apple 主張其僅需指出一項可以取代系爭專利技術之晶片存在,不論該晶片成本如何,即已建立表面證據 (establish a prima facie case) ,而其成本便為 Apple 所受損害之數額,此時舉證責任便移轉至 Motorola 身上,其必須舉證有更廉價之晶片存在來降低所評估之損害數額。但是 Posner 法官認為,前述主張僅成立於有關迴避侵權之技術手段的相關知識,僅為 Motorola 所得知而 Apple 相當難以取得相關資訊,但是現實上雙方當事人均為行動電話大廠而對產品硬體零件有相等的資訊;在此情況下原告應就技術替代手段之成本提供足夠證據,以供評估損害數額,若僅指出存在一項可能替代系爭專利技術的晶片,並無法讓法官判斷該晶片之成本,更難以推論 Motorola 藉由侵權所規避的成本數額,也難評估 Motorola 應支付 Apple 的權利金數額 (the mere fact that there is a chip that might substitute for the alleged infringing invention would not enable the trier of fact to infer that the cost of that chip approximates the cost that Motorola avoided by (allegedly) infringing, and hence the royalty it might have had to pay Apple for a license to use Apple's patented chip) 。

 

'647 專利 (Apple: structure detecting and linking)

針對 '647 專利 ( 偵測資訊結構並據以作動之技術專利, structure detecting and linking) 之侵權損害評估, Posner 法官不採信 Napper 所建議的評估方法,亦即是以 iPhone 之應用程式 Clipboard Manager 的銷售做為 '647 專利技術的價值,因為不會有理性的 iPhone 使用者是因為其偵測資訊結構並據以動作之功能而購買前述應用程式,因為內建於 iPhone 之相關功能早已超越前述應用程式之相關功能。

Apple 所提出之另一評估方法是,以研發出可迴避侵權又具相同功能之技術所需花費之成本,亦即是基於研發迴避侵權技術 (invent around) 之成本來評估,做為系爭專利進行授權之合理權利金。就此援引的參考實例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 裁決之案例 (Apple v. HTC) ,構成 HTC 侵犯 '647 專利權利,依據研發迴避侵權技術所估算的成本。但 Posner 法官認為,以 HTC 的經驗來評估 Apple 所受之侵權損害僅是 Napper 專家報告之補遺 (afterthought) ,其僅占兩頁之篇幅且未說明任何與 HTC 該公司、其相關產品與研發資源等相關之資訊,亦未提及 ITC 就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與 Posner 法官在本案中所為者有所不同,而這樣的不同將會導致研發迴避技術的成本有所不同,這個重要的議題應該交由專家證人負責討論,但 Napper 卻漠視之。綜上理由, Posner 法官亦不採信前述評估方法。

Apple 在審理最後一刻主張,任何侵權行為即使沒有導致可被量化的損害,權利人應仍可主張其權利;專利權做為一種財產權,其權利人透過訴訟來確定專利有效性與權利範圍、並據以向侵權人主張權利,這樣的訴權應等同於實體財產所有權人可以對「無害入侵」 (harmless trespass) 行為提起訴訟之權利,並且在即使沒有損害被證實的情況下,可以請求獲得象徵性損害賠償 (nominal damages) 。但是 Posner 法官強烈懷疑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主張象徵性損害賠償,是否能符合構成訴訟之「案件」 (Cases) 或「爭議」 (Controversies) 的定義。 Posner 法官認為在沒有實際發生或可預期的具體損害存在的情況下,聯邦法院對於這樣的訴訟並不具備標的管轄權 (subject-matter jurisdiction) 。 Posner 法官指出, Apple 不能請求聯邦法院審理一件案件、其結果僅是賠償 Apple 一元美金,而這也不是 Apple 想做的事情,因為在 Motorola 主張 Apple 無法明確指出其所宣稱之專利侵權行為所導致之損害數額時, Apple 的答辯並非是想獲得象徵性損害賠償,而 Motorola 錯誤地認為 Apple 無法立證具體損害之存在。

Posner 法官亦討論依據美國專利法 284 條 (34 U.S.C. § 284) ,透過計算合理權利金 (reasonable royalty) 來做為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方法,雖然雙方當事人均未主張這樣的救濟措施。 Posner 法官指出,合理權利金是損害賠償的一種形式,雖然其通常是用做一種衡平性救濟措施 (equitable relief) ,取代禁制令 (injunction) 方式來保護專利權人承受將來的損害;一般性的損害賠償 (conventional damages) 與權利金之差別在於,權利金事實上是一種利益返還的形式 (a form of restitution) ,將侵權者的獲利或者未經授權實施專利發明所節省下來的成本,移轉給專利權人 。

Posner 引用過去聯邦法院判例見解指出,雖然專利法要求以合理權利金做為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但是主張這樣的要求,在沒有提出任何可讓法院據以判定合理權利金之證據情況下,仍應視為遵循依據,否則超出了法規的可能解釋範圍 (Lindemann Maschinenfabrik GmbH v. American Hoist & Derrick Co., 895 F.2d 1403, 1407(Fed. Cir. 1990)) ;而另一判例見解則言明,合理權利金之數額不應憑空計算,而應仔細考慮所謂 Georgia-Pacific 分析因素 (Georgia-Pacific factors ,參見 Georgia-Pacific Corp. v. United States Plywood Corp., 318 F.Supp. 1116, 1120(S.D.N.Y.1970)) ,並在證據可支持的基礎上決定合理權利金之數額 (Dow Chemical Co. v. Mee Industries, Inc., 341 F.3d 1370, 1382(Fed. Cir. 2003)) 。亦即是說,即使以合理權利金做為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其數額計算仍需要相當的證據支持,而在本案中 Apple 並未提出任何證據來說明 Georgia-Pacific 分析因素之考量,可以支持其對損害數額之主張。

 

‘898 專利 (Motorola: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Motorola 宣稱其 '898 與 '559 專利為通信標準核心專利 (standards essential patents) ,一種用於行動電話製造商與特定電信網路建立通訊的必備技術,所以專利權人 Motorola 必須依標準制定組織 (standards-setting organizations) 之要求,以公平、合理且不歧視的條件 (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terms, FRAND) 來進行授權。 Posner 法官在 2012 年 6 月 5 日裁決 Apple 未侵犯 '559 專利,看似與 Apple 之 3G 產品必然使用 UMTS 標準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的事實有所衝突,但事實上 Motorola 所擁有的技術標準核心專利僅是自我宣告,而 UMTS 標準之標準制定組織 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並未實質審查該標準中核心專利之自我宣告,而 Apple 之產品可以踐行 UMTS 標準但未侵犯 '559 專利,所以該專利並非該標準之核心專利。

Motorola 被允許就技術標準核心專利授權提供專家意見之侵權損害評估專家證人 Charles R. Donohoe( 下稱 Donohoe) ,其聲明如果 Apple 要取得 Motorola 技術標準核心專利組合中任一專利之授權,其所應支付的權利金數額會超過該單一專利在整體專利組合價值中依專利總數量比例所應分配的數額,這樣非直接 (nonlinear) 的比例讓 '898 專利之權利金數額應至多為整體專利組合權利金數額的 40% 到 50%(up to 40 to 50 percent of the royalty for the entire portfolio) ,但 Donohoe 並未說明應如何擇定適當比例。而後 Donohoe 改稱依其經驗,專利組合個別專利之權利金應至少是全部權利金之 40% 到 50% ,但其未提供改變心意的理由,亦未就前述比例提供任何論證基礎,且 Donohoe 亦承認其對包括 '898 專利之專利組合並不熟悉,而其所估算的前述比例是就一般通訊標準核心專利組合所為的論斷。

Posner 法官認為 Motorola 至少可以主張依直接比例來估算系爭專利之權利金數額,但 Motorola 並未如此主張,同時 Motorola 亦未提出證據證明 '898 專利之價值是高於專利組合中個別專利之平均價值,藉以支持其 '898 專利可以獲得超過直接比例之權利金的主張。

Motorola 主張應獲得 Apple 被控侵權之產品銷售額至少 2.25% 做為包括 '898 專利之專利組合的權利金,而由於 '898 專利是 Motorola 在本案中僅存可以主張權利的專利,所以 Motorola 主張應獲得 2.25% 權利金之 40% 到 50% 做為 '898 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 ;而在 2012 年 6 月 7 日的聽證中, Motorola 的辯護律師主張其在之後的訴訟中會證明 Apple 產品侵犯 Motorola 所擁有之其他技術標準核心專利,所以 Motorola 應獲得 2.25% 權利金之全額做為損害賠償。但 Posner 法官認定,前述主張均未提出實質論據支持。

Posner 法官指出,另一個駁回 Motorola 損害賠償數額主張之決定性理由是系爭專利應遵守 FRAND 授權條件,並限制專利權人所要求之權利金數額應為系爭專利本身的價值,但不應包括其成為技術標準核心專利後所增加的專利箝制價值 (hold-up value) ,而 Motorola 並未提供任何證據來估算符合前述條件之合理權利金數額。

綜上所述,雙方當事人均未就其所聲稱的專利侵權行為所導致的損害,立證其所應得之損害賠償。

 

禁制令核發 (injunctive relief)

Motorola 之主張

Posner 法官指出,受到 FRAND 授權條件之限制,除非 Apple 拒絕支付符合 FRAND 條件要求之權利金,否則核發禁制令將不具合法性,因為 Motorola 承諾其會將專利技術授權給任何願意支付符合 FRAND 條件之權利金的人,而其隱含著肯認權利金是對使用其系爭專利的適當補償手段 (Motorola committed to license the ‘898 patent to anyone willing to pay a FRAND royalty and thus implicitly acknowledged that a royalty is adequate compensation for a license to use that patent) 。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近期一項就 ITC 核發排除命令 (exclusion order) 之應有考量所做出的政策聲明中亦間接指出,核發禁制令並非受到 FRAND 授權條件限制之專利被侵權時所可獲得的救濟手段。因為, 排除命令所產生的威脅力量,將使 FRAND 條件限制的技術標準核心專利權利人,獲得反映出專利箝制價值 (hold-up value) 的權利金數額

Motorola 主張 Apple 拒絕支付其所要求之 2.25% 權利金並採取拒絕協商立場,讓 Motorola 可以據以取得禁制令,而 Apple 選擇不在事前取得授權,因而喪失受到 FRAND 授權條件之保護。但 Posner 法官認為,若 Apple 拒絕支付 2.25% 權利金之要約,其所負風險是被法院裁定應支付同額或更高的權利金,但這並非等同於 Motorola 就可以因此不用擔負其應遵循 FRAND 授權條件之義務

Motorola 進一步主張,在未核發禁制令之可能的情況下,無法要求 Apple 應付的合理權利金。而 Posner 法官認為,並不會因為需要禁制令來對對方施壓以獲得更有利條件之理由,就能讓禁制令核發獲得合法性基礎。

Posner 法官指出,進一步駁回 Motorola 主張核發禁制令之請求的理由亦同樣適用於 Apple 之相同主張,因為核發禁制令並非認定侵權責任之必然或預設結果 (the grant of an injunction is not an automatic or even a presumptive consequence of a finding of liability) ,而美國最高法院在其 eBay Inc. v. MercExchange, L.L.C. 案判決 (547 U.S. 388, 391-92(2006)) 中言明,在專利訴訟案件決定是否應核發禁制令應依據一般衡平原則 (normal equity standard) 來予以考量。 Posner 法官認為,若 Motorola 可以證明其系爭專利被侵權,則符合 FRAND 條件之權利金已能滿足其所應得之救濟,所以其並不應獲得禁制令之核發。

Posner 法官認為,兩造當事人均不應獲得禁制令之核發,因為兩造均無法證明損害賠償對其並非適當的救濟手段 (In fact neither party is entitled to an injunction. Neither has shown that damages would not be an adequate remedy) ;雖然兩造均未提供充分證據來建立適當的損害賠償數額,但這並非因為損害賠償是無法被合理準確地估算出來而無法成為適當的救濟,而是因為兩造均未提供足夠證據來確立其應得的損害賠償。

Posner 法官指陳, 專利訴訟案件中金錢的救濟手段 (monetary remedy) 是基於專利權人之損失或侵權人透過侵權行為所獲價值來衡量。以侵權人所獲價值來衡量之方法,其立論基礎在於如果侵權人從事授權協商而非侵權行為,其所獲價值便會轉換成權利金而移轉給專利權人,而損失前述權利金便構成專利權人所蒙受之損害。雖然能否支付損害賠償往往是否為適當救濟手段的慣常理由,但在本案中並不成問題,因為兩造均資本雄厚,且兩造並未主張其所宣稱蒙受之損害無法被估算,只是未盡到估算的舉證責任。

 

Apple 之主張

Apple 主張, Motorola 從 Apple 系爭專利技術整合入其產品,但未支付權利金或付出研發迴避侵權技術之成本的侵權行為中獲利,但是 Posner 法官認為, Apple 從未主張這樣的獲利無法被估算,只是未提出可以被接受的估算方式。

Apple 亦主張,受 Motorola 侵權行為而流失市佔率與潛在客戶,所以應有權要求核發禁制令來阻止 Motorola 的市場滲透並保護 Apple 的客戶市場。但 Posner 法官認為這樣的主張無法成為核發禁制令的立論基礎,因為核發禁制令並無法制止市佔率的流失。由於要研發規避侵犯系爭專利權利之技術並不困難,要研發規避侵犯 '647 專利之技術的成本與研發規避 '002 專利之技術的成本均不高,僅需重新設計將 Motorola 智慧型手機產品之程式,即可達到規避系爭專利聲請專利範圍中的一項要件;所以由於研發規避技術之容易程度, Apple 無法藉由禁制令將 Motorola 逐出市場, Apple 所聲稱存在之侵權行為所蒙受的損失,僅是等同於研發規避侵權技術之微薄成本的權利金 (If, then, Apple couldn't exclude Motorola from the market with an injunction because of the ease of inventing around, the only thing Apple lost as a result of the alleged infringements was royalties capped at the minimum desigh-around cost) 。而不論 Motorola 是取得授權或研發規避侵權技術, Motorola 的智慧型手機均會執行同樣功能,因而 Apple 所宣稱的市佔率流失,不論有無核發禁制令的情況下均會發生,且其無法否定以損害賠償做為救濟手段的適當性 (Its alleged loss of market share because Motorola's smartphones do the same thing (either via license or design-around) would have occurred with or without an injunction, and so doesn't establish the inadequacy of damages) 。

Posner 法官認為, Apple 對於市佔率流失、顧客忠誠度與未來可能遭遇損失等主張未有舉證,以 Apple 與 Motorola 的產品價差,兩者市場並非完全重疊。以 Motorola 就其產品透過侵權所達成的微小改良,可能無法剝奪 Apple 相當程度的銷售量,而系爭專利經過申請專利範圍界定後,在本案中僅存少數請求項可以主張權利,而侵犯這些請求項可能不會導致顯著損害。

Posner 法官指出,本案不核發禁制令理由之一,是對被控侵權人所可能產生的負擔、可能與其侵權所獲之利益與侵權受害者所受損害並不相稱,而變成專利權人之橫財與一種懲罰,而不是一種侵權人對造成損害應付出的補償 (A related reason for withholding injunctive relief in this case is that it would be likely to impose costs on the alleged infringer disproportionate both to the benefits to it of having infringed and to the harm to the victim of infringement, and would thus be a windfall to the patentee and a form of punitive rather than compensatory damages imposed on the infringer) 。核發禁制令對 Motorola 所造成的損害可能遠超過 Motorola 支付給 Apple 所能要求的權利金數額。

Posner 法官指出, Apple 可以要求法院命令 Motorola 支付合理權利金來繼續使用系爭專利技術,藉以取代要求禁售 Motorola 產品的禁制令,而這樣的命令等於是要求 Apple 強制授權 (compulsory license) 以獲得持續被支付的權利金。附帶延續性權利金的強制授權 (a compulsory license with ongoing royalty) 在類似本案的案件中可能會是較佳的救濟方式,因為在這些案件中專利權人因為被侵權所受損害,與侵權人與社會公眾因為核發禁制令所受損害並不相稱。授與 Apple 之損害賠償,可以同時是 Motorola 過往透過侵權所獲利益之移轉、以及其未來使用系爭專利技術所應支付的合理權利金。 Posner 法官認同 Amado v. Microsoft Corp. (517 F.3d 1353, 1361-62(Fed. Cir. 2008)) 案判決見解,指出回溯性的合理權利金 (retrospective reasonable royalty) 數額應低於預期性的權利金 (prospective royalty) ,以反映出法院已認定侵權行為存在的事實,並指出這樣的論點與預期性的權利金是用來替代禁制令而非真正損害賠償的意旨不相違背 ,但是在本案中並沒有足夠證據基礎讓其估算出合理權利金之數額。

Posner 法官指陳,兩造當事人均要求核發禁制令,但均未提出適格的專家證人。 Apple 在 6 月 13 日的答辯中主張,無法估算出預期性權利金,因為可以從事估算的專家證人已被排除,所以其應獲得禁制令核發,因為其沒有適當的損害賠償救濟方式來補償 Motorola 未來侵權行為對其所造成的損害。但是 Posner 法官指出,專利權人不能基於自行造成的傷害 (self-inflicted wound) 來要求核發禁制令,例如提出不能提供適當專家報告的損害評估專家證人。 Posner 法官認為, Apple 主張其將因 Motorola 之侵權而蒙受市佔率流失、品牌認同流失與顧客忠誠度流失等損害,僅是一種揣測。此外, Posner 法官亦表明,本案不應成為 Apple 與 Motorola 產品人氣度的競爭 (Apple versus Motorola popularity contest) 。

Posner 法官指出,由於對於 Apple 持續侵權行為蒙受損害存在具體懷疑,在沒有證據供其比較核發禁制令之成本與負擔、以及要求強制授權之成本與負擔的情況下,無法考慮核發禁制令。 Apple 意圖透過主張禁制令不會造成 Motorola 太大負擔,來避免法院以命令支付合理權利金取代禁制令核發,其表明其可以延後禁制令的生效日期,讓 Motolora 可以有三個月的期間禁行迴避侵權技術之研發,而如果研發成功, Motorola 之負擔便不會大於其一開始便從事相關研發。但 Posner 法官不接受這樣的主張,認為 Apple 未考慮 Motorola 所可能承受的其他負擔,例如研發未能如期完成、生產線所必須進行的調整、既有庫存之處分等,以及 Motorola 經過重新設計的產品仍可能面對 Apple 之專利侵權提告;同時 Apple 亦忽略了禁制令可能讓消費者無法再選擇其所偏好但被禁售的產品,其要求核發禁制令僅是加諸競爭者負擔,讓其耗費時間資源去從事迴避侵權的研發,但不會讓 Apple 獲得利益,但是延續性權利金卻可以為 Apple 帶來可觀收入。

所以基於對 Motorola 所可能造成的潛在負擔以及過往判例, Posner 法官認為以較低成本要求支付合理權利金來進行強制授權,相較於要求核發禁制令較能達到權益平衡之效果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costs to Motorola and the federal judiciary I could not responsibly order injunctive relief in favor of Apple without knowing whether the lower cost of a compulsory license at a reasonable royalty would produce a better balance of hardships) 。 Posner 法官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如果 Motorola 真的侵犯系爭專利權利,其讓 Apple 蒙受重大損失,亦無證據指出, Apple 從禁制令核發中所獲得之利益會超過 Motorola 所承受之負擔。 Posner 法官更指出,核發禁制令之基本原則是當法定救濟手段為不適當時,亦即是當損害賠償無法完全救濟被侵害的權利時,但在本案中,要求支付延續性權利金加上基於過往侵權產品銷售估算出的損害賠償應可提供適當救濟,是故並沒有核發禁制令之必要。 Posner 法官認為,由於 Apple 無法估算適當的損害賠償數額,無法主張損害賠償為不適當的救濟手段。

 

宣告性救濟 (Declaratory Relief)

兩造當事人均請求法院宣告對造之專利無效且未遭受侵權,而 Motorola 主張,若其損害賠償與禁制令核發等主張不成立時,其亦失去尋求宣告性救濟的基礎,但 Apple 主張,在經歷相當耗費資源的預審階段 (pretrial period) ,撤銷本案審理是種資源浪費。過往法院判例見解指出,僅在當事人或其對造可以提起訴訟請求禁制令核發或金錢救濟的情況下,該當事人方可以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宣告性救濟 (Franchise Tax Board v. Construction Laborers Vacation Trust, 463 U.S. 1, 19 and n.19 (1983)) ,而 Posner 法官認為,在本案中當法院認定兩造當事人均無法獲得金錢救濟或禁制令核發時,對任何一方有利之宣告性救濟均無法產生實質益處,也讓聯邦法院失去對本案的管轄權 (But when the court has determined that neither party could obtain monetary or injunctive relief against the other, as in this case, a declaratory judgment in favor of either party would confer no tangible benefit on the victor and so there would be no federal subject-matter jurisdiction) 。而基於其裁量權, Posner 法官將不會就本案做出宣告性裁決 (declaratory judgment) ,因為其不會產生任何實際效果。

 

案件駁回之形式 (Form of Dismissal)

Posner 法官指出,雖然本案看似已無爭訟之意義 (It might seem that the case has become moot) ,因為當事人已無法從後續審理過程中獲得任何益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當事人可以就本案之駁回提起上訴,而且因為未能舉證證明侵權責任或適當救濟手段之存在而讓本案被駁回,並不會讓本案之爭議失去意義。 Posner 法官認為,因為爭訟失去意義而駁回通常是以不損及當事人權力且再訴可能之形式被駁回 (A dismissal for mootness ordinarily … is without prejudice) ,而這樣的駁回並非一事不再理的已決判決 (res judicata) ,被駁回者仍可就同一案件提起再訴,但是若依據未盡到證明損害存在之舉證責任的理由來駁回本案,卻允許原告重提告訴來獲得第二次證明損害存在之機會,這樣的裁決是不合理的,所以其裁定本案為無條件駁回 (dismissed with prejudice) 。 (7626 字 )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