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98年1月份兩岸貿易情勢分析

關鍵字:兩岸貿易
瀏覽次數:77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9年4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9/03/30

一、貿易額變動

98年1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41億美元,較上(97)年同期衰退56.8%,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19.2%,比重較上年同期減少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2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59%,占我出口總額22.3%,比重較上年同期減少8.1個百分點;進口額為13.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51.5%,占我進口總額14.9%,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1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64.1%(詳見表1及圖1)。

本月份因適逢元旦及農曆春節雙假期,實際通關統計日數大幅減少,又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減少對我相關產品需求,致我對中國大陸貿易值及出、進口額均較上年同期大幅衰退高達五成以上,為近年來之罕見現象。此外,較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值占我對全球出口比重已較上年同期驟減8.1個百分點,減少幅度為近年來單月之最,探究其因,主要是我對美國及日本之出口衰退與中國大陸相較為輕,分別為26.5%及17.9%,致我對該2國之出口值占我整體出口比重較上年同期各增加3.8個百分點及2.9個百分點所致。

另受到我對中國大陸出口嚴重衰退影響,本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順差值持續探底降至14.2億美元,為近8年來單月之新低,與上年月均順差值35.5億美元相較,差異甚大。

二、貨品別結構

(一)出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月份我輸往中國大陸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鋼鐵、銅及其製品、礦物燃料、人造纖維絲、船舶及浮動構造體等,以上輸出貨品合計達23.6億美元,占我輸往中國大陸總值之85.3%(詳見表2及圖2)。

前述產品中,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除船舶及浮動構造體產品(HS89,0.28億美元)因上年基期低致大幅成長3,617.6%外,餘均衰退,其中又以光學產品及其零件、有機化學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銅及其製品等4項產品衰退情形最為嚴重,幅度已分別高達77%、60.2%、62.1%、77.4%,按1月份該4項產品之出口總值僅為6.8億美元,僅為上年同期單一項產品-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出口值13.1億美元之一半。

以細項產品來看,遊覽船及旅行船(HS8901)、不銹鋼半製品(HS7218)、熱軋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HS7208)雖分別逆勢成長3,430%、1,228%及68.1%,惟因渠等出口金額不大, 僅約占全部出口值之3%,故無法支撐我對中國大陸整體之出口表現,故在其餘產品均全數大幅衰退下,1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仍無法突破逆境,表現不佳。又觀察其中前2大出口細項產品-積體電路及零組件、液晶裝置產品衰退幅度分別高達47.9%、78.7%,未來該2項產品之成長或衰退,應可視為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表現之指標產品(詳表3)。

(二)進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8年1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零件、雜項化學品、礦物燃料、車輛及其零件、石料石灰及水泥、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品、非針織或非針織之衣著物等產品,以上貨品合計10.1億美元,占我自中國大陸進口總值之75.4%(詳見表4及圖3)。

因元旦及農曆春節雙假期致通關天數減少,及我對中國大陸及全球出口均嚴重衰退之連帶影響下,我自中國大陸進口需求已急速下降,1月份進口值僅13.4億美元,為近4年來單月之新低。惟在進口比重方面,因我自其他主要國家之進口衰退幅度相較彼岸為大,故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值占全球進口總值之14.9%,進口比重反較上年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

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前10大產品中,除非針織暨其衣著及服飾附屬品(HS62,進口值0.3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成長23.2%外,餘均衰退,其中又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礦物燃料、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品等衰退幅度均達5成以上最為嚴重。另在細項產品方面,僅有線電話或影像電話機(HS8517)進口值較上年同月呈倍數成長表現最為突出,另電子工業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及化合物(HS3818)成長16%表現居次外,其餘細項產品進口衰退幅度亦多達兩位數字。按1月份是自97年11月起連續第4個月之衰退月份,短期內我對外(含中國大陸)出口表現若未見好轉,則前述進口衰退趨勢恐將持續(詳見表5)。

三、中國大陸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98年1月份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303.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43.1%。前10大進口來源依序為日本、南韓、美國、台灣、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泰國及新加坡,占中國大陸進口總額之59%(詳表6)。

在各國經濟持續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全球消費前景依舊低迷等之情勢下,素有世界製造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已受到實質衝擊,相對影響其進口貿易成長。按98年1月份中國大陸進口貿易值仍延續自97年11月以來之負成長格局,且跌幅已在進一步擴增中,進而影響上述國家在彼岸進口市場之表現。

98年1月份中國大陸自我進口額為3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58.1%,占中國大陸進口比重7.6%,較上年同期減少2.7個百分點;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額為4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月衰退29.9%,占中國大陸進口比重9.7%,較上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1月份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金額已超越我國,成為彼岸第3大之進口來源,探究其因,主要是進口產品結構問題,因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部分主力產品在此波金融海嘯中受創較輕,前10大進口產品中之航空器(HS8802,成長0.1%)、旅行車及賽車等機動車輛(HS8703,成長65%)、鋼鐵產品(HS72,成長70.78%)等之進口值反較上年同期增長,反觀中國大陸自我進口前10大之產品則悉數衰退,且衰退幅度多高達50%以上,故1月份我產品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之排名已落後美國退居第四。

貿易局發言人:徐副局長純芳
(辦公室電話:2351-0271轉103 行動電話:0921427088)

附表: 兩岸分析新聞稿9801圖表.doc|
(內含: 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統計、我國對中國順逆插圖、我國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趨勢圖、我國對中國主要出口貨品、我國對中國主要進口貨品、中國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各國對中國出口比重趨勢、全球主要國家對中國進口成長表現)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