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IC晶片專利戰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瀏覽次數:192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Joy 發表於 2011年11月1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2011年11月3日,台灣的半導體晶片大廠聯發科(MediaTek)以2項專利侵權為由,控告美國半導體公司飛思卡爾(Freescale),這次的訴訟行動被視為是針對今年(2011)6月飛思卡爾控訴聯發科等廠商的直接反擊,全案將由加州北部聯邦地院負責審理調查。

本案的2項系爭專利US6,738,845以及US6,889,331,專利845發明人為RainerHadwiger等4人,專利331發明人則為Joern Soerensen等3人,專利所有權屬Analog Devices所有,主要涉及處理器的多線路控制方法以及動態電壓裝置。Analog Devices在2008年被併購成為聯發科在美國的子公司。

事實上,這次的訴訟主要肇因於今年(2011)6月飛思卡爾控告聯發科等3家廠商一案,當時飛思卡爾以1項系爭專利控告聯發科等廠商在IC電路信號反射的專利上涉嫌侵權,同時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禁制產品進口販賣的337調查,因此,這次聯發科選擇以專利訴訟方式反擊飛思卡爾,目的為日後和解談判爭取籌碼。
詳見前期文章:

飛思卡爾原是摩托羅拉(Motorola)旗下的半導體部門,2003年10月自摩托羅拉體系脫離之後就一直以通訊相關晶片的研發為主要業務。2006年12月1日,私募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以176億美元完成收購飛思卡爾。(496字;表1)

表一、專利訴訟案件基本資料:聯發科控告飛思卡爾

 

提告日期 2010年03月01日 2010年03月01日 2010年03月01日
原告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被告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Discrete Devices Co. Ltd.;
  •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 Funai Corporation, Inc.;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JVC Kenwood Holdings, Inc.;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 JVC Americas Corp.;
  • Best Buy Co., Inc.;
  • B & H Foto & Electronics Corp.;
  • Huppin's Hi-Fi Photo & Video, Inc.;
  • Buy.com Inc.;
  • 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
  • QVC, Inc.;
  • Crutchfield Corporation;
  • Wal-Mart Stores, Inc.; and
  • Computer Nerds International, Inc.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Discrete Devices Co. Ltd.;
  •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Discrete Devices Co. Ltd.;
  •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 Funai Corporation, Inc.;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JVC Kenwood Holdings, Inc.;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 JVC Americas Corp.;
地點 US ITC Texas Western District Court Texas Western District Court
案號 337-TA-709 1:2010cv00139 1:2010cv00138
系爭專利
  • US5,467,455
  • US5,715,014
  • US7,199,306
  • US5,216,278
  • US6,920,316
  • US5,467,455
  • US5,715,014
  • US7,199,306
爭議議題 IC線路及封裝(Circuitry and Packaging)技術 IC線路及封裝(Circuitry and Packaging)技術 IC線路及封裝(Circuitry and Packaging)技術
訴狀下載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訴訟名稱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v. MediaTek et al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v. MediaTek et al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Vizio, Inc. et al MediaTek Inc. v.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Vizio, Inc. et al
提告日期 2011 年 06 月 08 日 2011 年 06 月 08 日 2011 年 8 月 16 日 2011年11月3日 2011 年 12 月 1 日
原告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diaTek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被告 Funai Electric Co., Ltd
Funai Corporation, Inc.
MediaTek Inc.
Zoran Corporation
MediaTek Inc.
Zoran Corporation

Vizio, Inc.
Sharp Corporation
Sharp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Sanyo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PV Technology Limited
TPV International (USA) Inc.
Top Victory Electrionics (Taiwan) Co., Ltd.
Top Victory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AOC International (USA) Ltd.
Envision Peripherals, Inc.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Amtran Logistics, Inc.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diaTek Inc.
Zoran Corporation
Vizio, Inc.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Sanyo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PV Technology Limited of
TPV International (USA) Inc.
Top Victory Electronics (Taiwan) Co.
Top Victory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AOC International (USA) Ltd.
Envision Peripherals, Inc.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Amtran Logistics, Inc.

案號 337-TA-786 1:11-cv-00472 1:11-cv-00704 3:2011cv05341 337-TA-882
訴訟法院 US ITC Texas Western District Court Texas Western District Court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NIA US ITC
系爭專利 US5,467,455 US5,467,455 US5467455 US6,738,845、US6,889,331 US5,467,455
訴狀下載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download.gif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1/11

表二、系爭專利US5,467,455之相關訴訟案

 

Suited Title Filed Terminated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Vizio, Inc. Et Al 8/16/2011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Zoran Corporation Et Al 6/8/2011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Funai Corporation, Inc. Et Al 3/1/2010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v. LSI 8/8/2008 10/29/200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v. Promos Technologies 12/7/2006 8/4/2008
訴訟大事紀

2011

12-01飛思卡爾再告聯發科及顯示器大廠

原告: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2011年12月1日飛思卡爾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再以相同專利US5,467,455控告IC設計廠商聯發科(MediaTek)及Zoran,以及使用該晶片之下游廠商,包括Vizio、三洋、瑞軒、冠捷等一線顯示器大廠。

此次飛思卡爾再告聯發科及Zoran,是針對電視及顯示器晶片。

事實上,早於2006年飛思卡爾也以相同專利US5,467,455控告茂德及LSI,且先後以和解收場。

本案系爭專利 US5467455 ,係飛思卡爾當初由摩托羅拉獨立出來時而取得的專利權。摩托羅拉 1993 年申請, 1995 年 11 月 14 日取得專利,最近在 2011 年 07 月 05 日被提出再複審。


2012

02-08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牽涉到飛思卡爾指控案勝敗

原告: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2012 年 2 月 8 日, ITC 委員會的行政法官 Rogers 對於飛思卡爾的 337-TA-786 案件,發出了 Order No. 16 ,要求該案的原告 ( 飛思卡爾 , Freescale) 、被告 ( 船井 , Funai) 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說明聯發科的晶片是否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相同 ”(essentially the same) 。這個 Order No. 16 實際上牽涉到飛思卡爾在 ITC 委員會所提起的三個調查案件 (337-TA-709; 337-TA-786; 337-TA-882) 。

第一個 ITC 案件 (337-TA-709) 是飛思卡爾在 2010 年 3 月 1 日,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包含船井、 Panasonic 、 JVC 等公司。此案的最終裁定 (Final Determination) 認定,涉案專利 US5,467,455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ynamic bus termination) 為有效, 但原告飛思卡爾未能證明 US5,467,455 專利的第 9 及 10 項有被侵犯。

重要日期

ITC 案件 (337-TA-709) 之大事記

2010 年 3 月 1 日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包含船井、 Panasonic 、 JVC 、 Wal-Mart 、 Best Buy 等公司

2010 年 3 月 29 日

ITC 委員會動此調查案

2011 年 2 月 7 日

Order No. 48 終止對 JVC 及其他被告的調查,因為原告撤回對這些被告的指控。

2011 年 2 月 7-9 日

舉行三天的開庭,參與此開庭的被告只有船井、 Wal-Mart 、 Best Buy 。

2011 年 3 月 2 日

Order No. 50 終止對 Pansonic 的調查,基於雙方達成和解及授權協議。

2011 年 4 月 4 日

首席行政法官 Luckern 給出最終裁定 (Final Determination) ,認定涉案專利 US5,467,455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ynamic bus termination) 為有效,但原告飛思卡爾未能證明 US5,467,455 專利的第 9 及 10 項有被侵犯。

2011 年 6 月 6 日

終止調查

第二個 ITC 案件 (337-TA-786) 是飛思卡爾在 2011 年 6 月 8 日 ,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船井、聯發科及 Zoran 。雖然此案仍在審理中,但目前最重要的爭議在於被控訴侵權的船井產品,不論該產品是用到 Zoran 或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會因為 337-TA-709 案件對船井產品是否侵權已有認定,此案就應該有既判力或一事不再理 (claim preclusion) ,或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針對此爭議,行政法官 Rogers 在 2011 年 8 月 29 日發出初步判決 (initial determination, or ID) 的 Order No. 7 ,裁定同意被告船井所提出的簡易判定提議 (motion for summary determination) ,即此案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 2011 年 10 月 13 日, ITC 委員會發出通知書 (Notice) ,決定重新審視部分 Order No. 7 的初步判決。 2012 年 2 月 7 日 ITC 委員會做出審視該 Order No. 7 結果的命令,但截至目前為止,該命令的具體內容仍屬保密資料,大眾無法讀取。至少由 2012 年 2 月 8 日 ,行政法官 Rogers 依據 ITC 委員審視結果的命令所發出的 Order No. 16 可以得知,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仍需由行政法官 Rogers 加以認定。

重要日期

ITC 案件 (337-TA-786) 之大事記

2011 年 6 月 8 日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船井、聯發科及 Zoran

2011 年 7 月 14 日

ITC 委員會 ? 動此調查案

2011 年 8 月 29 日

行政法官 Rogers 發出初步判決 (Initial Determination, or ID) 的 Order No. 7 ,裁定同意被告船井所提出的簡易判定提議 (motion for summary determination) ,即此案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

2011 年 10 月 13 日

ITC 委員會發出通知書 (Notice) ,決定重新審視部分 Order No. 7 的初步判決。

2012 年 2 月 7 日

ITC 委員會做出審視該 Order No. 7 結果的命令,但截至目前為止,該命令的具體內容仍屬保密資料,大眾無法讀取。

2012 年 2 月 8 日

行政法官 Rogers 依據 ITC 委員審視結果的命令發出 Order No. 16 , 要求原告飛思卡爾、被告船井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說明聯發科的晶片是否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相同的 ”(essentially the same) 。由此可知, 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仍需由行政法官 Rogers 加以認定。

第三個 ITC 案件 (337-TA-882) 是飛思卡爾在 2011 年 12 月 1 日,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 Vizio 、夏普、三洋、冠捷、瑞軒等日本及台灣廠商。關於此案,若是聯發科的晶片在 337-TA-786 案件中被認定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即飛思卡爾不可以主張用在船井產品的聯發科晶片有侵權,那飛思卡爾也不可以在此案中,針對相同的聯發科晶片及有用到該聯發科晶片的廠商主張侵權。

日期

ITC 案件 (337-TA-882) 之大事記

2011 年 12 月 1 日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 Vizio 、夏普、三洋、冠捷、瑞軒等日本及台灣廠商。

2012 年 1 月 3 日

ITC 委員會 ? 動此調查案

2012 年 2 月

被告相繼提出對起訴狀的答辯。目前此案正在進行中。

由此可知, 337-TA-786 案件針對爭點效的結果,對 337-TA-882 案件有很大的影響。依據 Order No. 16 ,被告船井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應在 2012 年 2 月 13 日,提出說明聯發科的晶片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同 ” (essentially the same) ,而原告飛思卡爾應於 2012 年 2 月 17 日提出說明聯發科與 Zoran 晶片並不 “ 實質上相同 ” 。最終結果,拭目以待!

這三個 ITC 案件所涉及的飛思卡爾專利,都有涉及到 US5467455 ;飛思卡爾主張被告侵犯該專利的第 9 及第 10 權利要求項。此專利在 2011 年 07 月 05 日被提出再複審;在 2011 年 11 月 22 日,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發出再複審證書,認定被再複審的權利項 1, 8, 9, 22, 24 要求被確認可專利性,且該權利要求並沒有任何的修正。 (1885 字 )

法律名詞解釋

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又稱 collateral estoppels)
在美國, issue preclusion ( 又稱 collateral estoppel) (爭點效)是一種普通法中的禁反言 (estoppel) 原理,即防止對於同一個爭點 (issue) 再次提起爭訟。換句話說,一但法院對某個事實或法律的爭點做出決定,而這個爭點對於法院的判決是有必要的,法院對該爭點的決定,可以防止此案的當事人就同一爭點在另外案件中再次提起爭訟。

既判力或一事不再理 (claim preclusion 又稱 res judicata)
是指一但法院對於某個訴因 (cause of action) 做出最終判決(且該判決已不可再上訴),相同的當事人就不可以再以相同的訴因提起訴訟。 “ res judicata” 是拉丁文,本身代表 "a matter judged" (已裁決過個事情)。

( 科技產業資訊室 -- Helen 撰稿, 2011/11/17)


03-21晨星與飛思卡爾簽訂專利交互授權

原告: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2012 年 3 月21日全球電視晶片龍頭晨星宣布與飛思卡爾簽訂專利交互授權契約,主要是與影像處理相關技術專利 。

正當飛思卡爾大舉控告聯發科等IC晶片大廠之際,飛思卡爾的訴訟戰略,選擇與晨星簽訂專利交互授權,施壓並企圖影響聯發科等被告廠商的下游客戶,產生轉單的效應。


08-20船井及聯發科皆非侵權成立

原告: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2012年8月20日美國ITC發出初步判決(ID),系爭專利US5,467,455之claim 9,10因顯而易見性而判定被告船井及聯發科皆非侵權成立。


2014

09-26聯發科與飛思卡爾專利糾紛達成全球性和解

原告: MediaTek vs. Freescale

2014年9月22日,聯發科與飛思卡爾(Freescale Semiconductor)雙方晶片專利侵權官司[3:2011cv05341]已達成全球性和解協議。正當加州聯邦法院的陪審團(Jury Trial)剛進入審議階段(deliberations)之際,雙方宣布全面性和解,包括美國加州聯邦法院的一項官司、德州聯邦法院的兩項訴訟,同時也結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兩件337調查。

聯發科曾對飛思卡爾提起的 2,340 萬美元專利侵權賠償,聯發科在訴狀中指控飛思卡爾抄襲了三項專利(6,738,845、6,088,753、6,889,331)。

本案緣起於2011年11月聯發科對Freescale反擊。2014年2月13日Freescale曾對Mediatek之晶片MT8135尋求禁制令,但是基於雙方專利糾紛並非是無法恢復之損失而否決。

由於Freescale根據Vahid專家提出顯而易見性理論,認為“845專利請求項21,22,25符合兩個引用單個組合:(1) Bhuyan的參考與(2) Bowes 547專利。但是以上兩個舉證皆失敗。於是,2014年6月20日法官基於,飛思卡爾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針對Mediatek“845專利的無效性及顯而易見性(obviousness),挑戰失敗。因此,即時判決(summary judgment)做出有利於聯發科。

直接競爭廠商之專利戰爭,主要以專利武器驅逐對手並搶市佔率,除非找到"恐怖平衡"點或是"共創雙贏",否則很難讓對手願意縮手談和解。雙方戰役中,想必MediaTek有找到使Freescale退卻之處。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