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 飛思卡爾 vs. 聯發科及顯示器廠商
2012 年 2 月 8 日, ITC 委員會的行政法官 Rogers 對於飛思卡爾的 337-TA-786 案件,發出了 Order No. 16 ,要求該案的原告 ( 飛思卡爾 , Freescale) 、被告 ( 船井 , Funai) 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說明聯發科的晶片是否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相同 ”(essentially the same) 。這個 Order No. 16 實際上牽涉到飛思卡爾在 ITC 委員會所提起的三個調查案件 (337-TA-709; 337-TA-786; 337-TA-882) 。
第一個 ITC 案件 (337-TA-709) 是飛思卡爾在 2010 年 3 月 1 日,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包含船井、 Panasonic 、 JVC 等公司。此案的最終裁定 (Final Determination) 認定,涉案專利 US5,467,455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ynamic bus termination) 為有效, 但原告飛思卡爾未能證明 US5,467,455 專利的第 9 及 10 項有被侵犯。
重要日期 |
ITC 案件 (337-TA-709) 之大事記 |
2010 年 3 月 1 日 |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包含船井、 Panasonic 、 JVC 、 Wal-Mart 、 Best Buy 等公司 |
2010 年 3 月 29 日 |
ITC 委員會動此調查案 |
2011 年 2 月 7 日 |
Order No. 48 終止對 JVC 及其他被告的調查,因為原告撤回對這些被告的指控。 |
2011 年 2 月 7-9 日 |
舉行三天的開庭,參與此開庭的被告只有船井、 Wal-Mart 、 Best Buy 。 |
2011 年 3 月 2 日 |
Order No. 50 終止對 Pansonic 的調查,基於雙方達成和解及授權協議。 |
2011 年 4 月 4 日 |
首席行政法官 Luckern 給出最終裁定 (Final Determination) ,認定涉案專利 US5,467,455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ynamic bus termination) 為有效,但原告飛思卡爾未能證明 US5,467,455 專利的第 9 及 10 項有被侵犯。 |
2011 年 6 月 6 日 |
終止調查 |
第二個 ITC 案件 (337-TA-786) 是飛思卡爾在 2011 年 6 月 8 日 ,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船井、聯發科及 Zoran 。雖然此案仍在審理中,但目前最重要的爭議在於被控訴侵權的船井產品,不論該產品是用到 Zoran 或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會因為 337-TA-709 案件對船井產品是否侵權已有認定,此案就應該有既判力或一事不再理 (claim preclusion) ,或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針對此爭議,行政法官 Rogers 在 2011 年 8 月 29 日發出初步判決 (initial determination, or ID) 的 Order No. 7 ,裁定同意被告船井所提出的簡易判定提議 (motion for summary determination) ,即此案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 2011 年 10 月 13 日, ITC 委員會發出通知書 (Notice) ,決定重新審視部分 Order No. 7 的初步判決。 2012 年 2 月 7 日 ITC 委員會做出審視該 Order No. 7 結果的命令,但截至目前為止,該命令的具體內容仍屬保密資料,大眾無法讀取。至少由 2012 年 2 月 8 日 ,行政法官 Rogers 依據 ITC 委員審視結果的命令所發出的 Order No. 16 可以得知,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仍需由行政法官 Rogers 加以認定。
重要日期 |
ITC 案件 (337-TA-786) 之大事記 |
2011 年 6 月 8 日 |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船井、聯發科及 Zoran |
2011 年 7 月 14 日 |
ITC 委員會 ? 動此調查案 |
2011 年 8 月 29 日 |
行政法官 Rogers 發出初步判決 (Initial Determination, or ID) 的 Order No. 7 ,裁定同意被告船井所提出的簡易判定提議 (motion for summary determination) ,即此案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 |
2011 年 10 月 13 日 |
ITC 委員會發出通知書 (Notice) ,決定重新審視部分 Order No. 7 的初步判決。 |
2012 年 2 月 7 日 |
ITC 委員會做出審視該 Order No. 7 結果的命令,但截至目前為止,該命令的具體內容仍屬保密資料,大眾無法讀取。 |
2012 年 2 月 8 日 |
行政法官 Rogers 依據 ITC 委員審視結果的命令發出 Order No. 16 , 要求原告飛思卡爾、被告船井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說明聯發科的晶片是否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相同的 ”(essentially the same) 。由此可知, 聯發科的晶片是否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仍需由行政法官 Rogers 加以認定。 |
第三個 ITC 案件 (337-TA-882) 是飛思卡爾在 2011 年 12 月 1 日,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 Vizio 、夏普、三洋、冠捷、瑞軒等日本及台灣廠商。關於此案,若是聯發科的晶片在 337-TA-786 案件中被認定有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的適用,即飛思卡爾不可以主張用在船井產品的聯發科晶片有侵權,那飛思卡爾也不可以在此案中,針對相同的聯發科晶片及有用到該聯發科晶片的廠商主張侵權。
日期 |
ITC 案件 (337-TA-882) 之大事記 |
2011 年 12 月 1 日 |
飛思卡爾向 ITC 委員會提起的案件,被告有 Vizio 、夏普、三洋、冠捷、瑞軒等日本及台灣廠商。 |
2012 年 1 月 3 日 |
ITC 委員會 ? 動此調查案 |
2012 年 2 月 |
被告相繼提出對起訴狀的答辯。目前此案正在進行中。 |
由此可知, 337-TA-786 案件針對爭點效的結果,對 337-TA-882 案件有很大的影響。依據 Order No. 16 ,被告船井及任何支持船井的第三方應在 2012 年 2 月 13 日,提出說明聯發科的晶片與 337-TA-709 案件中被認定不侵權的 Zoran 晶片是 “ 實質上同 ” (essentially the same) ,而原告飛思卡爾應於 2012 年 2 月 17 日提出說明聯發科與 Zoran 晶片並不 “ 實質上相同 ” 。最終結果,拭目以待!
這三個 ITC 案件所涉及的飛思卡爾專利,都有涉及到 US5467455 ;飛思卡爾主張被告侵犯該專利的第 9 及第 10 權利要求項。此專利在 2011 年 07 月 05 日被提出再複審;在 2011 年 11 月 22 日,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發出再複審證書,認定被再複審的權利項 1, 8, 9, 22, 24 要求被確認可專利性,且該權利要求並沒有任何的修正。 (1885 字 )
法律名詞解釋
爭點效 (issue preclusion 又稱 collateral estoppels)
在美國, issue preclusion ( 又稱 collateral estoppel) (爭點效)是一種普通法中的禁反言 (estoppel) 原理,即防止對於同一個爭點 (issue) 再次提起爭訟。換句話說,一但法院對某個事實或法律的爭點做出決定,而這個爭點對於法院的判決是有必要的,法院對該爭點的決定,可以防止此案的當事人就同一爭點在另外案件中再次提起爭訟。
既判力或一事不再理 (claim preclusion 又稱 res judicata)
是指一但法院對於某個訴因 (cause of action) 做出最終判決(且該判決已不可再上訴),相同的當事人就不可以再以相同的訴因提起訴訟。 “ res judicata” 是拉丁文,本身代表 "a matter judged" (已裁決過個事情)。
( 科技產業資訊室 -- Helen 撰稿, 20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