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 反傾銷調查
2012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初判裁定中國太陽能產業反傾銷調查結果,決定課以"臨時性"反傾銷稅率31.14%至249.96%不等之制裁,終裁決可能於2012年10月宣判。
美國商務部3月21日先對大陸矽晶太陽能電池及零組件做出「象徵性」開罰,僅課徵2.9%至4.73%的反補貼懲罰性關稅;不料5月17日裁定對中國61家較大企業(包括尚德、天合以及英利),其電池產品將面臨約31%的進口關稅,而大陸其他太陽能電池廠,更面臨最高250%的懲罰性關稅,並將徵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是迄今為止對陸企徵收懲罰性關稅最高的一次。
依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統計,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太陽能產業出現嚴重的庫存積壓,已投產的43家多家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餘企業已經停產,停產率已高達80%。
目前,美國提出的制裁僅限於太陽能電池,而非太陽能電池零組件,這使大陸電池板製造商能夠利用其他產地的電池,避開關稅問題向美國市場供貨。據傳聞,中國尚德電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綠色能源都將採用來自台灣、韓國和其他地方的零件。
美國「雙反」調查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造成歐洲國家對從大陸進口的太陽能零組件進行類似調查,大陸太陽能企業價格競爭力將盡失,恐怕會對大陸太陽能產業造成致命一擊。
德國最大太陽能零組件製造商Solarworld表示,計畫今年(2012)內在歐洲向大陸太陽能廠提出反傾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