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修正草案經行政院於98年12月11日函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歷經4次審查會,已於100年4月6日完成審查,並於同年5月18日進行黨團協商。惟因各界對於開放植物專利仍有疑慮,迄未進入2讀程序。為加速專利法修正進度,智慧局於100年8月12日下午2時召開植物專利議題公聽會,參加人員包括產業界、學術界、行政機關、智慧財產法院、專利師、環保團體及外國商會代表等,因各界無法取得共識,智慧局將建請農委會衡酌國內產業現況及開放動植物專利可能造成之衝擊,重行評估現階段推動開放動植物專利政策之適當性及必要性。
反對植物專利者認為,現在植物發明已可用品種權保護,開放專利多此一舉,而且可能造成跨國大公司利用專利權壟斷優良的植物性狀,阻礙國內中小型種苗公司開發新品種進行販賣,又農民留種自用不能擴大到委託育苗中心培育種苗,也和台灣水稻生產現況不符,恐怕造成糧價上升,影響糧食安全。另外,基改動、植物涉及道德倫理問題,也可能造成生態污染,加上消費者對食用基改產品仍有疑慮,政府不應該用專利鼓勵研發基改植物。
支持植物專利者認為,許多國家,如美國、歐洲各國、日本及韓國也是採取品種權和專利權兩者併行保護植物發明,兩者並不衝突,開放植物專利可以提供企業多一個選擇。又國內生技系所有70所,每年畢業生約1萬人,國內研發人員相當努力,開放植物專利有助於促進生技產業。而且,我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制度愈完備,國外廠商愈願意來台投資,提升國內經濟繁榮。另外,根據我國70年代開放醫藥品和化學品專利的經驗,當初反對聲浪也相當強烈,但開放專利後,現在確實帶動了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智慧局表示,專利法修正草案共計162條(修正108條,增訂39條,刪除15條),其中與動、植物專利直接相關條文只有7條,此外還包括許多各界關心的重要議題,如醫藥品研究試驗免責、復權機制、強制授權、舉發制度、專利侵權、開放部分設計等,如因植物專利爭議影響整部專利法之修正相當可惜。專利法修正草案已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規定,配套明定動、植物專利之權利耗盡、個人非營利使用免責、育種家研究免責、農民留種自用免責、強制授權及交互授權等規定,盡可能降低對國內種苗業者和農民的衝擊。
至於環保團體關心的基改植物問題,智慧局表示,基因改造科技涉及許多法規,產業面和管理面涉及各部會權責,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只是確認申請人的技術研發,給予權利保護,與基改作物之種植或進出口等後端管理,是不同階段的問題。當初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經過跨部會討論,認為國內產業界和研究界確實有此需求,從促進研發和國際交流的觀點,應該開放動、植物專利保護。本案各界既然仍有不同意見,智慧局將建請農業主管機關農委會衡酌國內產業現況及開放動植物專利可能造成之衝擊,重行評估現階段是否繼續推動開放動植物專利。
業務主管:林清結主任 辦公室電話:02-23767487 手機:0988-530391
電子信箱:chieh00319@tipo.gov.tw
新聞聯絡人員:薛姝華 辦公室電話:02-23766161 手機:0932-209047
電子信箱:ivy40322@tipo.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