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專利授權公司MOSAID Technologies Inc. (以下簡稱“MOSAID”)於2011年5月10日在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對ELPIDA MEMORY, INC. (以下稱“爾必達”), BUFFALO INC.( 以下稱“巴比祿”), 與CHANG-SHENG, INC. 亦即AXIONTECH.COM and AXION TECHNOLOGIES提出專利侵權訴訟,指稱它有6件美國專利遭到侵害,尋求金錢賠償、暫時與永久禁制令、以及律師與訴訟費用等。
加拿大渥太華有二家著名專利授權公司,WiLAN 以及MOSAID,本刊先前曾對MOSAID做過專題報導-【專利授權公司Mosaid專利訴訟地圖】,WiLAN規模比MOSAID 大一些,因為地緣關係,兩家公司合併傳言很多,但迄今並未成為事實,人員也會進行交流,WiLAN董事長先前就是在MOSAID擔任法務長,兩家公司的營運策略極為相似,其一為透過既有專利授權收取權利金,再利用這些權利金購買更多的專利,其二為透過既有專利授權交換取得更多的專利,專利數量藉此不斷成長,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根據MOSAID網站資料,目前該公司專利與專利申請案已經高達2647件,事實上前不久,MOSAID又完成一件成功購買案,在2011/5/16韓國Hynix 與MOSAID簽訂一份6年期授權合約,同時MOSAID也透過購買協議取得Hynix一套專利組合,該組合具有數百件半導體專利及專利申請案。
MOSAID今年動作不斷,本刊於2011/3/16曾報導【MOSAID以802.11標準專利侵權控告33家公司】,MOSAID接著於2011/4/7以微處理器電源管理專利控告NVIDIA與Freescale,緊跟著於2011/5/10以記載體專利控告爾必達,最新的是於2011/5/18以網路路由器專利在美國ITC控告Cisco。爾必達也必定知道,與MOSAID控告是遲早的事。
爾必達是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廠,擁有16%市佔率,在2010年合併營收高達美金63億,依據MOSAID說法,它是目前唯一仍未與MOSAID達成授權協議的公司。巴比祿BUFFALO也是一家日本公司,主要業務是銷售網路產品、儲存產品、記憶體及電腦週邊設備等,母公司MELCO HOLDINGS INC 在2010年度的營業額為日幣1169億。
對於高科技公司而言,適度累積專利是必須的,一來可以抵禦競爭對手的攻擊,避免市場遭到鯨吞?食,二來可以讓售給專利授權公司,降低或免除授權金的成本,專利雖然需要花費經費申請與維護,但是與它所帶來的效益相比較,可謂以小搏大,十分值得。(782字;表1)
表一、專利訴訟案件基本資料:
訟案名稱 |
MOSAID Technologies, Inc. v. Elpida Memory, Inc. et al |
提告日期 |
2011年5月10日 |
原告 |
MOSAID Technologies, Inc. |
被告 |
ELPIDA MEMORY, INC.,
BUFFALO INC.,
BUFFALO TECHNOLOGY (USA),
CHANG-SHENG, INC. d/b/a AXIONTECH.COM and AXION TECHNOLOGIES |
案號 |
6:2011cv00230 |
訴訟法院 |
Texas Eastern District Court |
主審法官 |
Judge Leonard Davis |
訴訟屬性 |
Intellectual Property – Patent |
案由 |
15:1126 Patent Infringement |
陪審團提訟者 |
Plaintiff |
系爭專利 |
US6,337,590: “Digital delay locked loop” 1/8/2002.
US6,992,950: “Delay locked loop implementation in a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1/31/2006.
US6,895,474: “Synchronous DRAM with selectable internal prefetch size” 5/17/2005.
US7,599,246: “Delay locked loop implementation in a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10/6/2009.
US5,677,573: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10/14/1997.
US7, 120,754: "Synchronous DRAM with Selectable Internal Prefetch Size,"10/10/2006. |
訴狀下載 |
 |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1/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