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11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我國躍升全球第6

關鍵字:IMD世界競爭力
瀏覽次數:113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發佈於 2011年5月1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 行政院經建會
發佈日期: 2011/05/18

根據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將於今(2011)年5月18日正式發布的2011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在59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我國排名第6,繼去年躍升15名後,再提升2名;超越加拿大與澳洲;係IMD自1994年更新排名結構(註: IMD自1989年開始公布本評比,當時係將OECD國家與非OECD國家分開排名;1994年起IMD將全球一起排名。)以來的最佳成績。IMD世界競爭力中心(WCC)主任 Dr. Stephane Garelli分析指出,全球經濟衰退中大型經濟體競爭力明顯受衝擊,而瑞士與台灣表現出韌性。

一、全體競爭力排名分析

今年名列前10名國家呈現明顯變動,香港首次與美國並列第1,德國與卡達分別跳升6名與7名首次入圍(參見表1)。亞太國家中,台灣僅次於香港(第1)、新加坡(第3),排名第6。韓國自2008年以來排名由31名逐年上升,今年為22。中國大陸過去5年內維持在15 - 20名之間,今年排名第19。日本去年下滑10名,今年回升1名,居第26。

今年IMD特別針對各國「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排名差異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先進國家政府效能明顯落後於企業效能,例如日本(相差23名)、愛爾蘭(相差12名)、美國(相差9名)、德國(相差8名);我國則相差7名,值得警惕。Garelli主任亦特別指出:政府效率在未來將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延遲政府改革將對經濟造成威脅。

二、我國2011年競爭力排名分析

我國競爭力排名繼去年躍升15名後,今年再提升2名,超越加拿大與澳洲,居第6。今年我國四大類指標排名,「經濟表現」躍居第8,繼去跳升11名後再上升8名;「基礎建設」居第16,繼去年上升6名後再上升1名;「企業效能」居第3,排名不變;惟「政府效能」滑落4名,居第10 (詳表2)。
茲分析四大類指標排名如次:

(一)「經濟表現」方面(由16名升至8名,進步8名):
本大類去年回升11名,重回金融海嘯前2007年的第16名,今年再進步8名。細項排名進步較大者,包括:經濟成長率排名大幅進步19名(由前年50名→去年22名→今年3名)、商品出口成長率進步15名(54→19→4)、服務出口成長率(47→21→2)、對外證券投資(14→46→11)、外資投資國內證券(33→51→18)、服務業外移疑慮(50→22→10)、就業成長(37→35→13)等。

(二)「政府效能」方面(由6名降至10名,退步4名):
本大類去年躍升進步12名,惟今年滑落4名。影響排名較大的細項包括:勞動市場彈性(第49,下滑1名)、女性地位(第49,與上年同)、外人投資國內限制(第48,進步2名)、未來2年財政改善遠景(41,退步9名)等弱勢項目,以及排名明顯下滑者:公股影響企業的活動(12→35)、官僚行政影響企業活動(8→20)。保持優勢的項目包括:外債(第1)、消費稅率(第4)、外匯存底(第4)、稅收占GDP比率(第5)、公司稅(第8)等

(三)「企業效能」方面(第3名,維持不變):
本大類一直為我國最具競爭優勢的項目,惟自2006年起逐年滑落降至2009年第22,2010年躍升進步19名至第3,今年維持不變。優勢細項指標包括:企業應變力(第1)、證券市場功能(第2)、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第3)、銀行金融資產占GDP比率(第4)等。

(四)「基礎建設」方面(由17名升至16名,進步1名):
本大類去年排名第17,進步6名,今年再上升1名,續創歷年最好的排名。優勢細項指標,包括:高等教育(第3)、高科技產品占出口比率(第3)、R&D人口比率(第5)、固網寬頻費率(第5)等。

三、結語

近2年我國在IMD世界競爭力總排名,明顯躍升,表現卓越,充分反映金融海嘯以來,我國經濟實質面與金融面的強勁復甦。尤其近一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全球招商及「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對促進民間投資、創造就業,帶動薪資與消費能力提高,支持經濟快速成長;成長率達兩位數字,故能在激烈的國際評比中脫穎而出。

另外,本會於前年7月依行政院指示,成立「國際評比專案小組」,由本會主任委員擔任召集人,召集相關部會副首長,按季檢討選定重要國際評比指標之弱勢項目,研擬因應對策,落實執行;同時,政府也推動財經法規鬆綁機制,皆對強化經濟成長動能、提升國家競爭力著有貢獻。

表1 2010-2011年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排名情形

排名 2011年(較上年變動) 排名 2011年(較上年變動)
1 香港(+1) 31 冰島 (-1)
1 美國(+2) 32 印度 (-1)
3 新加坡(-2) 33 愛沙尼亞 (+1)
4 瑞典(+2) 34 波蘭 (-2)
5 瑞士(-1) 35 西班牙 (+1)
6 台灣(+2) 36 哈薩克 (-3)
7 加拿大 (0) 37 印尼(-2)
8 卡達 (+7) 38 墨西哥 (+9)
9 澳大利亞 (-4) 39 土耳其 (+9)
10 德國(+6) 40 葡萄牙 (-3)
11 盧森堡(0) 41 菲律賓 (-2)
12 丹麥 (+1) 42 義大利 (-2)
13 挪威 (-4) 43 秘魯 (-2)
14 荷蘭 (-2) 44 巴西 (-6)
15 芬蘭 (+4) 45 立陶宛 (-2)
16 馬來西亞 (-6) 46 哥倫比亞(-1)
17 以色列 (0) 47 匈牙利 (-5)
18 奧地利(-4) 48 斯洛伐克(+1)
19 中國大陸(-1) 49 俄羅斯 (+2)
20 英國 (+2) 50 羅馬尼亞(+4)
21 紐西蘭 (-1) 51 斯洛維尼亞(+1)
22 韓國 (+1) 52 南非 (-8)
23 比利時(+2) 53 約旦 (-3)
24 愛爾蘭 (-3) 54 阿根廷(+1)
25 智利(+3) 55 保加利亞(-2)
26 日本 (+1) 56 希臘 (-10)
27 泰國 (-1) 57 烏克蘭 (0)
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58 克羅埃西亞(-2)
29 法國(-5) 59 委內瑞拉(-1)
30 捷克 (-1)    

註: +表示進步,─表示退步,0表示名次不變,--- 表示去年度無參與排名;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1:http://www.imd.ch/wcc

圖1 2007年以來我國總排名與四大類指標排名

policy_11_019.gif

資料來源:http://www.worldcompetitiveness.com/Partners/IMD_WCY11

表2  2007- 2011年我國在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

項 目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0-11
變動
總體排名 18 13 23 8 6 +2
經濟表現 16 21 27 16 8 +8
1.國內經濟 23 21 41 17 5 +12
2.國際貿易 16 28 30 10 5 +5
3.國際投資 42 44 50 39 31 +8
4.就業 22 22 21 25 17 +8
5.價格 14 14 11 12 13 -1
政府效能 20 16 18 6 10 -4
1.財政情勢 21 17 19 13 20 -7
2.財政政策 3 3 5 3 4 -1
3.法規體制 29 23 20 14 13 +1
4.企業法規 28 27 38 24 28 -4
5.社會架構 37 31 29 19 25 -6
企業效能 17 10 22 3 3 0
1.生產力及效率 11 7 25 5 3 +2
2.勞動市場 11 8 21 11 7 +4
3.金融 14 18 19 7 11 -4
4.經營管理 24 16 24 4 3 +1
5.行為態度及價值觀
(曾稱為「全球化衝擊」)
21 7 23 5 4 +1
基礎建設 21 17 23 17 16 +1
1.基本建設 22 19 27 21 18 +3
2.技術建設 15 5 11 5 6 -1
3.科學建設 6 4 8 5 7 -2
4.醫療與環境 32 32 39 24 27 -3
5.教育 18 19 27 23 25 -2

註:1.2011年採納331項細項評比指標,其中統計指標(hard data)與問卷指標(survey data)各占2/3、1/3。
2. 2007年調查結構調整,因此中項指標與往年不聯連貫。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各年期。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