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0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關鍵字:中小企業白皮書
瀏覽次數:107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8年9月1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中小企業處
發佈日期:2008/09/9

經濟部200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即將發行。本(2008)年白皮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中小企業現況與發展,共有6章,包括總體經濟社會環境、中小企業之整體表現,以及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力資源、貿易及投資、科技運用與研發創新等。第二篇為中小企業專題分析,包括2個專題:中小企業群聚創新與策略發展、基本工資與勞動法規調整對中小企業的衝擊。第三篇中小企業政策與展望,包含中小企業政策與措施回顧、中小企業政策之檢視與展望兩章。2008年白皮書內容分章簡述如下:

第一篇:中小企業現況與發展
一、中小企業的家數及銷售值由財政部營業稅徵收原始資料統計結果,2007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有123萬7千家,占全體企業的97.63,以服務業家數占80.38最多,行業則以批發及零售業家數占52.89居首;57.97的中小企業獨資經營;經營超過10年的占43.54。2007年中小企業的銷售值、內銷值及出口值占全部企業的比率分別為28.34、32.49及17.02;中小企業的銷售值中內銷值占83.92,出口值僅占16.08;以產業部門觀察,中小企業以服務業的家數、銷售值及內銷值所占比率(分別為80.38、51.53及55.63)最高,而中小企業的出口值則以工業部門所占比率71.03最高;若以行業觀察,中小型批發及零售業的家數及內銷值占全部中小企業的比率(52.89及40.50)最高,而中小企業的銷售值及出口值則以中小型製造業所占比率(39.56及70.35)居冠。2007年女性企業主的企業家數占合計總家數35.20;銷售值則占總銷售值的13.25:女性企業主企業的內銷值占女性企業主總銷售值83.88;經營服務業家數比率達86.08;以經營批發零售業為最主要行業,家數占55.47;64.98採獨資經營。

二、中小企業的財務

由財政部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原始資料統計結果(資料時間落後1年),2006年中小企業之基金及長期投資比率較2005年大幅減少12.41,固定資產項目較2005年減少7.87,但流動資產增加幅度達20.88。2006年中小企業的流動比率為201.71,速動比率為164.26,流動資產比率比2005年來得高,長期負債比率持續上升,流動負債比率持續下降,營業成本比率則雖較2005年減少,但費用比率上升侵蝕營業淨利,致使2006收益下降。財務比率方面,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大幅提高,存貨比率微幅下降;負債淨值比率下降、長期資金比率提高;各項週轉率數值下降;各項獲利率下降但仍為正值。2007年底,一般銀行(含外國銀行在台分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含催收款)總餘額為新台幣(以下略)3兆938億元,較2006年底增加2,634億元,顯示我國銀行在過去一年多來對中小企業的放款總數增加。

三、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

2007年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793萬9千人,比2006年大幅增加18萬8千人,而且占全國就業人數比重也提高為77.12,對於就業機會的提供具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雇主在2007年較2006年增加5千人以上,以製造業最多,其次為批發零售業。不過,國內自營作業者人數在2007年降為139萬6千人,以40歲以下的自營作業者比重降低近2個百分點最多,可能與經營成本逐漸升高及物價高漲有關。2007年中小企業的女性雇主人數雖也較2006年略微減少,但自營作業者人數增加,因此整體女性負責人人數仍較2006年增加,以批發零售業的人數占絕對多數。隨著2007年物價水準逐漸升高,2007年多數中小企業的員工收入未見提高,大企業也有類似現象。中小企業的人事成本都維持在營業成本的4成上下,大企業人事成本比率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2007年多數行業的工時變化不大,大企業的工時與中小企業相近或略低,可見大企業相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未必均擁有低工時、高薪資的勞動條件。

四、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及投資
根據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5.3兆元,較上年成長10.20,其中出口額8.09兆元、進口額7.21兆元,分占進出口貿易總額52.88、47.12,年增率分別為11.11、9.2。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和香港,占出口總額40.70,居次的美國占13.00;進口來源,日本居第一位,占進口總額20.95;中國和香港居次,占13.61;美國第三,占12.09。對外投資地區,以中國所占比率60.65最高,其次為美國占16.44;而對東協6國投資業者所占比率已由2001年調查的27.59大幅降至21.98,顯示近年來企業南向投資熱潮已有逐漸降溫的趨勢。

五、中小企業的科技運用與研發創新
我國中小企業受限於規模與資源,加上長期倚賴大量化、規格化的生產代工,對於創新研發的投入意願與經驗明顯不足,使得我國中小企業近期在與中國、印度企業競爭中趨於弱勢。在這個知識整合的時代,中小企業必須善用科技才能為企業開創嶄新局面,同時進行技術創新與研發,才能在劇烈的競爭壓力下開拓市場,不斷成長。在2006年,中小企業擺脫連續三年研發經費幾乎無增減的情況,較2005年顯著的增加13.78。政府自1997年推動業界科專計畫至今已逾10年,包括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ITDP)、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科技應用與服務業界科專推動計畫(ITAS)、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以及其他相關計畫等,期間不斷開創新的補助機制以及獎勵措施,期能符合產業發展現狀並鼓勵企業善用政府資源,以發揮政府產業政策的最高效益,以有效引導企業研發策略進行重點突破,推動台灣產業及經濟朝「新價值創造」目標邁進。

第二篇:中小企業專題分析

一、中小企業產業群聚創新與策略發展
聯合國產業發展組織(UNIDO, 2003)認為群聚是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藉由群聚成員間緊密的合作關係,有助於克服中小企業先天規模較小的缺陷,促進中小企業彼此學習與模仿,除讓企業專注於本身核心能耐之外,亦達到規模經濟的效益。因此,如何透過群聚創新,協助中小企業克服規模小、資訊能力不足,以及網路通訊工具技術的典範移轉不易所形成的威脅,同時強化中小企業在新科技標準化的落差,以因應地區的特殊性,建構強而有力的整合機制,提升中小企業商品與服務的競爭力,將是在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中,重要的發展方向。目前產業群聚的類型與驅動要素已經逐漸豐富與多元,無論實體或虛擬的產業群聚,本身所具備的發展條件各有不同,各群聚須根據本身的先天與外在條件,與地方產業發展願景結合,才能規劃出完整的群聚發展策略,而無法以一套發展策略套用所有的群聚。有相當多的文獻認為中小企業群聚應該是由企業驅動,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在於創造一個鼓勵群聚形成和成長的環境,所以政府應致力於產業群聚或創新系統環境的塑造,謹守資源提供與公平協調者的分際,其中主要的策略包括分類與定位產業群聚類型、凝聚共識拓展群聚網絡、建構完善之經營環境、培育產學研網絡、尊重市場授權地方、建立績效評估機制等,以確保國家和區域政策不致構成群聚發展的障礙,並觸發群聚內的互動與合作網絡,使群聚經由政府的協助順利推動,成為促進台灣中小企業創新的基石。

二、基本工資與勞動法規調整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勞動法令的調整不僅會立即影響勞資雙方的契約關係,長期而言更會改變勞方與資方的行為決策,進而影響經濟活動。回顧2007年,除了基本工資調整引起關切外,尚有(1)4人以下事業單位所雇之勞工納為強制加保對象;(2)育嬰留職停薪的門檻取消、陪產假由2天增為3天、家庭照顧假的適用範圍擴大到5人以上的事業單位;(3)外勞在台工作年限由6年延長為9年三項勞動法案被提出修正,其中僅第一案未獲通過,但此案未來仍不排除通過的可能。研究中顯示〈就業服務法〉中將外勞在台工作年限延長確實對企業有所幫助,至於基本工資的調整與其餘法案對中小企業皆有或多或少的衝擊,廠商也已針對衝擊分別提出因應對策。

第三篇:中小企業的政策回顧與展望

2007年台灣中小企業有近124萬家,就業人數794萬人,可說是台灣經濟體系之基石,且扮演穩定社會就業之重要角色。但面臨國際化、全球化、產業分工策略緊密、區域經貿整合、新興經濟體崛起及低成本競爭、國際油價及原物料上漲,以及環保意識抬頭等國際經濟情勢發展,同時又因科技創新投入、加盟連鎖、網路創業等衝擊產業經營型態和就業方式。對此,在2007年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所面臨的營運資金取得不易、研發能量缺乏、升級轉型困難、行銷能力不足、新世代、婦女創業需協助與鼓勵,以及地方型企業活化等課題,推動積極落實照顧中小企業多項策略及措施。

本(2008)年白皮書除就2007年執行推動的重點工作及其成效作全面性回顧,並擇其要作檢視,另已就2008年及未來將執行的重點工作與內容及預期成效作陳述。

本案聯絡人:陳專門委員忠智 電話:(02)2366-2231
郭科長宇 電話:(02)2366-223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