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研究機構 In-Stat 預測,全球於2010年僅僅只有1,400萬台的裝置內建USB 3.0介面,可是到了2014年全球配備USB 3.0介面的裝置出貨量將達到17億台。比起市場人士預測的還要慢才會起飛。 |
|
由於微處理器兩大廠商英特爾與超微並沒有在2010年提出個人電腦平台支援USB 3.0的解決方案,使得2010年全球USB 3.0裝置出貨量僅僅1,400萬台,這個預測數字明顯低於當初業界的預期。
又稱為SuperSpeed USB的USB 3.0介面技術,根據其規格可得知,其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GHz。這對於日漸普及的高畫質視訊影片,以及大型多媒體檔案來說,甚為需要。
以之前NEC在2010年3月份開始銷售三款USB 3.0控制器的情況來看。雖然廠商認為2010年USB 3.0裝置的出貨量將可達到2千萬顆;但是根據In-Stat的調查與統計,其認為2010年度銷售量應該只有1千4百萬顆。
另外讓USB 3.0裝置起飛慢的原因是於2010年時,英特爾拒絕對外宣佈將USB 3.0技術納入晶片組的確切日期,加上微軟也尚未在Windows 7的作業系統中提供USB 3.0驅動程式,所以In-Stat認為2010年USB 3.0的裝置出貨量將不會太高。
即使2010年9月,USB論壇宣佈,其已經完成120種USB 3.0產品的測試與認證,其中包含了主機板與筆記型電腦。但是根據In-Stat的研究,即使如此2010年度USB 2.0裝置出貨量成長率甚至還是超越USB 3.0,可見得市場對於處理器是否支援,或者何時支援還是很關心的。
總之,隨著英特爾於2011年初將推出搭載USB 3.0參考設計的Sandy Bridge電腦平台,而第二大微處理器廠商超微亦將於2011年初將推出加入USB 3.0參考設計平台的Zacate及Ontario加速處理器,甚至在2011年還會推出的Llano處理器以搭載原生支援USB 3.0晶片組。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從2011年起,USB 3.0的成長將進入快速成長期。這也是In-Stat預估2010年至2014年出貨量成長超過12倍的原因。
此外,In-Stat仍舊表示,以目前發展態勢來看,甚至到了2014年,USB 2.0裝置出貨量仍舊佔整體USB裝置市場的大宗,而USB 1.1裝置甚至還有5億台左右的出貨量。可見得USB 3.0真正成為主流產品仍要一段時間,這是產業發展必要的過程。除非到時候,有更低的成本的解決方案與終端應用來帶動。(791字)
圖一、全球整合USB 3.0裝置出貨量預估

Source :In-Stat,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