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能源局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與技術

關鍵字:氫能燃料電池
瀏覽次數:205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8年4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
發佈日期:2008/04/29

為啟動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經濟部能源局邀集國內業界,共同研商產業發展策略,期順應全球發展趨勢,創造倍速以上成長產業,預期從目前燃料電池產業的萌芽期發展到2011年的新台幣40億元、2016年的新台幣130億元產值,2020年有接近千億元的潛力,國際市場占有率約達5%;在分散式產氫及行動氫源方面2020年預期可達50億元產值,使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技術、產業規模在國際占有重要地位!

表一、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產值預估

 
2011
2016
2020
國際市場占有率
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產值
40億
130億
1000億
5%
分散式產氫及行動氫源
 
 
50億
 
source : 經濟部能源局, 2008

燃料電池結合氫能具有能源轉換效率高、低污染及燃料多元化來源的優點,其電化學能源轉換方式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能源技術。為推動我國燃料電池與氫能產業發展,經濟部能源局於今(29)日由葉惠青局長邀集相關產業負責人,共同研商我國燃料電池與氫能產業發展策略,期順應全球新能源技術與溫室氣體減量之發展趨勢,打造低碳新能源產業,並搶占國際市場,創造產業發展之新契機!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燃料電池實際上是一種發電機,只要燃料不斷的供應,燃料電池就能持續發電,不過有別於傳統的燃燒汽機發電方式,燃料電池是以電化學方式直接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減少了傳統發電方式的許多步驟,加上熱回收利用,總能源使用效率可高達70%以上,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能源轉換技術。燃料電池以氫為燃料,氫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分佈還算平均,而以氫為燃料發電,水是唯一的排放物,過程幾近零污染,依據日本通產省評估,可降低CO2排放28%~40%,NOx排放更大幅降低63%~90%,因此燃料電池結合氫能被認為可以普遍應用在發電、交通動力、行動電源等領域,同時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並帶來新的產業經濟。由於技術實用化發展快速,經濟部能源局透過本次座談會的召開,傾聽業界建言,並初步規劃推動各項加強策略,結合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共同努力,以提升技術能力與產業競爭力。

目前國內已有30多家相關研發機構及業者投入相關技術開發,也具有分工雛型並形成產業價值鏈,包括系統應用業界如亞太燃料電池(電動車載具設計)、大同世界科技(發電機載具設計)、博研(電動車載具設計)等,關鍵零組件產業包括盛英公司(雙極板)、漢氫公司(儲氫罐)、亞太燃料電池(儲氫罐、電池組)、大同世界科技(重組器)等。在發電機應用方面,大同公司主要開發使用甲醇與乙醇重組器的1-5kW級發電機,作為緊急備用與不斷電系統使用,除大同公司之外,真敏國際、亞太燃料電池、博研燃料電池等公司也在開發氫能的PEM燃料電池發電機組;同時台達電子與中科院合作,正在發展小型特殊用燃料電池電力機組;在燃料電池機車產品開發方面,亞太燃料電池與杜邦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主要在開發PEMFC電動機車;另博研燃料電池公司亦投入PEMFC電動機車之開發;在3C應用方面,勝光科技結合南亞電路板、奇鋐科技與思柏科技組成研發聯盟,開發筆記型電腦用甲醇燃料電池電力組;在氫能技術開發方面,台電公司與工研院合作建造再生能源製氫展示系統,碧氫科技開發重組型氫氣產生機,漢氫科技研發與生產合金儲氫罐,同時亞太燃料電池與國外合作也可供應儲氫罐產品。

表二、國內燃料電池研發機構與廠商

機構或公司

研究與開發項目

氫能生產與燃料重組器

工研院材化所

研製甲醇與天然氣重組器

工研院能環所

研製助效式天然氣重組器、電漿重組器與太陽能產氫技術

核能研究所

研製甲醇與酒精重組器

大葉大學

研製生質原料電漿重組器

台電公司

整合與展示再生能源電解系統

中油公司

整合與展示氫氣生產與加氫站

大同世界科技

研製甲醇重組重組器

碧氫科技

開發甲醇重組製氫系統

全振科技

開發電解製氫機

氫能儲存

工研院材化所

研製合金儲氫罐

工研院能環所

研製鎂系金屬奈米複合儲氫材料與化學儲氫技術

中科院材料所

研製複材高壓儲氫容器

核能研究所

研製奈米碳管儲氫材料

亞太燃料電池

開發與生產合金儲氫罐

漢氫科技

開發與生產合金儲氫罐及應用產品

三福氣體

開發合金儲氫罐充氫機

氫能應用與燃料電池

工研院能環所

開發PEMFC發電機組與關鍵組件

工研院材化所

開發DMFC電力組

中科院材料所

開發PEMFC發電機組

核能研究所

開發SOFC發電機組與DMFC電力組

自行車研發中心

開發PEMFC電動自行車

元智大學

開發燃料電池材料與電池組

明道管理學院

研製小型PEMFC電動汽車

九豪精密

開發SOFC電解質與電極材料

安炬科技

開發離子交換膜與MEA

勝光科技

開發DMFC電池組

盛英公司

開發複材碳板

恩良企業

開發複材碳板

高力熱處理

開發熱交換器

台全電機

開發泵浦與鼓風機,組裝電動機車

亞太燃料電池

開發PEMFC電動機車

大同世界科技

開發電力轉換器與PEMFC發電機組



此外,三福氣體完成一座25支組先導型儲氫罐充氫站,在零組件方面,安炬科技的離子交換膜已經開始提供樣品供客戶測試,異能科技也可生產鹼性燃料電池用的離子交換膜與空氣極,盛英公司與恩良企業開發複合材料雙極板,高力熱處理可提供板式熱交換器,台全電機則開發機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的鼓風機與水泵等。

燃料電池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包括貴金屬觸媒、質子交換膜等、燃料電池組及其零組件、控制系統與周邊零組件、定置型發電系統、可攜式電源產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除了上游原材料技術外,國內產業界擁有豐富的量產經驗與成本優勢,切入中下游產品市場具有相對優勢,且我國在發電機、電子資訊與機車等產業已有良好基礎,導入燃料技術後,具有能源效率與環保的特色,產品將更具國際競爭力。

為協助業者在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經濟部能源局特邀請燃料電池零組件、氫氣生產與儲存設備、發電機、行動電源及機車應用等相關業者,召開「2008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策略業者座談會」,研擬
產業發展策略重點,具體推動作法包括:

(1)擴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發投資,籌組研發聯盟平台,開發共通核心關鍵組件及材料,加速國內產業整合發展
(2)建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供應鏈,藉由政府投入之技術成果移轉與獎勵措施,讓業界迅速進入量產開發並形成產業聚落
(3)建立國際級標準檢測驗證平台,提供與國際調和之法規標準,建置氫能與燃料電池整合展示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
(4)推動燃料電池應用示範與驗證,提高技術可靠度與民眾接受度,加速技術商品化發展
(5)整合技術開發與創意設計,推廣燃料電池應用產品,並藉由參加或籌辦國際展覽會協助業建立品牌形象
(6)結合國內4C產業優勢,導入燃料電池應用技術,共創產業新利基。

預計國內燃料電池產業在政府推動下,短期內將進入現場運轉驗證階段,關鍵材料與零件方面也開始量產應用,將帶領我國燃料電池產業搶搭國際第一波燃料電池商機。

葉惠青局長表示,由於燃料電池未來應用潛力與市場龐大,日、美、歐、皆積極投入燃料電池與氫能研發,技術實用化進展快速。以小型0.7~1.2kW電熱共生機組為例,日本正進行大規模實證運轉計畫,自2005會計年度起開始安裝於一般家庭長期使用測試,至2007會計年度止總共有2187個家庭安裝使用,目前實際應用資料顯示可節省能源15.3%,降低CO2排放846kg/台,預計2008會計年度結束時將有超過3500個家庭安裝使用。

此外,根據美國能源部分析資料顯示,燃料電池應用在備用電力與堆高機(叉舉車)取代電池,即使沒有政府補助也已具有競爭力;未來隨著技術進步、應用市場擴大及成本不斷下降,燃料電池汽車、機車市場又將帶動另一波市場成長。國際預估未來至2011年,燃料電池平均複合年成長率可達42.9%,產值可達25億美金,到2016年平均複合年成長率亦達27.7%,產值則升高到85億美金,其中接近60%的市場屬於發電及衍生應用,若以我國市占比例5%估算,產值即達新台幣130億元。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