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技術處
發佈日期:2008/03/31
全球產業競爭愈來愈激烈,科技進步瞬息萬變。政府為協助我國業者掌握國際主流產業發展趨勢與維繫競爭優勢,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積極以創新研發能量帶動產業發展,提高整體產業附加價值。其中,為拓展電子與光電產業的新機會,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研院,運用該院成功研發並已成為我國兩大兆元產業的半導體和顯示器技術為基礎,極力尋找定位、對策,以半導體、IC設計、顯示器、LED為發展主軸,提升電光產業新應用、開創新興產業。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5年的產業科技策略會議,提出軟性電子技術及產品應用與產業發展為國家未來應該全力開發的三項「便利新科技」之一,並選定「全印式智慧型標籤」、「便利性全彩顯示器」為研發目標。去年,經濟部支持工研院建立國內首座「軟電量產開發實驗室」,紮根於R2R軟性電子連續式製程開發,並整合產官學研資源,切入軟電相關材料、設備、製程、系統、驗證等關鍵技術之研發,以開發低成本、輕、薄、耐摔、可撓曲的人性化、便利性之印製式標籤與軟性顯示器,目前已研發連續式單基板膽固醇顯示器。此外,促成軟電產業聯盟、連續式軟性液晶薄膜研發聯盟,引領廠商進入軟性電子產業的新領域,協助產業加速升級。
由於人們對電子產品除要求輕薄、快速、高功率、大容量,現在更期望高畫質自然視覺的重現,因此,下世代記憶體、立體影像與儲存技術上深刻著墨,發展自主記憶體技術,開發3D互動、3D影像擷取、資料處理、壓縮等系統化關鍵技術,建立自有專利,希冀創造嶄新的數位生活體驗產品。藉由聯合資訊與通訊、顯示器、晶片設計、系統、影音內容、應用服務等業者,跨產業成立「3D互動影像顯示產業聯盟」,建構國內3D互動影像顯示產業架構,開創立體影像儲存與顯示產業新機會。
此外,在能源價格持續攀升,全球能源環境快速變遷之際,為順應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的節能趨勢,打造新的綠色環保產業,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研院執行半導體光源及應用科技專案研發計畫,成功開發出「交流/直流轉換器」技術,讓LED使用的電源不再受限於電池,變成可以直接由家用電源插座供應的交流電,因而節省15~30能源,預估約可取代50以上原有直流電驅動產品,加速固態照明的實現與產品的普及化。這項創新技術的專利,佈局橫跨AC LED元件結構、基礎封裝與應用端,提供國內上中下游業者,元件、封裝、產品的需求與結合,形成完整的產品鏈。除大幅增加LED的產品應用,並已將AC LED 元件擴展至 LCD TV 背光源的開發,預期將形成重大產業效益。
光電顯示產業是繼半導體之後全球最火紅的科技產業,我國有幸在半導體和顯示器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鏈已站穩的利基下,由經濟部已傾全力發展軟性電子、立體影像與顯示、LED照明、下世代記憶體等技術,希冀藉此產生綜效,在光顯示與光照明的新時代科技產業中,再現亮麗經濟效益。
技術處發言人:吳副處長明機,電話:23212200轉121
新聞稿聯絡人:經濟部技術處 王秉豐研究員,電話:23946000轉587
新聞媒體窗口:經濟部技術處 張婷媛研究員,話:23212200轉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