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專利訴訟地圖:柯達與三星、LG、RIM、蘋果互告

瀏覽次數:207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0年2月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柯達近年本業營運不佳,以專利訴訟為手段收取權利金為獲利來源。除本案外,柯達與三星、LG、RIM、蘋果間訴訟案,自2008年11月以來已有多起,主要針對行動手機/無線裝置安裝數位相機功能及影像技術。目前,柯達已與三星及LG以交叉授權達成和解收場。請參閱下圖。

最近,繼2010年1月11日柯達(Eastman Kodak)宣布與三星電子達成數位相機專利交互授權協議,允許彼此使用對方的專利組合,2010年1月14日柯達繼續出擊,在美國提出投訴,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展開337調查,被告是蘋果和RIM兩大手機廠商。

柯達宣稱被告非法進口美國、進口銷售和/或在美國出售數位相機某些移動電話和無線通信設備裝置,據稱侵犯了其美國專利US6292218。

系爭專利US6292218,係有關於”影像預覽”圖像採集和處理裝置有關的柯達專利技術。

據訴狀指出蘋果侵權產品:包括iPhone 3G和iPhone 3GS,RIM產品包括:BlackBerry Tour; BlackBerry Storm 9530; BlackBerry Storm 2 9550; BlackBerry Bold 9000, 9700; BlackBerry Curve 8300, 8310, 8320, 8330, 8350i, 8520, 8530, 8900; BlackBerry Pearl 8100, 8110, 8120, 8130; and BlackBerry Pearl Flip 8220, 8230。

柯達公司要求委員會對被告公司發出永久排除令和永久停止命令。

同時間,柯達亦於1月14日對蘋果提出另外兩樁訴訟,在紐約西區聯邦地院控告蘋果侵犯了其數位相機和某些有關電腦程序的3項專利(US5,226,161、US5,421,012, and US 5,303,379,皆移轉自Wang Laboratories, Inc.)及2項專利(US6,292,218 and US 5,493,335)。

擁有重要關鍵專利是很重要的,平時可以阻擋競爭對手進入市場, 當景氣不佳時,收取權利金也是一筆很重要收入來源。

(657字;圖1)

 

後續追蹤報導:

柯達218專利claim 15無效,美國ITC終判蘋果及RIM不侵權

2012年7月20日針對柯達控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美國ITC終判蘋果及RIM不侵權。行政法官認為218專利claim 15基於顯而易見性,發現已有前案日本專利公開申請號H5-122574號(“Mori”)和美國專利號549333 5(“Parulski'335”)。並且發現侵權產品是RIM產品及蘋果iPhone 3G,但不是iPhone 3GS和iPhone 4。

218專利是柯達很具價值的一項數位影像預覽專利,已授權32家公司,並且之前向Samsung及LG收取近10億美金授權金。正當2012年1月19日柯達正式聲請破產保護,在重整之際,最具價值的218專利權利項受到限縮,將不利於其專利價值之影響。

檔案下載: (Notice_FID_703)

檔案下載: Commission Opinion703 (2012.8.9)

 


 

Apple及RIM皆未侵犯US6292218專利

2012年5月21日美國ITC行政法官Pender發出修訂版初步判決(Remand ID)通知書,針對柯達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認定被告Apple及RIM皆未侵犯US6292218專利,有關行動手機與裝置的數位照相功能專利侵權。

ITC行政法官Pender接手退休的Luckern後,針對[337-TA-703]案做出修正,(1)Apple iPhone 3G侵犯218專利項15;(2)Apple iPhone 3GS & iPhone 4不侵權218專利;(3)RIM產品侵犯218專利項15;(4)US6292218專利claim 15基於顯而易見性認定無效;(5)Apple 未侵犯218專利;(6)RIM 未侵犯218專利 。

本案系爭專利US6292218,另外還牽連至2012年1月10日,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分別控告蘋果、三星及宏達電等手機廠商的訴訟案,參見本網站前期報導[數位影像傳輸侵權,柯達控告手機大廠蘋果、宏達電及富士軟片]。

檔案下載:download.gif


美國ITC行政法官做出"部分駁回,部分贊同 (reverse-in-part, affirm-in-part)"決定

2011年6月30日美國ITC委員會發出初步判決(ID)通知書(Notice),針對柯達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做出"部分駁回,部分贊同 (reverse-in-part, affirm-in-part)"決定,並發回法官更審,有關於某些專利權利項的名詞解釋,以及侵權、專利無效等爭議議題。

原法官Luckern做出ID建議:(1)被告未侵犯 218專利之權利項15;(2) 218專利之權利項15是無效;(3)218專利是具有產業市場。

同時,ITC委員會設定2個月後2011年8月30日為案件目標日。(ps. 後因法官Luckern退休,因而再延期至2011年10月30日,以便接手法官有足夠時間處理)。

在此之前,柯達已與三星及LG均取得專利授權金達成和解,三星付出5.5億美金,LG付出4億美金 的使用專利權金。


訴訟大事紀

2011

06-30美國ITC行政法官做出"部分駁回,部分贊同 (reverse-in-part, affirm-in-part)"決定

原告:

2011年6月30日美國ITC行政法官Luckern發出初步判決(ID)通知書(Notice),針對柯達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做出"部分駁回,部分贊同 (reverse-in-part, affirm-in-part)"決定,並發回法官更審,有關於某些專利權利項的名詞解釋,以及侵權、專利無效等爭議議題。

原法官Luckern做出ID建議:(1)被告未侵犯 218專利之權利項15;(2) 218專利之權利項15是無效;(3)218專利是具有產業市場。

同時,ITC委員會設定2個月後2011年8月30日為案件目標日。(ps. 後因法官Luckern退休,因而再延期至2011年10月30日,以便接手法官有足夠時間處理)。

在此之前,柯達已與三星及LG均取得專利授權金達成和解,三星付出5.5億美金,LG付出4億美金 的使用專利權金。


2012

05-24Apple及RIM皆未侵犯US6292218專利

原告: Eastman Kodak

2012年5月21日美國ITC行政法官Pender發出修訂版初步判決(Remand ID)通知書,針對柯達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認定被告Apple及RIM皆未侵犯US6292218專利,有關行動手機與裝置的數位照相功能專利侵權。

ITC行政法官Pender接手退休的Luckern後,針對[337-TA-703]案做出修正,(1)Apple iPhone 3G侵犯218專利項15;(2)Apple iPhone 3GS & iPhone 4不侵權218專利;(3)RIM產品侵犯218專利項15;(4)US6292218專利claim 15基於顯而易見性認定無效;(5)Apple 未侵犯218專利;(6)RIM 未侵犯218專利 。

本案系爭專利US6292218,另外還牽連至2012年1月10日,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分別控告蘋果、三星及宏達電等手機廠商的訴訟案,參見本網站前期報導[數位影像傳輸侵權,柯達控告手機大廠蘋果、宏達電及富士軟片]。

檔案下載:download.gif


07-23柯達218專利claim 15無效,美國ITC終判蘋果及RIM不侵權

原告: Eastman Kodak

2012年7月20日針對柯達控告Apple及RIM案[337-TA-703],美國ITC終判蘋果及RIM不侵權。行政法官認為218專利claim 15基於顯而易見性,發現已有前案日本專利公開申請號H5-122574號(“Mori”)和美國專利號549333 5(“Parulski'335”)。並且發現侵權產品是RIM產品及蘋果iPhone 3G,但不是iPhone 3GS和iPhone 4。

218專利是柯達很具價值的一項數位影像預覽專利,已授權32家公司,並且之前向Samsung及LG收取近10億美金授權金。正當2012年1月19日柯達正式聲請破產保護,在重整之際,最具價值的218專利權利項受到限縮,將不利於其專利價值之影響。

檔案下載: (Notice_FID_703)

檔案下載: Commission Opinion703 (2012.8.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