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7/11/12
「第六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於今(12)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將進行兩天,針對2個共同議題及12個分組議題進行討論。大會由經濟部陳部長瑞隆主持,本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以「創新加值、運籌全球」的產業發展策略為中心議題,由經濟部工業局結合技術處、能源局、中小企業處及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共同辦理。
首日總統親臨致詞,並邀請日本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山崎正和副理事長進行專題演講,經濟部工業局陳局長昭義就「台灣工業發展現況與面臨課題」專題報告,全國產、官、學、研界人士約五百餘人共襄盛舉。
2項共同議題:「2015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及「建構新世代促進產業升級法案」,於今日召開;明(13)日將陸續討論12項分組議題:「高值化機械兆元產業發展策略」、「兩兆產業(半導體、影像顯示)產值倍增之關鍵課題」、「石化產業發展策略」、「設計產業翱翔策略」、「具潛力關鍵產業技術之策略思維」、「加速推動太陽光電產業發展策略」、「智慧型機器人產業之加速發展策略」、「生技新藥產業之發展策略」、「中小企業創新加值之策略思維」、「無線服務與電子寵物發展策略」、「加速推動加工出口區整合轉型策略」及「從產業群聚創造工業區發展優勢」等議題。
總統開幕致詞表示雖然政治紛擾不斷,許多重大的民生法案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延宕,嚴重影響整體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但透過全民的努力,台灣仍舊不斷進步及發展,並非常樂見本屆的全國工業發展會議能夠有具體的成果,尤其正在積極催生的「產業三法」,相對於過去的「勞動三法」更為平衡與兼顧,希望透過討論得到具體的結論與建議,以提供政府作為重要的施政參考依據。
經濟部陳部長開幕致詞表示今年至10月底投資金額已達9,186億元,達成目標金額1兆600億元之91.27%,今年可望順利突破目標。陳部長並表示透過本次會議能釐訂具體可行的產業發展策略,以提供行政部門未來在擬定與執行產業發展政策時的參考與依據。工業總會陳理事長致詞表示政府有關單位應思考如何提供一個能夠讓產業持續創新,以及可以充分運用全球運籌管理策略的經營環境。
工業總會陳理事長代表業界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提高產業發展法律位階,並提升為國家政策之層級;典章制度及法規的鬆綁,以活絡產業發展;編列一定比例預算,運用多元化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創新加值;建構產業創新體系,強化人力資源並促進產學合作。
會議首日並邀請日本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AIST)山崎正和副理事長就「AIST’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Innovation Promotion」進行專題演講,就「日本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之人力、經費、組織架構及目標進行簡介,「日本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係於2001年後,配合政府組織再造及行政法人化之政策,成為獨立之行政法人,對研究工作之經營有自主決定權。日本為推動研發創新政策,由首相領導成立跨部會的「總合科技研究會議」,結合七個部會首長,針對各項創新政策,與內閣間密切聯繫。另外亦設置「創新建築師」(Innovation Architect)任命優秀企業家擔任,協調整合跨領域之需求,促進研發成果的具體化,最後介紹日本國家層級之科技政策,並以日本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創新之策略作為結語。
本日大會針對共同議題1「2015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及共同議題2「建構新世代促進產業升級法案」進行討論。其結論如下:
共同議題1由工業局陳局長昭義主持,全國工業總會陳理事長武雄擔任共同主持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龔副院長明鑫進行引言報告,並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李院長鍾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胡參事仲英、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助理教授堅明進行與談,針對「2015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進行討論。
本議題主要規劃方向以行政院所規劃之「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基礎,並依據未來十年國內外發展趨勢、挑戰與機會,初擬未來十年製造業、技術服務業及商業服務業之長期發展策略、結構調整及重點產業發展目標。與會人士形成之共同意見包括:發展台灣產業成為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軟性經濟創意者。2015年台灣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擴增至20兆元,兆元產業產值成長1.65倍,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成長20。
在擬定中長期產業政策方面,各部會應跳脫管理、主導思維,扮演積極協助、支援及輔導角色,協助產業發展,並擬訂定中長期產業發展政策及方向;未來製造業結構調整方向,將以高科技資通訊產業為主軸,加速培育跨領域整合應用之新興產業,對未來10年製造業之新增產值貢獻度達35以上,基礎產業將以維持內需發展為原則;政府應持續注意及研究全球化及國際區域整合發展趨勢,擬定我國產業發展定位、運籌全球策略,並檢討相關法規鬆綁,以利國際接軌;因應高能源價格發展趨勢,政府應及早檢討調整能源供需結構及發電裝置容量結構。
在革新台灣產業發展模式方面,在產業發展階段上,應致力由創新導向經濟邁向創新加值、運籌全球之知識經濟發展階段,並成為國內外產業資源分工的整合者,以掌握價值鏈主導權,並提升產業之附加價值;應運用科技、新材料、新技術、設計美學及新經營模式等措施,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未來10年年產值平均成長率3.9以上;在研發創新策略上,由短期性、製程為主之研發形式,演進為著重中長期與前瞻性(次世代)研究、新經營模式、品牌建立及整合應用等活動,創造新一波產業成長動力。
在形塑優質創新環境方面,政府應重視人才質與量不足的問題,建立產業創新人才資源發展整合機制,以達適才適用之目的,並推動職能認證,鼓勵民間人才培訓產業發展,以充裕國內產業人才資源;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時代來臨,政府應及早修正就業服務法、入出國及移民法等相關法令,並建構創新人才的友善生活環境,以爭取國際頂尖人才;建立無形資產評價機制及智慧財產流通運用服務平台,並結合民間資源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共同議題2:「建構新世代促進產業升級法案」,係由經濟部工業局陳昭義局長及機器公會黃博治理事長共同主持,並邀請台大經濟學系陳添枝教授、電電公會焦佑鈞理事長、榮工公司歐來成董事長擔任與談人。
就新世代產業3法與會者之共同意見包括: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減免落日後,作為新世代產業發展法律之替補,產業3法之制定有其必要性;運用國際產業人才資源,應檢討放寬移民政策,以利吸引國際產業人才來臺服務;提高企業運用自有資金之空間,應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之規定;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應有產業界代表,以充分表達產業界意見。
另「產業發展基本法」(草案)部分,與會人員共同意見包括:產業政策應具穩定性及可預期性,為提高產業政策在國家政策之位階,產業發展基本法之制定有其必要性;明確規範政府應編列充裕預算,運用補助、輔導、低利融資等多元化政策工具,來促進產業發展。
「產業創新加值條例」(草案)部分,達成共識之共同意見包括:創新加值為我國產業邁向知識經濟之重要手段,政府應積極運用補助、輔導、低利融資等多元化政策工具,並持續透過租稅優惠措施,引導產業創新加值;同時強化對創新、研發、品牌、人才、設計、行銷等之協助,確保創新加值成效深耕台灣;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具有外部性大、產業關聯性強等特性,且大部分先進國家均列為租稅優惠優先項目,我國亦應不例外,故將研究發展、人才培訓之租稅優惠應列為優先項目;在研究發展費用的認定上,徵納雙方經常有不同之認知,為降低認知爭議,研究發展之定義及其相關認定規定應在「產業創新加值條例」母法或相關子法中明定。
在「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草案)之方面,達成共識之共同意見包括:為鼓勵民間開發園區,應協助以優惠價格取得公有土地並提供開發必要之融資;為鼓勵民間參與老舊園區活化再生,政府應提供充分誘因、融資協助及興設或改善必要之公共設施;為滿足廠商經營上之服務需求,應使園區之規劃及土地使用更具彈性。
明(13)日上午將針對12項分組議題進行討論,下午則邀請許董事長勝雄針對「創新加值、運籌全球」進行專題演講,最後進行大會結論報告。
承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聯絡人:連錦漳 組長
聯絡電話:2754-1255分機2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