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統計處
發佈日期:2007/11/01
在全球化的生產型態下,我國製造業者的海外生產比率日益提高,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當地資源,以及由具發展潛力的海外市場進行直接行銷,致產品回銷台灣呈漸減趨勢,對外投資所創造的貿易效果逐漸降低。在經營當地化的潮流推進下,為擴大區域整合範圍及加速深化產業生產分工,政府乃鼓勵業者致力於將台灣發展成跨國企業營運總部,有效整合研發、生產及供應體系。
本部為了解我國製造業者近期海外事業的經營概況、生產銷售情形、海外事業與國內事業互動的發展模式,並延續歷年來「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時間數列資料的建置成果,乃於96年4月至6月間對有從事對外投資活動之製造業者進行實況調查,合計調查2,588家;扣除停、歇業、倒閉、遷移不明,以及目前仍在考慮對外投資時機或已從海外投資地區撤資者後,有效調查家數計2,268家,回收樣本為1,770家,回收率78.04%。茲將本次調查統計結果摘析如次:
(一)、逾8成2業者海外投資地集中於中國大陸,其次為東協六國及美國;對外投資行業以電子零組件業最多。
對外投資地區以中國大陸所占比率82.15%最高,主因地緣關係、成本優勢及大陸潛藏的龐大商機所致,其次為美國占16.44%;惟東協六國所占之比率則由90年調查的27.59%大幅降至21.98%,顯示近年來企業南向投資熱潮有逐漸降溫現象。
對外投資的行業中,以投資於電子零組件業(占29.15%)居多,其次是投資於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業(占9.83%)及金屬製品業(占9.77%)。就投資地區與最主要投資行業交叉觀察,投資於中國大陸之業者以從事電子零組件業(占27.42%)最多,從事金屬製品業居次;投資於美國之業者以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業(占26.83%)為大宗;投資於印尼之業者則以金屬製品業(占21.05%)為主。
表1 對外投資地區(複選前十名)
單位:%
|
中國
大陸 |
美國 |
香港 |
越南 |
泰國 |
西歐 |
馬來
西亞 |
日本 |
印尼 |
新加坡 |
96年調查 |
82.15 |
16.44 |
7.18 |
6.16 |
4.58 |
4.29 |
3.95 |
3.39 |
2.94 |
2.60 |
按國內事業規模分 |
|
|
|
|
|
|
|
|
|
|
小型企業 |
82.56 |
9.90 |
6.64 |
5.62 |
3.49 |
1.80 |
3.26 |
1.46 |
2.59 |
1.57 |
中型企業 |
78.69 |
18.69 |
8.52 |
3.61 |
3.93 |
5.25 |
4.92 |
4.92 |
1.97 |
3.93 |
大型企業 |
83.33 |
25.35 |
7.29 |
8.33 |
6.60 |
7.64 |
4.51 |
5.56 |
3.99 |
3.47 |
按國內四大行業別分 |
|
|
|
|
|
|
|
|
|
|
金屬機械工業 |
84.98 |
11.03 |
4.23 |
5.87 |
5.40 |
2.35 |
2.82 |
2.35 |
3.99 |
1.41 |
資訊電子工業 |
81.16 |
25.82 |
10.80 |
2.37 |
1.84 |
7.91 |
4.22 |
5.01 |
0.40 |
3.95 |
化學工業 |
83.28 |
9.18 |
4.59 |
10.16 |
8.20 |
0.00 |
4.59 |
1.64 |
5.90 |
1.31 |
民生工業 |
79.29 |
7.14 |
4.64 |
12.50 |
6.79 |
2.14 |
4.29 |
2.50 |
5.00 |
2.14 |
(二)、海外投資動機首推考慮「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及「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兩項因素。
廠商赴海外投資的最主要動機是受「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占60.28%)、「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占52.09%)所吸引;「配合國外客戶要求」(占35.37%)居第三。另「原料供應方便,價格便宜」之投資動機有逐年增加之趨勢,此外,認為海外投資動機為「本業利潤率下降」之業者所占比率為15.88%,因此,如何提升國內廠商之競爭優勢及營造良好的國內經營環境,為政府當前振興國內經濟之要務。
表2 投資海外事業的動機(複選)
單位:%
|
95年
總計 |
按國內事業規模分 |
按國內四大行業別分 |
小型
企業 |
中型
企業 |
大型
企業 |
金屬機械工業 |
資訊電子工業 |
化學
工業 |
民生
工業 |
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 |
60.28 |
55.46 |
61.64 |
67.01 |
65.49 |
57.05 |
64.59 |
56.43 |
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 |
52.09 |
52.42 |
48.20 |
53.65 |
46.71 |
52.83 |
48.85 |
61.79 |
配合國外客戶要求 |
35.37 |
36.67 |
29.51 |
36.46 |
31.92 |
39.13 |
36.72 |
28.93 |
隨台灣客戶赴當地投資 |
27.91 |
31.95 |
25.57 |
22.92 |
35.21 |
25.56 |
35.74 |
14.64 |
提升外銷競爭力 |
22.20 |
20.36 |
22.30 |
25.00 |
20.42 |
23.45 |
19.02 |
25.00 |
|
|
|
|
|
|
|
|
|
原料供應方便,價格便宜 |
18.31 |
22.16 |
14.75 |
14.24 |
18.31 |
17.92 |
16.39 |
21.43 |
本業利潤率下降 |
15.88 |
21.03 |
14.10 |
8.85 |
14.55 |
14.76 |
13.77 |
23.21 |
當地土地取得容易 |
12.37 |
12.49 |
13.11 |
11.81 |
13.15 |
9.49 |
16.72 |
14.29 |
當地政府獎勵外人投資 |
8.93 |
7.99 |
6.89 |
11.46 |
8.69 |
8.70 |
8.52 |
10.36 |
有效利用公司資本技術 |
8.81 |
6.30 |
9.84 |
12.15 |
7.28 |
6.85 |
12.13 |
12.86 |
|
|
|
|
|
|
|
|
|
利用當地最惠國待遇及優惠關稅 |
7.23 |
7.31 |
7.21 |
7.12 |
7.75 |
7.25 |
5.57 |
8.21 |
提升公司產品知名度 |
7.06 |
5.74 |
6.23 |
9.55 |
6.34 |
8.56 |
6.23 |
5.00 |
加強與國外企業策略聯盟 |
5.37 |
4.16 |
5.90 |
6.94 |
5.16 |
6.59 |
5.25 |
2.50 |
便利技術及技能之取得 |
3.22 |
3.49 |
2.30 |
3.30 |
2.11 |
4.74 |
2.30 |
1.79 |
其他 |
2.66 |
2.36 |
3.28 |
2.78 |
2.82 |
2.77 |
1.97 |
2.86 |
(三)、業者對外投資面臨之最大困難以「市場競爭激烈」居首,其次依序為「當地勞力成本上升」、「資金調度或週轉困難」。
對外投資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為「市場競爭激烈」(占63.28%),創近三年之最高;其次為「當地勞力成本上升」(占33.45%),較93年調查大幅上升7.62個百分點,企業規模愈小者愈顯著,足見海外工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居第三為「資金調度或週轉困難」(占25.48%)。若就最主要投資地區別觀之,大部分的投資地區之首要困難點皆為「市場競爭激烈」,尤以日本、香港及西歐等地區之業者為甚,其比率均逾七成八;另明顯受到「當地勞力成本上升」之影響者為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投資地區,其比率均逾三成;而泰國、越南則是以「當地基本設施未完備」的情形最為嚴重。至於投資印尼之業者,則是認為「社會習俗、商業習慣不同」的情況最難克服。
(四)、最需政府提供的輔導措施為「提供相關投資法令之諮詢服務」及「洽簽投資保障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逾五成九的業者認為最需政府提供的輔導措施首推「提供相關投資法令之諮詢服務」,而「洽簽投資保障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占58.25%)及「提供融資及保險之協助」(占42.88%)分居第二、第三。
若就最主要投資地區別觀之,新加坡、西歐、香港等地區以「提供相關投資法令之諮詢服務」為最需要政府的輔導措施;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則以「洽簽投資保障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為最需要政府的輔導措施。另在「提供台商子女教育及醫療問題」方面的協助,則以中國大陸及泰國的需求度較高。
(五)、多數企業之營運及投資重心仍在台灣,惟小型企業資產外移情形較中、大型企業明顯。
95年海外營業額占國內外事業營業總額50%以上之業者僅有31.70%,50%以下的家數達68.30%,其中以海外事業營業額占國內外事業營業總額10%以下之業者占30.84%為最多。觀察90至95年製造業業者海外事業營業額占國內外事業營業總額50%以下之比率約6成4至7成1,顯示近5年來多數企業的營業重心仍在國內。95年全年海外事業固定資產增購額占國內外固定資產增購額50%以上的業者僅占30.57%。
(六)、逾六成的業者認為最主要海外事業的經營方式為「製造及銷售自有產品」,其次為「接受委託加工製造(OEM)」。
最主要海外事業之經營方式為「製造及銷售自有產品」(占60.28%),其次為「以接受委託加工製造(OEM)為主」(占39.10%),「以接受委託設計製造(ODM) 為主」(占13.16%)再次之。按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區觀察,除西歐是以「以批發零售為主」(占50.00%)外,其餘各地區均以「製造及銷售自有產品」之經營方式最多,尤以馬來西亞居冠。逾4成6投資於越南的業者「以接受委託加工製造(OEM)為主」;美國及日本採用「以研發設計為主」的經營方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表395年最主要海外事業之經營方式(複選)
單位:%
|
製造及
銷售自
有產品 |
以接受委託加工製造(OEM)為主 |
以接受委託設計製造(ODM) 為主 |
以批發零售為主 |
作為發貨中心或發貨 倉 庫 |
以研發設計 為 主 |
其他 |
總計 |
60.28 |
39.10 |
13.16 |
9.27 |
8.93 |
5.14 |
4.92 |
按最主要對外投資 地區(前十名)分 |
|
|
|
|
|
|
|
中國大陸 |
65.35 |
42.50 |
14.78 |
5.56 |
7.77 |
3.81 |
2.28 |
美國 |
32.52 |
21.14 |
5.69 |
23.58 |
24.39 |
23.58 |
15.45 |
香港 |
40.30 |
22.39 |
10.45 |
32.84 |
11.94 |
5.97 |
14.93 |
越南 |
56.45 |
46.77 |
19.35 |
9.68 |
1.61 |
3.23 |
3.23 |
泰國 |
70.97 |
35.48 |
6.45 |
6.45 |
3.23 |
0.00 |
6.45 |
西歐 |
35.71 |
21.43 |
7.14 |
50.00 |
7.14 |
0.00 |
14.29 |
馬來西亞 |
72.73 |
36.36 |
4.55 |
13.64 |
0.00 |
0.00 |
4.55 |
日本 |
57.14 |
7.14 |
0.00 |
21.43 |
14.29 |
14.29 |
28.57 |
印尼 |
63.16 |
36.84 |
10.53 |
10.53 |
5.26 |
0.00 |
10.53 |
新加坡 |
54.55 |
18.18 |
0.00 |
9.09 |
9.09 |
0.00 |
9.09 |
(七)、最主要海外事業的投資型態以「獨資」為主,而「合資」僅占3成2;合資型態以「與當地合作」為主。
有7成的業者以「獨資」為最主要海外事業的投資型態,而「合資」僅占29.38%,其中以「與當地合作」(包含當地本土企業、當地個人、當地台商企業及當地政府)比率占14.29%最多;其次為「與台灣合作」(包含台灣企業及台灣個人)占14.24%。
表4 最主要海外事業的投資型態
單位:%
|
95年
總計 |
按國內事業規模分 |
按國內四大行業別分 |
小型
企業 |
中型
企業 |
大型
企業 |
金屬機械工業 |
資訊電子工業 |
化學
工業 |
民生
工業 |
合計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獨資 |
70.62 |
68.39 |
67.87 |
75.52 |
63.85 |
80.90 |
58.36 |
66.43 |
合資 |
29.38 |
31.61 |
32.13 |
24.48 |
36.15 |
19.1 |
41.64 |
33.57 |
(八)、逾8成4的海外事業技術來源是「由台灣公司提供」,「海外事業自行研發」僅2成2。
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的技術來源為「由台灣公司提供」占84.75%,「海外事業自行研發」僅占22.54%。就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區別觀察,由台灣公司提供技術來源者所占比率逾八成五者為西歐、越南、泰國、印尼、中國大陸及日本;另由海外事業自行研發的業者比率,以馬來西亞較為顯著;由合作企業提供的業者比率,則以新加坡為最高。
表595年最主要海外事業的技術來源(複選)
單位:%
|
由台灣公 司提 供 |
海外事業自行研 發 |
由合作企 業提 供 |
來自共同研究發 展計 畫 |
同業觀摩 |
從接受輔導過程中學習 |
委託研究開發 |
對外購買技術 |
向同業挖 角 |
其他 |
總計 |
84.75 |
22.54 |
12.60 |
7.40 |
4.80 |
4.01 |
2.54 |
2.26 |
1.07 |
1.81 |
按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區(前十名)分 |
|
|
|
|
|
|
|
|
|
|
中國大陸 |
85.83 |
23.31 |
13.63 |
7.16 |
5.26 |
3.88 |
2.67 |
2.59 |
1.22 |
0.99 |
美國 |
74.80 |
24.39 |
4.07 |
13.82 |
2.44 |
2.44 |
4.07 |
4.07 |
0.00 |
4.88 |
香港 |
82.09 |
20.90 |
13.43 |
7.46 |
2.99 |
8.96 |
4.48 |
0.00 |
0.00 |
1.49 |
越南 |
90.32 |
12.90 |
14.52 |
3.23 |
3.23 |
3.23 |
0.00 |
0.00 |
3.23 |
1.61 |
泰國 |
90.32 |
25.81 |
12.90 |
3.23 |
6.45 |
6.45 |
0.00 |
0.00 |
0.00 |
3.23 |
西歐 |
100.000 |
0.00 |
7.14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馬來西亞 |
81.82 |
36.36 |
9.09 |
13.64 |
0.00 |
4.55 |
0.00 |
0.00 |
0.00 |
0.00 |
日本 |
85.71 |
21.43 |
7.14 |
0.00 |
7.14 |
0.00 |
0.00 |
0.00 |
0.00 |
7.14 |
印尼 |
89.47 |
26.32 |
15.79 |
15.79 |
15.79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新加坡 |
54.55 |
9.09 |
27.27 |
0.00 |
9.09 |
0.00 |
0.00 |
0.00 |
0.00 |
9.09 |
(九)、海外事業生產所需之原料、零組件與半成品直接運用當地資源的情形愈趨顯著,致對外投資產生的貿易效果正逐年減弱。
比較業者在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區95年與94年生產所需原料、零組件與半成品進貨來源的增減情形,除由「台灣提供」者之減少採購比率較大,致使展望指標[(增加比率-減少比率)÷2]呈現負向外,其餘均呈現增加之正向展望,其中又以「當地提供」(含當地台商企業、非台商企業)為最高,顯示業者在海外事業發展趨穩後,對外投資產生的貿易效果逐漸減弱,朝向採購當地化。
(十)、逾6成3企業以「由海外事業直接行銷」為業者海外投資事業最主要行銷方式;海外事業產品之銷售主要以「在當地銷售」及「外銷其他地區」較具成長,「回銷台灣」則有減少趨勢。
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之行銷方式,以「海外事業直接行銷」(占65.25%)居首位,其次為「由台灣母公司負責行銷」(占53.45%)。
近8成5業者的海外事業產品以「在當地銷售及外銷到其他地區」為主,而「回銷台灣」銷售金額之比率僅占14.81%。就各銷售地區95年與94年之銷售金額增減情形觀之,以「在當地銷售」或是「外銷到其他地區」之金額增加的情形,明顯較「回銷台灣」為多,顯見業者多年來拓展海外市場,加強海外投資地區的銷售服務成效漸為顯著。
(十一)、海外事業之獲利情形較去年為佳,並以投資於西歐、馬來西亞及香港之業者的獲利展望較佳。
95年海外全部事業及最主要海外事業之盈餘比率皆逾4成6、虧損比率約3成6,獲利展望指標分別為5.17%、6.07%,較94年增加3.73及3.67個百分點,顯見95年海外事業之獲利能力均較去年為佳。
各主要對外投資地區之獲利情形以投資於西歐、馬來西亞及香港之業者獲利情形較佳,其盈餘家數比率皆逾5成。
表695年最主要海外事業之獲利情形
-按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區(前十名)分
單位:%
|
中國
大陸 |
美國 |
香港 |
越南 |
泰國 |
西歐 |
馬來
西亞 |
日本 |
印尼 |
新加坡 |
合計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虧損 |
35.42 |
41.46 |
29.85 |
32.26 |
38.71 |
28.57 |
27.27 |
42.86 |
31.58 |
36.36 |
收支平衡 |
15.54 |
15.45 |
17.91 |
22.58 |
19.35 |
14.29 |
22.73 |
14.29 |
26.32 |
18.18 |
盈餘 |
49.05 |
43.09 |
52.24 |
45.16 |
41.94 |
57.14 |
50.00 |
42.86 |
42.11 |
45.45 |
展望指標 |
6.82 |
0.82 |
11.20 |
6.45 |
1.62 |
14.29 |
11.37 |
0.00 |
5.27 |
4.55 |
說明:展望指標=(盈餘比率-虧損比率)÷2
(十二)、海外最主要事業盈餘的原因為「當地市場需求增加」、「管理良好」;虧損則來自於「當地同業間競爭激烈」、「原料成本上漲」。
95年最主要海外事業之獲利情形已由90年的虧損狀態轉為盈餘的正向展望指標(6.07%),較94年明顯上升3.67百分點。盈餘之主要原因為「當地市場需求增加」(占50.71%)及「管理良好」(占34.24%),大型企業所占比率明顯高於小型企業。另造成虧損之主因為「當地同業間競爭激烈」(占57.95%)及「原料成本上漲」(占40.94%)。
表7 最主要海外投資事業盈餘原因
單位:%
|
|
95年總計 |
按國內事業規模分 |
按國內四大行業別分 |
|
小型
企業 |
中型
企業 |
大型
企業 |
金屬機械工業 |
資訊電子工業 |
化學
工業 |
民生
工業 |
|
當地市場需求增加 |
50.71 |
48.88 |
51.35 |
52.33 |
61.36 |
41.92 |
56.69 |
50.00 |
|
管理良好 |
34.24 |
30.73 |
35.14 |
37.50 |
35.45 |
33.97 |
31.21 |
37.04 |
|
生產技術改進 |
30.00 |
24.86 |
32.43 |
34.30 |
29.55 |
31.23 |
25.48 |
33.33 |
|
產品外銷活絡 |
28.47 |
27.93 |
26.35 |
29.94 |
20.91 |
32.05 |
24.84 |
37.04 |
|
具備完善行銷通路 |
28.24 |
26.82 |
25.68 |
30.81 |
26.82 |
30.96 |
24.84 |
26.85 |
|
開發新產品 |
24.47 |
25.42 |
25.00 |
23.26 |
21.36 |
26.03 |
23.57 |
26.85 |
|
原料成本下降 |
11.65 |
11.73 |
11.49 |
11.63 |
10.91 |
13.42 |
7.64 |
12.96 |
|
財務操作良好 |
10.71 |
12.01 |
10.81 |
9.30 |
9.09 |
10.96 |
10.83 |
12.96 |
|
產品回銷台灣順暢 |
6.35 |
7.54 |
5.41 |
5.52 |
2.73 |
9.32 |
4.46 |
6.48 |
|
其他 |
4.82 |
4.19 |
3.38 |
6.10 |
4.09 |
5.21 |
6.37 |
2.78 |
(十三)、海外投資盈餘之主要運用方式為「保留盈餘」、「彌補往年虧損」、「繼續將盈餘投資於海外」。
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事業對盈餘之運用方式為「保留盈餘」(占39.10%),其次為採「彌補往年虧損」(占31.81%),顯示業者在海外投資事業趨於穩定後,因初期虧損狀況已減少,故轉為提高保留盈餘的比率。另採繼續將盈餘投資於海外事業 (包括「海外事業再增資」及「在當地再投資其他事業」)的業者比率達28.87%居第三。
表8 最主要海外事業盈餘運用方式(複選)
單位:%
|
保留盈餘 |
彌補往年 的虧損 |
海外事業 再增資 |
分配給 股 東 |
在當地再 投資其他 事 業 |
國內事業 再增資 |
其他方式 |
95年總計 |
39.10 |
31.81 |
22.09 |
18.31 |
6.78 |
3.67 |
2.82 |
按國內事業規模分 |
|
|
|
|
|
|
|
小型企業 |
34.31 |
36.11 |
22.38 |
16.54 |
6.52 |
3.94 |
2.59 |
中型企業 |
40.98 |
31.15 |
17.38 |
17.70 |
5.25 |
3.93 |
2.30 |
大型企業 |
45.49 |
25.52 |
24.13 |
21.35 |
7.99 |
3.13 |
3.47 |
按國內四大行業別分 |
|
|
|
|
|
|
|
金屬機械工業 |
40.61 |
31.92 |
24.41 |
23.94 |
6.57 |
4.46 |
3.29 |
資訊電子工業 |
39.66 |
29.38 |
19.63 |
14.36 |
5.53 |
3.82 |
1.98 |
化學工業 |
38.03 |
33.11 |
25.90 |
19.67 |
8.52 |
3.28 |
3.28 |
民生工業 |
36.43 |
36.79 |
21.07 |
18.93 |
8.57 |
2.50 |
3.93 |
(十四)、對外投資者在台灣所接獲之外銷訂單,由中國大陸生產出貨金額呈現明顯擴張,由台灣生產出貨則呈減少趨勢。
比較95年與94年製造業者在台灣外銷接單中,除由台灣出貨金額呈減少外,其餘地區出貨金額皆呈增加趨勢;尤以由中國大陸出貨金額增加比率40.00%較減少比率多出30.11個百分點居最高。
(十五)、對外投資有利於帶動產品多元化發展、提升產品技術及品質、擴大國內生產規模。
業者投資海外事業後,對國內公司各項營運之影響皆趨向有利,呈現正向展望,其中以有利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最為顯著,另對國內產品之技術、品質之提升及生產規模擴大等方面亦有顯著影響,顯見海外投資有助提升企業之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