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7/08/31
由於國外市場對資訊電子產品需求仍相當熱絡,中國大陸對原、物料與機械設備的需求仍相當強勁,總體製造業 96年第2季生產指數為152.54,不僅較上年同期增加6.07,且指數值亦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顯示整體製造業已逐漸擺脫前兩季幾乎零成長的陰霾。
一、生產指數
就96年第2季主要中分類產業的生產指數來看,電子零組件業增加18.83,主因消費性電子、通訊以及面板產業景氣強勁回升,加以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帶動IC製造、晶圓代工、面板、PCB、電子電容器接單暢旺,並刺激下游IC封測及相關零組件成長力道所致。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業小幅減少0.09,顯示雖然歐洲市場銷售旺季,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訂單大增,但仍無法抵消NB廠商自有品牌持續外移,光碟片需求減少,監視器、網路卡及手機廠亦因生產結構改變所帶來減產之不利影響所致。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業減少1.25,主因電力變壓器及線纜業在對台電出貨減少,加上端午節假期暨上半年盤點工作天數減少而減產,且電風扇、家用開關、線圈等產品外銷訂單縮減所致。
另因上游鋼材供應緊絀,國際行情處於相對高檔,加上國際鎳價回檔盤整,市場出現觀望態勢,導致部分鋼廠減產或減供料源因應,抵消新興市場之強勁需求,故金屬基本工業減少0.59。
運輸工具業減少1.61,係因汽車經銷商之庫存仍高,加上正值新舊車款交替期,買氣遲滯,致各大車廠再度調降計畫生產量,抵消汽車零件外銷以及機車、自行車等之成長所致。
機械設備業增加3.87,主因造紙整廠設備、升降梯設備完工出貨,以及NC工具機接單穩定成長,加上亞洲市場對食品機械的需求帶動,有效彌補化工機械、齒輪、金屬模具及電子暨半導體設備因鋼材價格維持高檔而減產所致。
石油及煤製品業減少3.07,主因去年同期部分煉油廠進行去瓶頸工程,產能明顯提升而比較基數偏高所致。
化學材料業增加7.78,主因民營烯烴廠新產能開出順利,致乙烯、丙烯產量分別較上月大幅增產,亦帶動苯、對二甲苯、苯乙烯單體、?酸酐等石化原料大幅增產所致。
紡織業僅小幅增加0.67,主因原料上漲市場需求表現乏力,加以部分廠商持續轉往海外設廠之減產所致。各產品中以棉布、尼龍絲織布、不織布及針織布等減產較為明顯。造紙業增加0.11,主因紙漿、文化用紙外銷訂單增加與生產線效率提升運作順暢之增產,有效彌補紙容器外移部分產能改以進口替代,及其他紙製品需求下降之減產所致。
二、要素投入與生產成本
由製造業受雇員工的月資料可知,最近三個月製造業受雇員工人數較上年同期增加2.43%,且就業人數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食品製造業、印刷業、電子零組件業、機械設備業、金屬基本工業與金屬製品業等幾個產業雇用人數增加幅度較大所致。
三、未來展望
整體而言,我國製造業生產指數的表現主要係取決於全球景氣的榮枯。目前全球景氣以歐元區表現最為穩健,經濟成長率逐季增加。雖然其他兩大經濟體,包括美國與日本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均被主要經濟預測機構認為將較2006年低,因此未來這些國家的進口需求可能會減緩。但由於中國大陸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景氣仍相當看好,未來國內相關產業,特別是電子業、原物料與機械設備業在新興經濟體發展經濟的情況下仍有成長空間,其中占整體製造業外銷訂單比重最高的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業(20.90)與電子零組件業(22.07),96年第2季的外銷訂單分別較上年同期成長22.16與10.35,故產業之生產與出口仍有再創新高的可能。
承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承辦人:呂家蓁
聯絡電話:27541255分機2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