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96年6月份兩岸貿易情勢分析

關鍵字:兩岸貿易
瀏覽次數:78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7年8月3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7/08/28

一、貿易額變動

本(96)年1-6月份我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464.9億美元,較上(95)年同期成長13.3%,占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1.4%,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333.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2.8%,占我出口總額29.3%,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進口額為13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4.7%,占我進口總額12.7%,比重較上年同期增加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202.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1.6%(詳見表1及圖1)。

就單月而言,6月份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金額達60.1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紀錄,較上年同期成長18.9%,占我出口總額之29.9%,該月份出口額僅較同年3月份所創最高紀錄之60.7億美元之出口表現略少600萬美元;6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為2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2.5%,占我進口總額之12.5%;貿易順差達3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3.5%。因6月份我外銷訂單金額達28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紀錄,並受惠於筆記型電腦需求成長力道強勁,加上國際大廠持續釋出代工訂單,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訂單暢旺與面板產業景氣強勁回升等因素下,6月份我對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額及貿易順差額均呈2位數成長。

展望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應仍有強勁表現的空間,且第3季資訊及電子產業接單旺季來臨,在兩岸產業分工帶動下,我相關產品對中國大陸出進口應可望持續穩定成長。

二、貨品別結構

(一)出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本(96)年1-6月份我輸往中國大陸前10大貨品項目依序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有機化學產品、鋼鐵、銅及其製品、人造纖維絲、雜項化學產品及礦物燃料等,以上輸出貨品合計達290.4億美元,占我輸往中國大陸比重之87.1%(詳見表2、3及圖2)。

前述出口項目中,大多仍續呈成長態勢,尤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鋼鐵產品、銅及其製品、雜項化學產品等6類產品出口成長增幅介於14.9%-41.3%之間,優於整體出口成長12.8%之表現;惟在機械用具及其零件、人造纖維絲等2類產品上則呈衰退現象,衰退幅度分別為2.9%及5.7%。
就細項貨品來看,我積體電路及零組件(HS8542)出口額為99.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1.1%增加9.9億美元,為推動我對中國大陸出口持續成長之主要項目;另液晶裝置產品(HS9013)價格雖仍處低檔,惟在出口量方面係居高檔,6月份出口額已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46%,致上半年累計出口額達58.3億美元微幅成長0.3%,已擺脫前衰退走勢。此外,主要成長項目為錄音空白媒體(HS8523,成長84%)、聚醯胺產品(HS3908,成長60.5%)、銅箔(HS7410,成長41%)、非環醇或亞硝化衍生物(HS2905,成長36.1%)、自動資料處理機之零附件(HS8473,成長23.5%)等。

(二)進口部分

依據我國海關統計,96年1-6月份我自中國大陸進口前10大貨品項目依序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鋼鐵、光學產品及零件、礦物燃料、有機化學品、塑膠及其製品、雜項化學產品、鋁及其製品、石料石灰及水泥等產品,以上貨品合計100.7億美元,占我自中國大陸進口比重76.7%(詳見表4、5及圖3)。

前述進口項目中,除礦物燃料及礦油(HS27)進口額較上年同期微幅衰退3.2%外,餘均成長,其中又以雜項化學品( HS38)大幅成長150.6%表現最為突出。

就細項貨品來看,電子工業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矽晶圓產品(HS3818)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587.2%,係上半年我自大陸進口各項貨品中,在成長率方面持續表現最佳之產品;另主要成長項目為不銹鋼扁軋製品(HS7219,成長411%)、熱軋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HS7208,成長281.8%)、錄音空白媒體(HS8523,成長109.4%)、無線電話或電視之傳輸器具(HS8525,成長50.9%)、合金鐵(HS7202,成長45.9%)、未經塑性加工鋁(HS7601,成長38.7%)等產品;此外,積體電路及零組件(HS8542)進口額為12.2億美元,雖仍居我自中國大陸進口之首要產品,惟與上年同期相較已呈衰退現象達4.6%。

三、中國大陸主要進口來源成長比較

依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96年1-6月份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4,34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8.2%,前10大進口來源依序為日本、南韓、台灣、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及俄羅斯,前10大進口來源金額為2,623.9億美元,占中國大陸進口總額之60.5%(詳見表6)。

96年1-6月中國大陸自我進口額為44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8.9%,與中國大陸同期進口增幅18.2%相較為低,占中國大陸進口比重10.2%,亦較上年同期11.1%減少0.9個百分點。中國大陸自我進口比重雖呈下降態勢,惟觀察中國大陸自日本、韓國、美國及俄羅斯等國之進口比重亦有逐漸減少之現象,其中雖自我國減少最多,惟單就96年6月份來看,中國大陸自我進口額為77.3億美元,自我進口成長率與上年同期相較已恢復至兩位數水準達10.5%,另與中國大陸同期進口成長率14.3%相較差距已漸縮小,相對自我進口比重下降態勢已漸趨緩,另按產業專家分析,消費性電子產業旺季即將來臨,而面板產業的出貨高峰亦將由下半年開始,因該等產品為我對中國大陸主要出口項目,或將帶動我對中國大陸另一波之出口成長,可望相對緩解比重下降情形。

貿易局發言人:吳副局長新華
辦公室電話:2351-0271轉106 行動電話:0921427077

相關連結:國際貿易局
相關檔案:960828兩岸分析新聞稿9606圖表.doc|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