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技術處
發佈日期:2007/08/16
經濟部技術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通過民暘、大慶電機、致惠科技、達固興業、祐康來科技、鼎維工業、偉電科技、聯亞光電、瀚誼世界科技、福誼企業、祥大科技、日農企業、澤裕開發、標準生技、鴻鵠國際、宏寅科技、知億科技、互動網數位科技、吉佳科技、鴻鑫組合棧板、極趣科技、歐權科技、廣隆欣業、金頓科技、全田工業、城鑠企業、凱特利斯科技、紅柿子食品、景竣實業、艾羅資訊等30項中小企業所提創新研發計畫,帶動受補助中小企業廠商同時投入8千餘萬元研發經費,以進行新世代技術創新研究,對國內包括電子、資訊、機械、民生化工、生技製藥、創新服務等領域之中小企業研發能力,產生顯著之提昇效果。
經濟部期藉由SBIR計畫執行來協助國內中小企業知識佈局並帶動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活動,形成推波助瀾的正面效果,更透過研發成果建立完成產業體系,促進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本次通過的計畫中較具代表性者如下:
聯亞光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量子井紅外線偵測器磊晶片作為紅外線熱像儀之研究」,擬以有機金屬氣相磊晶(MOCVD)研製GaAs與InP-based QWIP磊晶片,不僅可達成提高QWIP磊晶片產出率及降低成本的目標,同時亦可研究迥異於砷化鎵系列之磷化銦化合物半導體對該元件之影響。此創新作法與目前市場主流採分子束磊晶技術(MBE)所製備者相較,具量產優勢及創新性。
民暘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一體成型溜冰鞋靴製程技術」,擬利用射出成型技術生產一體成型布面溜冰鞋,可降低膠合人工時數60以上及生產成本約15,具顯著技術效益及競爭優勢,且所建立之嵌入式產品與射出成型模具設計資料、電腦輔助設計及工程分析(CAE)等技術,對整體產業的新產品開發週期可縮短近15,可協助提升國內類似產品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
日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耐熱光電材料關鍵中間體之開發研究」,擬利用固體酸觸媒取代傳統的液體酸觸媒製備馬林亞醯胺,此技術可應用於PMI、BMI及其他農藥、醫藥、染料等之合成,掌握此技術既可掌握關鍵原料來源,亦可擴大亞醯胺用途及需求量,進而有效降低關鍵原料生產成本。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SBIR計畫自88年2月份開始推動,截至96年7月底為止,國內中小企業共提出了3,649件研究計畫申請補助。目前已陸續通過2,164件創新研究計畫,政府補助金額累計已達45.45億元,並帶動中小企業再投入研究經費約達93.44億元。技術處表示,透過這些創新研究,中小企業將投入直接研究人力達2.2萬人以上,未來所帶動研究人才的培育、研發能力的累積,對提高我國中小企業技術水準、提昇我國產業之競爭力、及傳統產業之轉型升級,同時對我國致力成為產業研發中心的目標,將有極大之助益。
技術處發言人:經濟部技術處詹專門委員家瑋,電話:23212200轉180
新聞稿聯絡人:經濟部技術處張明煥技正,電話:23212200轉171
新聞媒體窗口:經濟部技術處張婷媛研究員,電話:23212200轉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