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關聯矩陣在專利分析應用-侵權訴訟與授權

瀏覽次數:368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8年8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關聯矩陣(Correlation Matrix)最早是出現在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與品質屋(House of Quality, HOQ)相關文獻中,見【品質機能展開(QFD)與品質屋(HOQ)】一文討論。關聯矩陣目的為探討欲要達成某一特定目的之相關技術(一群技術)彼此之間的關係(Relation),而所謂關係就是優缺得失,也就是說”有一好沒有二好”的抉擇問題。

圖一、關聯矩陣範例說明

圖二、專利訴訟與授權之關聯矩陣(Patent Correlation Matrix)

圖三、專利關聯矩陣演進圖(Patent Correlation Matrix Roadmap)

舉例來說,圖一為關聯矩陣之一典型範例,此品質機能展開圖,分成兩大類技術手段,包括:Open Close Effort與Sealing Insulation。其中,A類又細分為A1~A5之五項子技術手段,B類又細分為B1~B4之四項子技術手段。由於”只有一好,沒有二好”,當A2提升時,可能降低B1的效果,因此整合各項技術手段的利害優缺,也就可得圖中三角形之關聯矩陣。在此例中,關聯的程度,可區分出四種:高正向(High Positive)、正向(Positive)、高負向(High Negative)與負向(Negative)。

關聯矩陣提供在同群不同子項兩兩因子(Factor)之間的關係比較,也可視為廠商在建構專利布局過程中,分析廠商訴訟與授權關係的一種圖表化工具。

圖二為專利訴訟與授權之關聯矩陣(Patent Correlation Matrix),橫軸為主動模式(Active Mode),縱軸為被動模式(Passive Mode)。假設將某一產業(例如LED產業)之上中游廠商區分為A,下游系統組裝廠商區分為B,在專利關聯矩陣表格中填入現有各廠商侵權訴訟與授權關係,其中授權關係又分為單向授權與交互授權。

舉例來說,”A2告A1”即是產業上中游A2公司,控告同屬於產業上中游之A1公司,侵權資訊尚須包括哪一年、在哪一國家、哪一法院、哪一案號、哪一法官審理、哪些爭議專利與那些侵權產品等;而”A1授權B2”即是產業上中游A1公司授權給產業下游B2公司。授權專利的資訊,包括:授權那些專利、授權那些公司、授權那些國家、授權內容與授權期限等;最後,”交互授權”模式內容亦然(沒有主動與被動區別)。進一步來說,B1及B2交互授權合約與B1及B3交互授權合約可能有極大差異,所以交互授權的資訊也須包括:那些專利、授權那些國家、授權內容與授權期限等。

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專利關聯是動態行為,並且與企業策略息息相關(例如,許多新公司加入、舊公司退出戰場、公司間合併與專利買賣行為等),因此彙整不同時間點之關聯矩陣,即可得如圖三之專利關聯矩陣演進圖(Patent Correlation Matrix Roadmap)。從專利關聯矩陣演進圖,可觀察出在不同時間點,公司與公司之專利訴訟、單向授權與交互授權關係,當然也可與研發策略與經營策略進一步結合。

最後,專利訴訟與授權之關聯矩陣,也是公司與公司之間專利運用關係的一種圖表呈現。在此圖表上,一公司與另一公司的複雜互動關係得以簡化而清楚的呈現,而後續策略擬定,也就可根據此圖表來進行後端資料庫規劃(Planning)與經營決策(Decision Making)的參考依據。

(1153字;圖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