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保達公司法務智權室資深經理方裕盛於2007年12月14日經濟日報專欄,發表「台灣廠商最近又面臨專利訴訟的震撼彈」一文[1],文中除針對近期台灣廠商所面臨之專利侵權訴訟議題評論,亦討論跨國企業利用專利養、套、殺策略,大舉興訟外。此外,他也引用王晉剛於中國知識產權報所提出聚、鬥、算策略[2]提出因應之道。本文進一步討論侵權訴訟反擊策略擬定。
根據王晉剛一文,重點彙整如下[2]:
- 國外專利權人對中國企業收取專利費的策略與股市上莊家的手法一樣:套、養、殺。套,即捕捉,專利權人通過專利申請和專利佈局,建立專利池,將中國製造籠罩在專利的控制下。養,就是“放水養魚”之意,通過一系列策略培養用戶,引誘廠商投入,收較低或不收專利費,讓中國製造不斷加大投入,積重難返;殺,就是打專利戰,收取高額的許可費。
- 如何對付套、養、殺,我認為中國企業應採取的正確策略是聚、鬥、算。
- 聚,就是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聚。中國製造現在最缺的就是專利的武器庫。只有像越王勾踐一樣花相當長的時間累積實力,才能有機會與國際專利權人一決雌雄。聚有兩種方法,即收購與“生產”。
- 鬥,就是與西方專利主鬥智鬥勇,爭取少交或不交專利費,在有限的籌碼下爭取製造的權利。毛主席講過“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無”。與西方專利權人鬥的精要一是敢鬥,二是巧鬥。
- 算,就是算計。孫子兵法中講“廟算”,也就是在打戰以前進行全面的籌畫,這樣才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面對西方專利主的壓力,也要算,算專利佈局、算專利許可費、算專利有效無效,在戰略上算,在戰術上也要算,這樣才能用最低的成本贏得製造的權利。
根據上述聚、鬥、算三步驟提議基礎上,我們認為應可修正為算、聚、鬥(根據邏輯與優先順序)。
首先算計,算計外部產業環境、算計企業內部現實、算計全球整體產業產品與技術現況、算計過去專利訴訟厲害得失。唯有建立完整性與系統化專利與智慧財產監視體系,算計方有落實基礎。
其次為聚,聚即累積,累積什麼?累積有效的攻擊武器,特別周延鵬律師所提「打過仗的專利武器」。累積方法包括自行開發(自行研發)、聯合開發(合作開發、委託研究)與由他方取得(專利授權、專利買賣、企業購買)等。易言之,累積可以打仗的專利是第二階段的主要工作。
鬥包括鬥智與鬥勇,如何在周延鵬律師所提專利經營「錢多、人多、命長」六字基礎上,綜合市場、專利、技術等經營面向,內部、外部、互補等資源面向,方有可能打一場較有把握的仗。當然,有經驗的智權處理經驗與產業互動實務,更是上述所言聚、鬥、算三個策略步驟之核心。
後,有效收集、累積與分析國內企業全球專利訴訟案例,在專利資訊與專利情報的架構下,系統性建立國內廠商因應策略擬定,是相關實戰經驗能否擴展的另一重點。 (1193字)
參考資料:
-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137519.shtml
- http://www.sipo.gov.cn/sipo/xwdt/jdlt/200709/t20070927_208012.htm
- 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 周延鵬, 天下文化出版社, 2006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