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三星與摩托羅拉交換了那些專利

瀏覽次數:93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Amber 發表於 2005年9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新聞:(2005年9月7日 大陸媒體三星與摩托羅拉擬互換無線專利)外電報道,韓國三星電子公布,已經與摩托羅拉簽署一份協議,雙方將交換無線通訊技術方面的專利權。惟三星電子並未透露協議的細節,只表示雙方在達成協議前,已於7月1日簽署了備忘錄。三星電子是世界第三大流動電話制造商,而摩托羅拉排名第二,芬蘭的諾基亞則位列首位。

表一 Nokia美國核准專利之主要IPC

IPC Code- 4 digit

Items

H04B Electricity; 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

798

H04Q Electricity; 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Selecting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

679

1403

409

H04M Electricity; 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counting mecha

383

H04L Electricity; 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

368

G06F Physics; Instruments; 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score computers for games

267

H04J Electricity; 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in

255

H01Q Electricity; Basic Electric Elements; Aerials (microwave radiators for near-field thera

119

H01P Electricity; Basic Electric Elements; 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

87

H03M Electricity;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ry; 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72

G10L Physics;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Speech Analysis or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

68

Source: 本文整理

表二 Nokia美國核准專利之主要USPC

U.S. Class- 3 digit

Items

455 Telecommunications;

1477

370 Multiplex Communications;

840

D14 Recording,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Equipment;

491

379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s;

424

375 Pulse 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419

333 Wave Transmission Lines and Networks;

143

709 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Multicomputer Data Transferring or Plural Processor Synchronization;

118

343

117

714 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102

340 Communications: Electrical;

98

330 Amplifiers;

95

342 Communications: Directive Radio Wave Systems and Devices (E.G., Radar, Radio Navigation);

93

345 Computer Graphics Processing and Selective Visual Display Systems;

93

Source: 本文整理

表三 Nokia、Samsung與Motorola之無線通訊美國核准專利數目

U.S. Class- 3 digit

Nokia

Motorola

Samsung

455

1,477

3,688

588

370

840

1,449

430

379

424

926

312

375

419

1,593

571

333

143

606

66

合計

3,303

8,262

1,967

Source: 本文整理, 時間到2005年9月20日

表四 Nokia、Samsung與Motorola之全部美國專利

公司(含集團)

Nokia

Motorola

Samsung

核准專利件數

4173

19,566

16,335

Source: 本文整理, 時間到2005年9月20日

評析:

基本上要知道Samsung與Motorola在此協議中到底交換哪些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內線。退而求其次,從專利資料庫調查Samsung或是Motorola有哪些”無線技術”專利可供交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定義哪些技術(專利)是屬於無線技術(專利)(包括基本硬體基地台到手機載具端)就是一件困難的工作。

前面所說的困境是一件事實,對於非技術專長的分析人員更是如此。因為非技術領域背景的人,想要直接判斷(閱讀專利說明書)哪些技術是屬於無線技術,本身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工作,而這點也正是專利分析工作的關鍵點。再退而求其次,能不能直接查詢專利分類系統呢?我們認為還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將無線電技術與專利分類號對應,還是需要牽涉到關鍵字。舉例來說,我們進入智慧局網站中查詢IPC的網頁,如

http://www.tipo.gov.tw/patent/international_classify/patent_classify
/patent_classify.asp
。鍵入”無線通訊”所得結果為0筆;鍵入”無線電傳輸”得到4筆,換句話說,直接查詢哪些分類號IPC屬於無線電技術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上述專利檢索的困境對於非技術背景的資訊檢索人員是一大挑戰,當然就算擁有技術背景,但是不瞭解該技術的工程師也不易克服。本文提供一個簡單的分析與策略,過程包括找到一公司其業務完全屬於通訊技術領域(例如Nokia),並且其業務包括大到系統端,或者細到元件端。之後分析其專利組合,找出其所對應的IPC與USPC。最後由此為基礎,擴大尋找其他領域或是公司的相關技術專利。

操作如下:

  • 調查Nokia的美國專利,因為Nokia幾乎是一個100%的無線技術公司(假設)。到2005年9月20日止,Nokia主要(前十名)IPC與USPC如表一與比二所示。由表可以發現,IPC之1403與USPC之D14屬於設計專利之分類號,因此暫且不論。初步比較IPC與USPC,可以發現,USPC所獲得得資訊較為好用(分類方式不同),因此初步採用Nokia美國核准專利中USPC前五名當成是與無線通訊之主要技術,或者假設這些技術就是屬於大多數通訊技術的分類項。
  • 表三與表四為Nokia、Samsung與Motorola之無線通訊美國核准專利數目,與全部美國核准專利數目比較。由於Nokia與Samsung均非美國公司,因此在美國專利數目會比原國家少。但是,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公司在455、370、379、375與333五個領域專利都不少。如果初步以美國核准專利判斷,Motorola專利約是Samsung的四倍,假設Samsung在美國所申請專利約為韓國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也就說Samsung基本專利應該在四千到六千個之間。如果我們取一個安全係數,這兩家公司在無線通訊相關專利可能都有八千件以上。
  • 三星與摩托羅拉交換了那些專利?我們一時還是無法瞭解,但是如果其規模涵蓋兩家公司全部相關專利,那麼根據此互換無線專利的協議上,約在八千件左右,兩家加起來也會超過一萬五千件。以此發展趨勢來看,如果手機領域的第二名與第三名合作,那麼其策略其實很清楚,就是要幹掉第一名Nokia所以Nokia可要小心了。

(1631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