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郭台銘也瘋狂~奈米技術

瀏覽次數:157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Amber 發表於 2005年9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新聞:(2005年09月24日工商時報 - 郭台銘親赴奈米展勘察商機)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下一波投資焦點,瞄準奈米科技。鴻海集團正籌設奈米研發中心,他昨天特別在科技研發總處處長陳杰良陪同下,難得現身於台北國際奈米展,據透露,郭台銘昨日在現場對奈米應用在無線網路模組、白光LED、碳材三大領域的發展極感興趣,從此似凸顯出鴻海集團未來的研發與營運方向。工研院奈米中心計畫經理蔡冰冰透露,工研院正爭取與鴻海集團合作機會,一旦有了重量級集團加入,對台灣發展奈米科技具有重大意義。

表一 鴻海精密中華民國奈米技術專利(早期公開)

公開號

公開日

專利名稱

分類號

發明人

200530568

2005/9/16

原子力顯微鏡探針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G01N01316

宋長志 SUNG, CHANG-CHIH

200530550

2005/9/16

熱管

F28D01502

黃文正 HWANG, WEN-JENG

黃全德 HUANG, CHUAN-DE

200530383

2005/9/16

一種熱介面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C09K00500

呂昌岳 LEU, CHARLES

余泰成 YU, TAI CHERNG

陳杰良 CHEN, GA-LANE

200529089

2005/9/1

一種測量導熱係數之裝置

G06K00700

黃文正 HUANG, WEN-JENG

翁維襄 WENG, WEI-HSIANG

黃全德 HUANG, CHUAN-DE

200528680

2005/9/1

熱管

F28D01504

黃文正 HUANG, WEN-JENG

黃全德 HUANG, CHUAN-DE

200528679

2005/9/1

熱管

F28D01504

黃文正 HUANG, WEN-JENG

黃全德 HUANG, CHUAN-DE

200528678

2005/9/1

熱管及其製備方法

F28D01502

黃文正 HUANG, WEN-JENG

黃全德 HUANG, CHUAN-DE

200526519

2005/8/16

奈米碳管製造方法

C01B03104

宋長志 SUNG, CHANG-CHIH

200522848

2005/7/1

散熱裝置及其製備方法

H05K00720

顏士傑 YEN, SHIH-CHIEH

200521623

2005/7/1

奈米粒子之製備方法

G03F00700

張仁淙 CHANG, JEN-TSORNG

Source: 科技政策中心(STPI),2005/9

評析:

要讓身價百億的郭董撥空一兩個小時前往看展,一定是一件大事。因為一兩個小時可以談成一件合作或併購案,當然也可能搶下一個大單。因此當以今年台灣奈米展有企業龍頭鴻海集團郭董來參觀,應該就值回辦展價值。郭董為何對奈米技術有興趣,一則可能是真的熱衷,因為工程師出身,對於新鮮科技總有好奇心;二則宣示鴻海宣布轉型”科技鴻海”可不是說假的,老闆都親自來了,其他部門副總難道還能置身事外嗎?

打開鴻海策略參考書《虎與狐》,2004年7月鴻海全球研發中心在頂埔工業區動工,宣示鴻海要由製造的鴻海轉變到科技的鴻海。全球研發中心由技術長陳杰良領軍,並於其下設置「奈米研發中心」,並以奈米模具、奈米熱傳、奈米機械、奈米電池、奈米顯示器與奈米光學為六大領域研發領域。對於技術的發展能否在市場上成功,郭台銘也指出訣竅在於:「其實不在『科』的發展,而在『技』的發展」。

從上面訊息我們可以看出兩點,其一,鴻海的奈米技術研發其實是有市場導向的,因為其基本邏輯是取全世界在「奈米科學」的發展,進行「產業化奈米技術」的開發,並且其後面有堅強的零組件需求(市場)當靠山。其二,鴻海的奈米技術研發其實就是以鴻海機械業的本質在發展其核心能量,因此相關技術的發展(如果有好成果的話)以後均可以運用到其他集團子公司間,例如模具(對應到母公司鴻海,或是正崴)與機械設備(對應到沛鑫)與機械製造或是加工生產之母,有優良的模具與設備才有高品質的製造能量。熱傳對應到散熱模組與散熱之零組件(對應到鴻準),電池對應到儲能元件,包括電池或是充電器等(正崴或是其他電池組裝公司),顯示器對應到TFT LCD或是OLED,當然有群創光電的需求,最後奈米光學包括光學元件,與往後在光通訊領域的布局。總而言之,鴻海「奈米研發中心」的策略規劃,可不是玩假的,其重要性等同於鴻海的6C布局,一個是市場需求端與應用端,一個是技術供給端,一旦兩方面可以銜接,那麼鴻海研發與製造的布局(包括微笑曲線左半部)將可完整建立。

我們在多次文章中已經點出鴻海的布局都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經過系統化規劃,這其中精髓當然也是郭董在全球繞過好多次,向跨國企業取經而來。例如在技術開發上,鴻海不會只說要研發升級,或說要發展奈米技術,而是說要「核心技術扎根化」、「專利系統制度化」與「零件製造知識化」。換句話說,技術的發展(例如奈米技術)若不能與專利資訊結合或是與知識管理(包括市場資訊知識管理,生產資訊知識管理等)結合,那麼做出來的技術是無法滿足市場或是產業需求的。

鴻海奈米專利布局

鴻海專利很多大家都知道,我以在此我們不要重複相關調查。以鴻海精密為專利申請人,在中華民國之早期公開專利資料庫查詢,時間到2005年9月28日止,可得716筆早期公開專利。若再加上簡單的”奈米”或是”納米”一詞限制,可得67件專利,其中十筆如表一所示。換句話說,以早期公開專利(可當成是最近技術的開發)來看,鴻海投資在奈米技術將近有十分之一。

2005年台灣奈米展展場上,你認為郭台銘是隨便走馬看花嗎,我可不這麼認為。(1769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