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k說明
根據E-Ink網站所公告的訊息(http://www.eink.com/),E-Ink成立於1997年,為一專注於發展電子紙顯示技術的公司。公司資本額為1.2億美金,主要股東包括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荷蘭)、TOPPAN Printing Co., Ltd. (日本)與一些國際著名公司,例如Intel與Motorola等。E-Ink的策略夥伴包括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美國)、IXYS Micronix (美國)、Midori Mark (日本)、Neolux(韓國)、Philips、TOPPAN與Vossloh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mbH(德國)。在上述公司中,有部分公司僅為資金的投入,例如Intel與Motorola等,其他大多數公司是與E-Ink進行策略聯盟的公司,包括開發原材料、模組系統或是後端應用等。
電子紙技術(Electronic Paper, e-paper)
所謂的電子紙,與我們常見一般纖維紙不同,是一種包含許多”微小球體”(膠囊)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其外表與特徵與一般的紙一樣,具有柔軟度又可重複顯示資料。在電子紙技術之中,微小球體的大小代表顯示器像素(Pixel)大小,其中微小球體的特色是會受到外在電壓的驅動而改變其狀態。電子紙導電的特色為可受到外界驅動電壓的改變,因此材料需要是電的導體,最後電子紙使用高分子材料是強調其可饒性(flexible)的特色,因此可以像一般紙一樣的撓曲。
根據Wikipedia線上百科全書(www.wikipedia.org)的說明,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ic_paper,最早的電子紙技術是由Xerox的研究人員Nick Sheridon在1970年代所發展,其特色是包含帶電荷的小球,其中球的一面是白色,另一面是黑色,當電場改變時,球會上下轉動,而呈現度不同顏色。
第二代的電子紙技術事由Joseph Jacobson在1990年代所發展,其特色是以微膠囊代替傳統的小球,並且在膠囊內填充彩色的油(oil)與帶電荷的白色顆粒,並且經由外在電場的控制將白色顆粒往上或是往下移動,其中當白色顆粒往上(接近閱讀者方向時)則顯色出白色的像素,當白色顆往下時(遠離讀者時)則顯色出油的顏色。其他相關的研究單位包括Kyushu Univerisity、Philips Electronics、Kent Displays、Ntera、Sony與Fujitsu等。
E-Ink電子紙技術
根據E-Ink網站所揭露的資訊(http://www.eink.com),其電子紙技術內所使用的微膠囊包含兩種黑白兩種顏料(稱為電子墨水E-Ink),並且內部所承載的為透明的流體,其中微膠囊的上面為透明玻璃,下方為電極,當電極改變時,顏料便會根據電極的正負而向上與向下移動,繼而造成黑與白的顯色。同時選用黑白塗料的好處是會增加其解析度,例如同一個膠囊可以同時受到正與負的電極驅動,也就是說,一個膠囊可以顯示出兩種顏色。由於E-Ink電子紙的基本模組非常簡單,因此該公司強調相關技術可以應用到不同表面材質的載體,包括塑膠、玻璃甚至是織布上。
圖一 E-Ink電子紙技術(資料來源:http://www.eink.com)
|

|
E-Ink電子紙產業鏈
除了上述電子墨水外,現有E-Ink電子紙產業鏈包括三大部分,包括前面版(FrontPlane Laminate, FPL)、顯示模組與系統廠商,其中細部製程尚包括電子墨水(Electronic Ink)製造、前面版製造、顯示單元組裝(Cell Asembly)、顯示模組組裝(Module Assembly)與系統整合等。
在前面版製造中,除了第一階段所生產的電子墨水薄膜外,尚包括塑膠版(Plastic Film)、導電玻璃(ITO)、接著劑(Adhesive)、與分離層(Release Sheet)等。在顯示單元組裝部分,包括將FPL黏著在TFT背面版(Backplane)上。
根據E-Ink的策略夥伴,在FPL上是與日本TOPPAN合作,而顯示模組則是與Philips合作。
圖二 E-Ink電子產業鏈(資料來源:http://www.eink.com)
|

|
E-Ink電子紙產業應用道路圖
E-Ink相關產品的規劃分為三個階段,一為低解析度應用(Low Resolution)、二為高解析度主動矩陣應用(High Resolution Active Matrix)、三為TFT
On Flex等,其中現階段正進入第二期,例如電子書、PDA與通訊應用等,而下一階段的應用包括可撓式電子紙與IC卡的應用等。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電子紙所強調的高亮度(約為LCD的六倍)、低耗電量(約為LCD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與可撓性將使得電子紙的應用更加普及。
圖三 E-Ink產品應用道路圖(資料來源:http://www.eink.com)
|

|
E-Ink專利布局
以”E-Ink or eink”為專利權人,查詢E-Ink相關專利,所得結果如表一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一、E-Ink早期公開專利顯示專利權人資料比例很高,因此該公司非常樂於揭露自己有哪些專利;二、該公現有專利數目約為150個左右,其中已經核准與早期公開各佔一半;三、由調查美國核准與早期公開專利,推估公司現階段每季所申請專利數目約為7-10個間,而每年專利申請數目約為30-40個左右;四、公司所發展的技術具全球專利布局,因此多數關鍵技術已經進入全球布局狀態。
表一E-Ink專利布局(時間到2005年8月15日止)
|
專利資料庫
|
專利件數
|
US Granted
|
74
|
US Applications
|
70
|
EP Applications
|
54
|
WIPO PCT Publications
|
107
|
Abstract of Japan
|
1*
|
INPADOC
|
Total
|
185
|
US Granted
|
73
|
US Applications
|
67
|
EPO
|
|
Japan
|
1*
|
China
|
4
|
Canada
|
23
|
Australia
|
11
|
Austria
|
5
|
*由專利家族資訊可以看出,日本資料中許多未顯示專利權人資訊,因此實際數目應遠大於此
|
Source: 本文整理
|
結語
本文初步整理E-Ink相關技術、產品發展內容與專利布局狀態,基本上可以將E-Ink視為一具有頂尖研發能量的新興技術開發公司,並且在技術與專利布局上均已經累積不少能量。此外,該公司為了將相關技術發品化分別有不同的上中下游策略夥伴,包括TOPPAN(上游)、Philips(中游)與Vossloh(下游)等,因此相關產品若能進一步擴大其技術發展深度,或是相關末端應用可以擴大,那麼相關技術應該是有些契機的。然而,新興技術商品化最困難的還是時間,要等到相關產品技術成熟或是市場受到重視,可能花一些學費還是需要的。 (195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