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前文【企業競爭情報監控體系(一)情報收集與運用流程】中,我們提到如圖一的情報種類與收集系統,基本上,要建立一完整的情報體系,其原始資料的收集為最基礎的一步。我們初步將相關事件來源區分為1.新聞事件現場、2.研討會、3.展覽、4.股東大會、5.記者會、6.新聞稿、6.口耳相傳、7.Google與Blog等,當然相關分類均只是初步分類,並非為一嚴謹的定義。
新聞事件現場當然就是最廣的資料來源,可能大至一個公司火災,到某企業經營階層的轉換等,再舉例來說,以電子或是光電廠商來說,參與全球性的研討會或是展覽會,例如前陣子Intel所舉辦的秋季科技論壇(IDF)即是一例,就是一件展現技術能量與產品能量的好機會。換句話說,以媒體記者來說,工商時報記者曠文琪親赴舊金山採訪相關新聞即時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當然除了相關股東大會與記者會等資訊來源外,口耳相傳或是業界流傳等資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所謂無風不起浪),但是其正確性就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電子新聞的來源
網際網路的興起,除了網路購物、電子商務與電子郵件的使用之外,網頁(web pages)、電子新聞(web news)與部落格(Blog)也是資訊的重要來源,其中網頁可能是屬於企業或是個人,電子新聞主要是由平面或大眾媒體所建立的電子新聞,而部落格即是由個人所組成的個人新聞台。換句話說,網頁與新聞媒體也因為資訊媒體的發展而往兩極化邁進。由於兩極化與資訊平台開發,使得資訊來源更加多元化,當然也加重資訊判讀者的工作,因此善用工具將使個人資訊情報的收集變的更有效率。
Google新聞情報收集
若以每日的新聞資料收集來看,Google News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收集系統,並且可以不同國家進行區隔,例如圖二為台灣、美國與中國大陸的Google News。Google News的檢索除了可以針對不同資料欄位進行檢索外(表一為Google News檢索語法),並可針對不同語言訂立自己的電子郵件即時通知(News Alerts)。所謂News Alert即為一種以電子郵件(e-mail)傳遞與通知的新聞警示,其要求通知頻率可為一週一次(once a week),一天一次(once a day)與即時(as it happens),以一天一次通知來說,當使用者自己訂定的關鍵字(例如「"數位電視" OR "液晶電視"」)有新新聞出現時,系統變會自動發送一電子郵件,其結果如圖三所示,換句話說,有此電子新聞訂閱系統,使用者便可非常簡單的收集相關資訊情報,並建立屬於自己或是屬於本身公司的情報監控機制。
需要強調,以Google News而言,所設定的新聞監控系統是有地域性的,其基本概念就是Google會定義哪些新聞網站是屬於美國,哪些新聞屬於台灣或是中國大陸,也就是說不僅是因為語言,例如英文、中文繁體與中文簡體,的差異而已。
以筆者而宜言,同樣是對於液晶電視(LCD TV)的新聞,變會同時在台灣、美國與中國訂閱三個電子報,每天早上一到公司便可同步瞭解相關領域天下大小事。
如果對於Google News有興趣,可依區域分別到下列網站:
(1325字)
圖三 以「"數位電視" OR "液晶電視"」為關鍵字所訂立的台灣News Alerts |
|
表一 Google News檢索語法
|
|
說明
|
語法
|
範例
|
欄位
|
新聞標題
|
allintitle:
|
allintitle: patent
|
網頁內文
|
allintext:
|
allintext: patent
|
URL
|
allinurl:
|
allinurl: patent
|
布林運算符號
|
AND
|
空白或+
|
Star Wars Episode +I
|
OR
|
OR
|
vacation londonORparis
|
NOT
|
-
|
bass -music
|
其他查尋功能
|
完整字串
|
“ ”
|
"patent map"
|
日期
|
date
|
|
新聞來源
|
source:
|
patent source:cnn
|
新聞所在地
|
location:
|
location: taiw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