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產品S曲線生命週期
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一書於上個月重新出版,內容除延續2002年版部分架構外,也增錄過去六年來蔡明介董事長對於聯發科成長與轉型、全球IC設計業觀察與個人價值觀與經驗分享,內容輕鬆並充滿經營哲理,值得推薦[1]。
所謂一代拳王就是曾當過拳王,但是時間都不長,只當一屆。第一位一代拳王是在美國C&T公司。C&T於1987年上市,為全世界第一家上市之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主要產品為個人電腦使用晶片組。然而,由於個人電腦快速成長,吸引許多競爭者後來居上(特別是台灣廠商),C&T在1991及1992年營收開始大幅衰退,之後轉做LCD控制元件,最後被Intel收購[1]。
在C&T之後,主流產品不斷轉換,一代拳王戲碼也不斷上演。從冶天到nVidia,再到Xilinx及現在的Qualcomm。IC設計一代拳王其實是IC設計產業一基本特性,由於產品主流不斷變化,如果無法隨著市場需求快速調整,重新建立核心競爭力,拳王將被快速淘汰。
S曲線(S-Curve)就是產品生命週期曲線,見文【BCG矩陣的時間因子與產品生命週期曲線】討論,S曲線橫軸為時間,縱軸為產品普及率或銷售量。根據S曲線劃分,一產品生命週期包括起步期(Introduction Stage)、成長期(Growth Stage)、成熟期(Maturity Stage)與衰退期(Decline Stage)等。
產品S曲線是公司研發或產品規劃上一重要依據。某一產品之現有競爭者存在嗎?若有該公司位於S曲線哪一位置,自身公司該選擇哪一時間點(Timing)進行投入,每一S曲線階段,自身公司所該採取之行銷策略、研發策略、專利策略與競爭競爭策略為何,均是S曲線規劃所需要仔細思考的。
講到S曲線與一代拳王就不能談到IC設計業天險。所謂天險即是不易超越的極限。根據蔡明介在2001年觀察,他認為以PC產業晶片組為例,10億美元就是天險,其中PC需求一年一億三千萬台,每一套晶片組30美金計,全球規模約為40億美元,若由4家公司競爭,每一家可分分到10億美金。因此,若一公司僅以晶片組為單一產品,要超過此10億天險是很難的。
從上面三個討論,可以初步推估蔡明介董事長之策略思維。S曲線是一企業該何時投入何時退出的策略分析工具;天險是S曲線之產值極限值,若要超過此極限值,勢必選擇第二產品的加入;一代拳王代表只依賴一個產品線的結果,如果只有一個舞台,競爭者趕上時便需謝幕下台。
換言之,企業要持續成長,唯有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心態,視一代拳王與十億元天險為危機,時時警惕與督促自己,在對時間以對的策略跨入另一產品線,建構良好的環境與企業價值觀,吸引優秀人才,方是企業永續發展之核心競爭主軸。(1034字)
參考資料:
- 蔡明介/口述,林宏文、李書齊/採訪整理(2008)。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財信出版社,2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