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創新經濟
張忠謀董事長在參加 7 月 7 日舉辦「台灣經濟發展願景會議」後表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點不在於「知識」而在於「創新」,因此建議將「知識經濟」改成「創新經濟」進一步彰顯知識經濟時代內涵。
何謂創新經濟,創新經濟之創新何在?創新經濟的範圍又為何?創新經濟發展的極限存在嗎?比創新經濟更大的思考架構為何?創新時代是否來臨?
創新經濟包括兩部分,其一為創新,其二為經濟。創新就是讓創意(新點子)產生價值,最單純類型的價值就是新台幣,就是 ” 錢 ” ( $ )。經濟是與 ” 錢 ” 相關的社會活動,這些錢包括有形與無形,其背後的基礎就是不同產業類型活動。一般而言,我們將國家的經濟活動分為農業(農業時代)、工業(工業時代)與服務業等三類。初略來說,此三類產業活動的錢加總起來(輸入與輸出,進與出)即是所謂的整體經濟表現。
創新經濟有兩種意涵,其一為「創新的經濟活動」(稱為「創新經濟」),其二為「經濟活動的創新」(稱為「經濟創新」)。上述兩定義主體有所不同,「創新的經濟活動」是指:「一種新的經濟行為,且此經濟行為具價值」,因此主體(指經濟活動)是新穎的。「經濟活動的創新」是指:「在現有經濟活動中,進行新營運模式變革(新元素的加入),使其產生附加價值」,因此主體(指經濟活動)是舊的,但是操作方法卻是新的。然而,不論創新經濟或是經濟創新,均是以創造價值為目的,因此兩類活動均是要受到鼓勵的。
上述論述或許太過抽象,我們進一步討論。
如果將經濟活動進一步解構成農業、工業與服務業,則表一呈現不同產業創新行為。舉例來說,服務業佔台灣 GDP 比重已超過六成以上,但是現階段服務業類型多屬於零售或是金融等相關傳統服務業。然而,考察歐美先進國家發展,一國服務業對於國家整體發展扮演火車頭角色,因此強化與健全服務業是各國產業發展重點。
以服務業的加值來說,由表一可發現兩條路。其一為發展新的服務業(創新服務業),例如包括技術研發服務業、設計服務業或是智權服務業等。這些服務業類型都是過去服務業分類中所不曾出現的,因此在整體服務業產品生命週期曲線( PLC )中屬於起步起( initial stage )。另一類為服務業創新,亦即透過新科技與新營運模式,讓傳統服務業加值與提升競爭力,而所謂的傳統服務業即是處於產品生命週期曲線( PLC )中成熟期或是衰退期之服務類型。上述兩種創新模式有所差異,而對應的策略思考主軸也有所不同,可以進一步思考與進行策略規劃。
除了服務業外,農業與工業亦可進行相關創新思考。例如農業創新以新科技與新營運模式來加值傳統農業,如結合生物科技進行農產品改良即是一例;而創新農業即是尋找新型態農業商機,例如結合民宿與農業的觀光休閒農業即是一例,結合教育與回歸自然的體驗農業亦是另一例。工業亦然,創新製造業與製造業創新均有不同的創意空間與產業商機,例如以奈米技術加值傳統化纖產業進行機能性紡織品開發即是一例。
上述論述重點在於,雖然「創新」一詞常出現於一般用語中,但是其內涵確有極大差異,因此需要謹慎思考與判斷,才不至於人云亦云。
最後,經濟發展僅是人類終極目標的一部份,若是經濟發展無法考量社會公義與環境保護等議題,那麼經濟發展將出現限制(稱為經濟發展的極限)。經濟發展的極限不再於經濟,在於其他面向。哪些呢?可以從環境監控的各項因素中探討,包括 STEEPLE (見【 SWOT 、 PEST 與五力分析 】),如 S 為社會( Social )、 T 為技術( Technological )、 E 為經濟( Economic )、 E 為環境( Environment )、 P 為政治( Political )、 L 為法律( Legal )與 E 為 Ethical (道德)等。
基於此,經濟要創新,其他國家發展面向也需要創新,因為創新所稱創造之價值不僅是經濟價值,亦包括社會公平與正義價值與環境永續發展價值等。如何結合創新經濟、創新社會、創新環境、創新政治與創新科技,迎接創新時代的來臨,是我們經營創新台灣島的重要工作。 (1582字)
表一 創新經濟與經濟創新內涵 |
總體
|
創新經濟
|
經濟創新
|
農業
|
創新農業
|
農業創新
|
工業
|
創新製造業
|
製造業創新
|
服務業
|
創新服務業
|
服務業創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