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大霸電子一分為三的契機與轉機

瀏覽次數:128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5年7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新聞:(蘋果日報2005年6月30日)去年在中國手機市場慘遭滑鐵盧的大霸(5304),昨日開股東會,抱病出席的董事長莫皓然宣布,年底前擬將大霸1分為3,按品牌、銷售、產品等事業分別成立3家公司,並引進其他股東獨立經營,且不排除引進中國知名通路業的資金。

評析:

今年五月以來,台灣手機通訊產業一日三變,證明了手機產業已經不是一般廠商可以玩的遊戲,因為轉眼間獲利豬羊變色,只要稍一決策不慎,便會被市場的巨浪吞噬。

五月初,鴻海併購奇美通訊展開台灣手機產業整合風潮的第一步,藉由併購奇美通訊,鴻海順利接收奇美通訊優秀的高階手機人力資本,一舉將前幾年藉由併購芬蘭EIMO與Motorola墨西哥工廠所累積的OEM能量,提升到具提供高階與低階手機研發設計與製造能量的ODM層級,或是具完整手機設計與製造的JDSM(Joint Design Manufacturing)層級。

其次為六月初,明基宣布併購西門子(Siemens)手機部門,明基除獲得西門子三億歐元的嫁妝外,並同步接收西門子品牌、2.5G與3G手機核心專利與六千位西門子員工。這個併購除一舉將明基年營收提升到3500億台幣外,更將明基手機品牌地位一舉推到全世界第四。六月中,光寶科技無預期宣布於將通訊事業群旗下的手機組裝業務,除公告將從七月一日起無限期暫停營運外,並將該部門營運方向朝向手機零組件,像是LED、照相模組及按鍵等的零組件提供。六月二十八日,仁寶宣布將分割「行動通訊產品事業群(PMCC)」予華寶,並預期在今年年底完成合併。一旦合併得以完成,今年華寶手機出貨量將高達2910萬支。從上述併購與整合現象可以看出,手機產業已經面臨一個極大的分工變革,手機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玩家,如果無法在自己核心角色上發揮其核心競爭力,那麼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將徹底被淘汰。

根據大霸電子董事長莫皓然表示,大霸在1998年~2003年感受手機產業的美好光景,但是隨著國際大廠諾基亞(Nokia)的降價動作,擠壓到其他2線品牌的空間(如同當初宏碁面臨困境一般),因此決定先將公司先分為品牌、銷售及產品部門獨立為3個中心。在此三中心,品牌由莫皓然主掌,其餘2中心各由上海迪比特分公司總經理陳冠俊、大霸副總彭新淼掌管,並且在此三中心分割外,著手積極計劃年底前獨立成3家公司,並且讓三家公司各自擔負轉虧為盈任務。此外,莫皓然也表示,未來大霸會保留1家公司經營,不過目前尚未決定要保留那一塊業務,對其他2家公司,大霸會降低持股比率,引進全新資金,彼此運作互不干擾。

對照大霸電子所面臨的經營困境與國際手機產業環境的轉變,我們認為大霸電子進行部門切割與預備成立新公司的舉動是正確的,因為連1線品牌廠商要守住整體產業鏈都已經是困難重重,何況是2線品牌廠商。其次,我們認為大壩電子其實不應該死守製造端,應該追尋宏碁的路直接往微笑曲線最右端前進,也就是說唯有選擇專注品牌行銷,並且善用研發與設計外包,製造外包且通路外包才有可能獲取一線生機。原因無他,從電腦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已經發現品牌、設計製造與通路的三強鼎立(或分立)是一個無法違反的潮流趨勢,並且由於手機產品屬性較接近消費性電子產品,因此這個分立的速度將會更佳迅速。

此外,我們預期,手機往後產業鏈形態將會朝向如圖一的形態,其中製造(人力與管理密集)與通路(資金與管理密集)將會朝向大型化的發展,也就是由大型工廠與大型通路商來進行產品的生產製造、運籌與售後服務。

微笑曲線左端的設計將會往兩極化發展,一種是具有規模的廠商利用研發優勢,設計高階與下世代的通訊產品,以技術推動(Technology Push)促進產業的發展,另一為著重少量設計能量的新型態設計公司(具彈性與創意),針對小量多樣的產品提供特定顧客客製化的產品需求。當然對應於微笑曲線左邊,我們也認為品牌也將走向兩極化,一則為具有國際行銷經驗與能量的公司佔據大多數市場(可能為Nokia, Motorola, Samsung與BenQ),另一為吸引特定顧客群的小品牌廠商或是區域品牌廠商。


因此,若以這個趨勢來看,大霸電子(Dbtel)其實沒有太多選擇,因為Dbtel唯一的路就是持續在大陸拉抬其區域品牌知名度,藉由更加專注與更優秀人才的投入搶佔大陸手機品牌市場,藉此先鞏固自身在全球手機產業的生存利基,其次才是藉由其他的擴展,將品牌擴展與行銷到其他區域或國家。最後我們認為大霸電子現階段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分為三的問題,而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問題,因為相關決策如果無法快速釐清與擬定,那麼大霸電子將在這一兩年手機產業的淘汰賽中,面臨四面八方的挑戰與衝擊。(1784字)

 

圖一 未來手機產業形態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