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05年06月16日工商時報) 宏碁在大陸的通路策略,經過過去幾年的不斷嘗試,最後還是走向全國總代理的路,這與宏碁在全球大多國家的策略相近。因為這最能符合宏碁新經銷模式中,最堅持的NO TOUCH概念。
評析:
專注品牌行銷
經過多年嘗試錯誤並繳了大筆學費後,宏碁集團學會了集中精神,專注於品牌行銷。包括將通路與售後服務(我們推估)全部外包,成為一個百分之百No Touch的公司。也就是我們在文【鴻海買下惠普印度澳洲兩座廠對於未來產業合作模式的啟示】所討論的,要成為一家完全不碰電腦的電腦公司。
根據報導指出,宏碁內部也非常享受這個新通路運作模式,並且還自己開玩笑比喻:「電腦跟酒店小姐般,一點都碰不得,碰個手指一千元,碰個頭髮就五千元」。
也就是說,隨著電腦產業的更加成熟,產業中垂直分工的現象將更加明顯。以後將是一個三分天下的狀況;設計、生產與製造的廠商,品牌行銷廠商,代理、經銷、零售與售後服務的通路廠商三者分工,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三個角色各有所長,核心競爭能量不同,必且無法被取代。因為其中一方一旦決定進入另一個領域,必將面對管理模式與成本控制無法複負荷的問題。據報導指出,宏碁董事長王振堂近日已經證實,宏碁將大幅修改在中國大陸的通路策略,轉為中國當地前三大全國型通路合作,並且市場也已點名聯強國際、英邁與訊宜等熱門候選人,一般預估七月將會有更進一步的宣佈合作方式,一般預期聯強國際將在此次通路角色上與宏碁進一步的積極合作。
專注生產製造與維修
對應於宏碁的No Touch,國內電子代工一哥鴻海郭台銘董事長在6月14日的股東會上,面對股東們詢問關於自有品牌問題時,也表明鴻海只會經營零組件品牌(B2B),而不會進入消費者品牌(B2C),也就是所謂No Brand。並且直言台灣電子產業有「品牌症候群的迷思」,提出經營自有品牌需要三要素:「核心技術」、「世界一流的品質」、「全球超強的售後服務體系」
宏碁的No Touch與鴻海的No Brand就是我們在文章【鴻海買下惠普印度澳洲兩座廠對於未來產業合作模式的啟示】中所討論的產業模式,並且隨著產業大者恆大的進一步發展,各自專業廠商將在相關位置中更加強勢。如果單從宏碁與鴻海的假想合作關係中(現實上宏碁也不會下單給鴻海,因為從宏碁獨立出的偉創還嗷嗷待哺搶著要訂單,但是誰能保證幾年後鴻海不會吃下偉創更進一步擴大代工規模),並且假設沒有其他通路商的角色,則我們在文【台灣鴻海進軍自有品牌市場?】已經提出這種可能性(例如鴻海與HP的可能合作模式),就是宏碁以No Touch策略進行品牌行銷,而鴻海以No Brand策略負責研發、設計、生產、通路與售後服務,也就是一個廠商「完全不需要」碰到電腦,而另一個廠商從產品的初生、販賣、售後服務甚至資源回收(Electronics Recycle)完全掌握與負責,那麼品牌廠商(No Touch)與生產製造廠商(No Brand)將能更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服務。
圖一 電腦產業合作新模式 |
 |
品牌、製造與通路三者緊密分工
鴻海有沒有機會,或是會不會想建立一個類似聯強國際一樣的通路系統,我們無法得知(雖然現階段鴻海可以掌握大陸的賽博數碼生活廣場的3C通路),但是顯然現階段,最有可能的運作模式,還是類似如圖一的三者分工狀態,由宏碁負責品牌行銷與廣告,例如最近與法拉利車隊合作推出,外殼為高強度碳纖維的Ferrari筆記型電腦即是一例,再由鴻海負責相關產品的生產、製造與組裝,最後由聯強國際負責相關的通路運送與售後服務,三者緊密合作為終端消費而服務。
這樣一來,或許有一天,您買的的筆記型電腦上,不僅出現Acer的流線型商標和Intel強勢Intel Inside商標,還會出現Synnex的通路商標(例如,現階段在聯強通路所購買的手機都會貼上Synnex聯強商標),當然,最後也一定會出現郭台銘所強調的Foxconn outside商標。
一個電子產品上,同時出現四個商標的意義,不僅僅代表著你買的電子產品,是由這些各自商業領域中最為專業的廠商所提供的服務,買的安心,買的放心外,這四個商標更代表著,在面對技術更成熟的後PC時代,廝殺慘烈的競爭商場上,一種新的三分天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已儼然成行。(163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