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與Nokia聯手擴建北京星網園區展開手機業務更密切合作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5年5月16日
新聞:
(2005年4月28日工商時報)諾基亞(Nokia)通訊系統事業部全球資深總裁兼諾基亞中國投資公司總裁何慶源廿七日表示,鴻海已成該公司全球三大主要合作夥伴之一,雙方並決在近期合作擴建星網國際工業園區第二期工程,投資金額共三億美元,鴻海會在該園區設立供應諾基亞手機製程所需的機板等相關零組件,更重要是,雙方在手機代工領域合作,已盡在不言中。
評析:
- 在文【鴻海善用『專利策略』布局微笑曲線左半端!】中我們曾探討鴻海與美商惠普(HP)於今年三月初簽訂技術合作合約,並將於鴻海的核心下世代核心技術,包括下世代個人電腦、奈米材料、奈米電池與下世代顯示技術等上進行合作。此外,我們也初步討論鴻海由專業組裝代工切入產業鏈,繼而往微笑曲線左端積極布局發展符合台灣企業彈性與速度製造能量的表現,惠普與鴻海雙方由客戶關係提升到夥伴關係,已經證明鴻海已經具備國際大廠所無法忽略的核心競爭能量。在【正崴複製鴻海成功模式,成功跨入手機組裝業務(上、下)】中,我們探討鴻海集團在核心競爭能量CMMS(Componet Module Move Service)上的發展,其中C代表Componet(零組件),第一個M代表Module(模組),第二個M代表Move(移動),最後S代表Service(服務),並討論鴻海由關鍵性零組件出發”逆向整合”整個產業鏈所累積的核心競爭力。此外,鴻海所建立的能量與運作模式已經聰明複製到其他相關集團企業,而這些能量正是林百里所講的「除了銷售之外,全部都是我們做的」的極佳表現,也就是其能量已經具備客戶選擇研發、設計與製造最佳夥伴的考量,因此一旦客戶承受要降低生產成本的壓力,鴻海絕對是一個優先選擇的對象。
- 本新聞中,鴻海與Nokia的合作投資與擴建計畫再次展現鴻海在手機領域已經成為國際大廠的最佳夥伴,其重要性不小於鴻海與惠普的電腦合作開發合約。為何鴻海是國際大廠的主要合作夥伴呢?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為第一、鴻海具備關鍵性零組件開發與整體系統快速組裝能量,第二、為手機平均單價不斷下滑,手機品牌廠商為維持毛利率與成長率,降低成本為主要採用策略。例如,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市場上手機的平均售價一直在下跌,2002年每台為179.5美元,而在 2004年進一步下滑到150.6美元,而Strategy Analytics同時還預測,2005年進一步下滑到每台138.7美元。也正是銷售價格的不斷下滑,Nokia、Motorola等公司才不斷將生產外包,以降低成本,而鴻海正式具備這種能量的最佳帶代表。
- 若我們檢視鴻海切入手機代工的過程,我們會更加訝異鴻海手機代工成長的速度。例如2000年,鴻海投資600萬美元在杭州建立了宏訊電子,開始為UT斯達康代工小靈通手機。2001年,鴻海手機代工業務的營業額已經累積760萬美元,約為2.3億。2003年8月21日,鴻海宣佈以7400萬美元收購了EIMO集團,其中EIMO為一精密塑膠元件製造商,也是Nokia在芬蘭的主要機殼供應商(藉由併購擴展關鍵性零組件的掌握)。2003年10月15日,鴻海宣佈以3000萬美元收購Motorola位於墨西哥的一個工廠,並原地接收摩托羅拉的組裝訂單。
- 2003年,鴻海在手機代工市場的營業額達到10.9億美元(330億台幣),純利為1.016億美元。而2004年前9個月,鴻海手機代工業務的營業額增長到了20.97億美元,純利為1.345億美元,並建立起與Motorola和Nokia兩大用戶的密切關係。若觀測其在關鍵零組件與代工營收,便可發現其逆向整合能量,例如2002年,鴻海在手機代工市場的營業額90.7%來自零組件,而到2004年,零組件比重降低到46.8%,其餘53.2%都是手機整機代工(由關鍵零組件進入手機組裝代工)。最後2004年,鴻海重組旗下的手機代工業務,並將所有手機業務都轉到旗下的富士康(Foxconn),其中鴻海持有Foxconn 85.11%的股份,其餘為公司員工持有。2005年2月3日,Foxconn在香港掛牌上市,籌集資金32.7億港幣,最近Foxconn股價更繼續爬升,到2005年4月27日Foxconn股價已達4.8元,近期表現如圖一所示。根據Foxconn的上市招股說明書,上市所籌集的資金中,將投資8億港元將用以擴大在深圳、北京和杭州的生產能力(與本次和Nokia合資有關),4.8億港元擴充在匈牙利的工廠,投資3.2億港元用以擴大墨西哥和巴西的工廠,因此此次擴廠計畫原本即在Foxconn的營運計畫中。最後,若根據最新一期今週刊兩岸三地500大企業排行,Foxconn 以總市值1305億台幣位居500大企業的第66名,營業收入超過千億達到1040億元,稅後淨利達57億元。綜觀鴻海手機代工業務,從2000年開始投入手機代工骰,到2001年累積到2.3億營業額,再到2004年超過千億,期間成長速度令人稱奇。
- 最後根據Nokia表示,星網工業園區第一期共投資一百億人民幣,第二期預定擴建五十公頃廠房,所以雙方決定再度攜手。此外,Nokia也表示Nokia 8900型手機就是委託鴻海提供機殼等重要零組件,並藉此逐步擴展到手機代工部份(本訊息再次證實鴻海切入整體代工模式的成功)。若搭配本新聞與前述鴻海與惠普的合作關係,我們可以再次看出鴻海在代工業務與關鍵性零組件業務所進行的努力與成果,而這些成果正是鴻海核心競爭力的展現。藉由鴻海不同事業部門圍繞在核心競爭力的繼續發展,假以時日鴻海或許可以憑藉所累積的核心能量與創新商業模式(包括CMMS與逆向整合),除了在現有的3C代工領域稱霸之外,另外也往其他3C發展,包括汽車(Car)、數位內容(Content)與通路(Channel)等,而這些核心能量的持續累積正是支撐鴻海繼續與永續成長的主要力道。(2191字)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