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特爾晶片正式進入32奈米製程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07年9月27日
|
在2007年舊金山英特爾科技論壇上,英特爾宣佈在考量性能與能源效率上,其微處理器將於2009年正式進入32奈米製程!
|
|
根據英特爾的規劃,將於2007年11月針對伺服器與桌上型電腦推出45奈米製程的Penryn處理器,並於2008年第1季推出超行動裝置平台Menlow的45奈米製程Silverthorn處理器。至於,採用45奈米且擁有8個核心的下一代微架構Nehalem也將於2008年下半年現身。並於2009年開始生產32奈米微處理器。
圖一、整合繪圖晶片在製程與性能之關係圖
|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7年9月
|
基本上來說,這些產品推出的時程,都是按照英特爾當初設定的Tick-tock戰略而來。簡要來說,Tick-tock思維是第1年推出新一代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第2年則推出新的微處理器架構,如此交替進行,就像踢踏(Tick-tock)一樣帶領英特爾持續往勝利前進;以創新的步伐,讓微處理器每年都有不同的驚奇。
為了迎接45奈米製程,目前奧瑞岡與亞利桑那州的兩座12吋晶圓廠都已經開始生產45奈米晶片。英特爾預計未來幾週內,位於以色列與新墨西哥州的晶圓廠也將加入行列!因為英特爾預計於2007年底前推出15個45奈米處理器,2008年第一季更預計推出20個以上。
英特爾表示,無論是Penryn或者是Nehalem都是使用英特爾的鉿(Hafnium)金屬閘電晶體的45奈米High-k製程技術,每一個Nehalem的Die擁有7.31億顆電晶體。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起45奈米製程,在電源使用效率與環保的考量前提下,都將採用無鹵素(Halogen-Free)技術。
英特爾也宣佈目前32奈米測試晶片,其電晶體數目高達19億顆,為了防止漏電,也採用第2代High-K鉿金屬閘極電晶體技術。
此外,英特爾也計畫透過先進製程技術的不斷演進,期許到了2010年時,能讓整合繪圖晶片組的性能提高至10倍以上;而可以想見的是,此舉勢必將帶給獨立繪圖晶片廠極大的競爭壓力。(740字)
|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