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半導體產業分析公司Silicon Strategies於2004-Dec-27日由幾位資深專業分析師,發佈2005年及未來全球半導體及設備製造業的15個大預測。
|
前10大晶片製造商 |
2010年可能演變成 |
1 |
三星 |
半導體界新主宰 |
2 |
台積電與聯電 |
可能在2010年前合併 |
3 |
英特爾 |
將變得不像現在這樣重要 |
4 |
AMD、IBM、Chartered |
可能出現大合併 |
5 |
瑞薩與東芝 |
將在日本出現更多整合 |
6 |
意法、Freescale |
可能在2005年合併 |
7 |
飛利浦、英飛凌、美光 |
另一個可能出現的大合併 |
8 |
中芯、宏力 |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的發電機 |
9 |
TI與ADI |
你可能會說 : 不會吧! |
10 |
Broadcom與Qualcomm |
合併為無晶圓廠巨人 |
|
|
前10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
2010年可能演變成 |
1 |
Applied Materials、ASML、ASMI |
三家公司合併為一「One-stop shop」的設備公司 |
2 |
TEL |
將尋求合併伙伴 |
3 |
Canon-Nikon |
合併成微影設備的大廠 |
4 |
Novellus-Lam-Varian |
可能的三角組合 |
5 |
KLA-Tencor-Therma-Wave-Rudolph |
將進行購併 |
6 |
Agilent-Teradyne |
ATE產業的大合併 |
7 |
Advantest-Yokogawa-LTX |
另一個ATE產業的大合併 |
8 |
Dainippon Screen-Dainippon Printing |
天生速配 |
9 |
日立 |
神秘的公司 |
10 |
英特爾 |
將自製自用的EUV微影設備 |
Source : Silicon Strategies 2004/12 |
一、2005年IC產業零成長
全球半導體產業在2004年預測有22.7%的成長,但2005年是零成長。而IC設備製造業,2004年有50%的成長,但2005年將衰退20%。整體來說,2005年IC產業會出現大幅度的衰退,IC製造商將持續消化目前的晶圓廠產能。
二、庫存隱憂
儘管2005年IC產業成長幅度仍然是0%,但IC出貨量將增加8%。目前的庫存問題將在2005年第一季或第二季初得到緩解。
三、消極的資本支出
預測,2005年資本支出將比上一年減少12%。
四、大舉興建12吋廠
預測,未來兩年12吋晶圓廠將新增建26座,且晶圓廠產能將上升64%。據Strategic Marketing Associates統計,現在已經有37座12吋晶圓廠上線運轉。其中有1/3生產記憶體晶片,不到1/3為晶圓代工廠,而約有1/4製造邏輯IC。分析師認為,力晶、聯電、三星與英飛凌等公司都擁有極大的12吋晶圓產能,同時,華亞已將12吋廠產能提升到每月54,000片晶圓,這些公司都將會對台積電的12吋廠部署帶來立即的影響。新增建26座12吋晶圓廠,大約有10座廠會在2005年進入量產,其餘的則是在2006年進入量產。
五、中國大陸將擁有更多12吋晶圓廠?
中國有許多12吋晶圓廠計劃,中芯國際已開始建廠,未來將有更多的公司結盟,並在中國興建12吋廠結盟計劃,如Hynix與意法半導體的策略聯盟。另外,Freescale與飛利浦半導體也計劃在中國大陸合建一座12吋晶圓廠。
六、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競爭激烈
新型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製造商將在2005年贏得更多市佔率──造成瓜分原既有供應商的地盤。而2004年第三季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以三星54.2%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其次依序為東芝(29.2%);瑞薩(9%);Hynix(5.1%);英飛凌(0.6%),以及意法半導體(0.4%)。至於,新加入者將漸次地侵蝕更多市佔率,特別是Hynix,它將嚴重侵蝕Renesas的地盤;東芝與三星將保有其領先地位;另外,美光科技也值得注意。
七、三星將主宰NOR、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
英特爾與Spansion將積極搶佔NOR快閃記憶體市場。2004年第三季,英特爾在NOR市場上超越了Spansion。但就整個2004年來說,Spansion還是很有可能維持其在NOR市場的領導地位。然而,預估也有此可能,在2005年,無論是英特爾或Spansion都將失去在NOR市場的領先地位。除了NAND之外,三星也將成為NOR市場的領導者。
八、MRAM前景憂慮,NAND和NOR閃存仍將稱雄
次世代非揮發性記憶體市場(the next-gene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將在2005年表現低迷。儘管目前包括Altis、IBM、Freescale、Infineon等廠商都發佈了MRAM產品,但他們在2005年的出貨量將掛零。至於其他技術,包括FRAM與OUM前景也令人憂心。問題很簡單 : 最新型的記憶體很難製造。傳統的NAND與NOR快閃記憶體仍將稱王。
九、DVD晶片展望
IDC預測,自2004到2008年,整體DVD播放機與錄放影機半導體營收將有11%的年複合成長率,2008年總營收將近37億美元。其中,DVD播放機半導體以CAGR 21%成長,2008年營收約為6.378億美元。而DVD錄放影機半導體營收在2008年則將達30億美元,CAGR成長率達39.1%。
十、晶圓廠結盟合併聲四起
晶圓代工廠以擁有12吋晶圓廠為競爭利器,然而沒有12吋晶圓廠的公司,可能會尋求合併以壯大實力。例如: 馬來西亞的兩家晶圓代工廠:1st Silicon Sdn. Bhd與Silterra Malaysia Sdn. Bhd.,他們將有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合併。雖然他們已談了一年多的合併,但目前還沒有具體行動。未來兩年在韓國,MagnaChip半導體公司將併購DongbuAnam半導體。
十一、IBM轉向無晶圓半導體
由於晶圓製造非IBM核心業務,IBM很可能在2010年以前出售其微電子事業部。IBM也可能會賣掉它的IC部門(與晶圓廠),並與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公司成立新的合資企業。或許,三星電子也會成為它們的合作夥伴。
十二、股票選擇權隱憂
投資銀行SG Cowen Securities公司預測,美國新的會計規範將會對半導體產業帶來衝擊,新規定將從2005年6月15日起實施。研究顯示,如果新的會計制度開始實施,則約有17家的晶片業者2004年將減少36%的淨利。分析師認為 : 股票選擇權的支出,將會是一個有爭議的會計方式,最好是能從現金流量的角度來分析股票選擇權的真正『成本』。
十三、矽晶圓價格持平
矽晶圓產業將在未來十年以每年7%成長,晶圓出貨量成長在8~9%以及價格跌幅不超過1~2%。矽晶圓的價格將會以每年低於12%的比例向下調整,而目前的12吋晶圓價格將維持在每平方英吋2.25美元,或是每片晶圓250美元。
十四、45奈米技術延遲問世
浸潤式微影技術(immersion lithography)可能會在45奈米製程中開始應用,但是業界仍將持續努力找到一適合的High-k解決方案。對於High-k材料的生產,原子層沉積(ALD)和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不會準備就緒。而金屬閘、FUSI和其他技術,雖然在學術研究階段得到驗證,但是卻難以實際生產。電介質低於2.5的Low-k材料,仍為目前持續努力的目標。
從目前整個情勢看來,2005年別期望45奈米時代會如期到來。儘管有些公司希望能在2007年部署此一技術,但Silicon Strategies 預期,45奈米可能要到2008年下半年才會就緒。同樣地,雖然浸潤式微影將持續在2005獲得成長動力,但是別期望基於此技術的掃描設備能在2006年前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另一個延遲情況更嚴重的EUV微影技術,可能要持續奮戰,直到2009年才有可能應用在32奈米製程中。
十五、2010年十大排行榜
Silicon Strategies預測,全球前十大晶片製造商(包括代工業者)及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在2010年可能會演變成怎麼樣的情況?(1998字)
(Source : Predictions for IC, equipment biz in 2005 and beyond at Silicon Strategies 2004/12/27 部份資料轉譯自 "2005年以及未來的IC產業大預言", 電子工程專輯 2005年01月0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