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兩年以上,一般的市場分析師都認為中國大陸積極的擴充半導體產能將使得供給過剩的情況持續惡化。可是,現今得到的答案卻是一個相反的結果,也就是說,前幾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產能擴充反而在現今產能吃緊的情況下,提供了急需的產能缺口,充分的當起了有力的第三者角色。
圖一 中國大陸主要晶圓代工 2002 及 2003 年營收狀況 |
|
2002營收(百萬美元) |
2003營收(百萬美元) |
先進半導體 |
92 |
110 |
宏力半導體 |
0 |
15 |
和艦科技 |
0 |
45 |
上海華虹 NEC |
40 |
190 |
中芯國際 |
50 |
365 | |
Source : iSuppli, 2004年6月 |
過去兩年之間,為了迎合市場對於0.13微米以下等先進製程的需求,許多晶圓代工廠商提高了先進製程技術的產能,不過這些增加的產能都不在中國大陸境內。一般來說,中國大陸境內還是以增加成熟的製程技術產能為主,而這些製程技術的產能都是利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等較低階的產品上。主要原因是Wassenaar協議不允許其他國家向中國大陸地區出口可以製造0.18微米的晶片製程設備。不過,這樣的情形已經漸漸在改變了。
中芯國際以發展更先進的製程技術為前提,已經與不同國家的半導體廠商簽訂授權協定。例如與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一起開發0.18微米的CMOS製程技術。與爾必達、英飛凌與富士通簽訂DRAM代工契約,未來甚至在300mm晶圓廠生產。中芯國際現在更成為中國大陸首家DRAM合約市場供應商。
此外,先進半導體與Oki正在合作開發嵌入式快閃記憶體。上海華虹NEC也從專業DRAM製造轉變為專業晶圓代工廠,並與Jazz半導體公司成為合作夥伴,因此將能獲得0.18微米SiG製程技術。預計在2005年初,將200mm晶圓廠的月產能提高至5萬片的目標。
2003年期間,和艦科技也漸漸轉變成一個重要的半導體廠商。其支援聯華電子(UMC)客戶的緣故,使得他能夠快速提高營業額。現在200mm晶圓廠的月銷售量約為2萬片,預估在2006年可達6萬片的目標。
在中國大陸0.13微米的晶圓製程方面,現在只有中芯國際提供量產。而宏力半導體預計在2004年底之前,發展出0.13微米銅製程,並於2005年初開始正式量產。此外,和鑑科技也在他公司的藍圖上發表有關0.13微米製程技術的願景。預計2004年第三季,中國大陸晶圓廠將滿載產能以應付市場需求,他們終於在全球半導體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室編譯 Carlos 2004/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