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電腦在2003年4月推出iTunes線上音樂下載後,與2001年上市的iPod結合,成功創造出音樂下載付費的商業奇蹟,也讓縱橫全球MP3市場的iPod系列穩居龍頭地位。但是根據市調機構Jupiter Research報告顯示,使用iTunes付費下載數位音樂的消費者僅佔少部份,未必與iPod熱賣正面相關。
|
|
Jupiter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目前研究的數據顯示,1台iPod內的歌曲只有5%是從蘋果的iTunes音樂商店付費購買。因此,蘋果電腦必須想出一道策略提高下載率才行。研究指出,約有83%的使用者並無付費購買數位音樂經驗,而在其餘有付費習慣的使用者中,亦發現平均每月也僅購買1次單曲。
表一 不同區域市場著重之MP3播放機的差異
|
|
歐美
|
亞洲
|
MP3播放市場
|
造型,機種與服務搭配,容量,品牌
|
功能性、容量及造型設計
|
Sourc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10月
|
因為基本上的結論是,絕大部份MP3播放機並無法為音樂製造業者帶進更多額外服務收入。
其實,主要原因是出在亞洲。在歐美人士的文化養成教育體系中,消費者較容易遵循市場規則。因此如果扣掉在亞洲地區販賣的iPod數量下,則1台iPod內的歌曲絕對不只有5%是從蘋果的iTunes音樂商店付費購買。
蘋果iTunes面市至今並未在除日本外的亞洲市場提供當地的音樂或電影下載服務。以華語音樂市場為例,由於規模龐大,所以如何結合當地華語流行歌曲是蘋果要擴大影響力必須要做的另外一件事。
在亞洲地區收聽英文歌曲的MP3使用者仍僅佔少數,iTunes所創造的付費商業模式並不等同於iPod銷售的成功,這在亞洲尤其明顯。因此線上音樂及影片下載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亞洲消費習慣與歐美各國不同的情況下,付費收聽音樂的習慣仍需時間培養,這也是2006年下半年在亞洲市場MP3廠新品發展趨勢仍以功能性、容量升級及造型設計為主的原因。(72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