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7/02/08
由聯合國氣象組織(WMO)及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A)合作統籌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 (IPCC)」,本月2日在法國巴黎公布「2007氣候變遷報告」摘要。報告指出,氣候系統的暖化已是非常明確,全球空氣及海洋平均溫度、普遍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等都在增加中。這些全球暖化現象「很可能」肇因於人類在全球各地排放的溫室氣體,而「很可能」的確定性為90。
經濟部為因應全球暖化加速演進的現象,已於2006年6月設立「經濟部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推動辦公室」,以達成2015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較2000年降低10之減量目標,積極規劃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措施,擴大推動產業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目前已初擬10項減量方案包括:
(一)逐年降低產業排放密集度:調查各產業或重要產品排放密集度及其權重,定期追蹤考核排放密集度變化情形,加強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效果之產業發展,落實產業排放密集度2015年較2000年降10的目標。
(二)擴大自願減量協議參與規模:以能源用戶前200大為對象,強化產業節能與溫室氣體減量之宣導工作,並透過各公會與相關業者進行協商,配合明確之獎勵措施,輔導產業加入自願減量協議,定期追蹤查證排放減量情形。
(三)扶植節能減量服務產業:經濟部已將能源服務業納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屬於製造業及技術服務業部分獎勵辦法」租稅優惠之獎勵對象,國內業者已成立相關聯盟組織,蓄勢待發。為有效推動實質減量輔導工作,將設法籌措種子基金,扶植民間與節能及排放減量服務相關產業之發展。
(四)推動國內清潔發展機制:為協助國內產業於清潔發展機制方面有能力建構的機會,並為國際接軌做好準備工作,將與相關單位協調成立模擬體系,籌募碳基金以支援專案執行,推動國內清潔發展機制的發展與管理。成立模擬體系,不僅可實際學習機制內的各項管理考核機制,亦有助於活絡產業投資與技術更新。
(五)推動能源使用產品(EuP)生態化設計:為因應歐盟EuP指令預定於2007年起針對14項能源使用產品制定實施方法,將輔導產業先期規劃及調查相關耗能產品設計之規範。針對選定標的產品,依據國際環保指令進行產品生態化設計推動教育訓練;擬訂規格查核與因應方案,以提高能源使用產品能源效率,並減輕環境衝擊。
(六)加強清潔生產的能源效率輔導:由產業供應鏈改善能源效率與削減碳排放量,是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排放減量管理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將選擇產業供應鏈具有碳排放高密集度的中衛體系,對供應鏈廠商提供教育訓練、排放量盤查、節能減量輔導。
(七)擴大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為提高能源與資源使用的永續性,將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基礎,擴大輔導資源化產業加入溫室氣體減量行列。除將廢棄物轉化為有價資源,解決廢棄物去化問題外,資源化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的貢獻主要來自減少礦產開採、燃料使用、製程原料排放及能源消耗等4方面。
(八)整合設置區域能資源共用系統:為協助國內工業區與製造業群聚區充分利用回收能源與資源,以高雄臨海工業區為範本,積極推動建構區域內產業間資源共享與資源循環利用網絡,設置系統管理人員或單位,減少能資源廢棄與溫室氣體排放量。
(九)強化含氟化合物排放減量技術:藉由補助減量科技的研究發展,在減量技術方面提供輔導與獎勵,以強化電機電子資訊產業含氟化合物排放減量能力,達成清潔生產目標,並提升產業形象與產業競爭力。
(十)研究發展溫室氣體再利用應用科技:藉由開發溫室氣體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究發展二氧化碳物理應用與化工原料的新科技,一舉達成排放減量與資源永續。
未來,執行這些方案的協調合作與資源配置需要跨部門的協商與支援,以確保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推動工作的落實,以及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本部將與各部會保持密切積極之互動,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我國產業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以滿足兼顧經濟、環境及能源發展之3E目標。
承辦單位:工業局永續發展組
聯 絡 人:潘建成技士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