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RBC Capital Markets公司的研究資料,2004年12月份日本製造的數位相機出貨量為610萬台,比11月份下降了11%,而與2003年同期增長了22%,RBC報告顯示,2004年全年日本的數位相機出貨量達到5,980萬台,比2003年上漲了38%,占全球數位相機總量的80%左右。
RBC估計,2004年全球數位相機出貨量為7,500萬台,比2003年增長45%。根據RBC的調查指出 : 2005年增長速度很有可能慢下來,大約增長20%,也就是發展到大約9,000萬台規模。歐洲、北美洲和日本市場已經飽和,而下個潛力市場是亞太地區。
全球數位相機出貨量 (單位: 萬台) |
2003 |
2004 |
2005 |
5,172 |
7,500 |
9,000 |
Source : RBC 2005/02 |
**Kodak鹹魚翻生,躍升2004年美國數位相機龍頭
根據IDC最新公佈美國地區2004年數位相機供應商排行榜當中,發現伊斯曼柯達以出貨量488萬台超越索尼的433萬台,成為美國數位相機的銷售龍頭.
以軟片起家的伊斯曼柯達,由於沒有察覺到數位相機對於傳統相機的影響,因此在數位相機的領域上,算是後起之秀.比起其他日本廠商來說,柯達一直到2001年才推出低價且易用的數位相機,並進行了一連串的艱苦戰爭.
其中,降低人事成本是第一步.1998年時,柯達當時員工總數達14萬5千多人,現在已經降至約5萬人左右,預估至2007年時還會減少1萬2千至1萬5千個工作機會.
第二步,就是結合傳統相機的領導品牌優勢,以低價且易於操作為出發點,抓住數位相機使用者的心.因此,從2002年柯達在美國數位相機市場的佔有率為13%開始,2003年已經成長至17.9%,至2004年更是急速成長至21.9%,並取得市場龍頭的地位.
其實,在2004年第三季之前,在美國市場,柯達數位相機出貨量仍然落後索尼,不過當時差距已經拉近剩下1萬台左右,進入2004年第四季時,柯達掌握耶誕旺季的需求,以240萬台以出貨量一舉搶下第一名的寶座,並在2004年整年以488萬台的銷售佳績奪得年度冠軍,可見得柯達在第四季的表現是相當亮眼.
至於索尼近年來在佳能與柯達積極的追趕下,第四季出貨量只有160萬台,結算整年只有433萬台,市場佔有率首次跌破20%,只剩下19.4%.第三與第四名的差距也持續拉大,佳能市場佔有率從2003年的15%增為2004年的16.1%,而奧林巴斯則從11.6%滑落至10.4%。
表一 2004年美國數位相機廠商排名與出貨量 (單位:百萬台) |
公司 |
出貨量 |
市場佔有率 |
柯達(Kodak) |
4.9 |
21.9% |
索尼(Sony) |
4.3 |
19.4% |
佳能(Canon) |
3.6 |
16.1% |
奧林巴斯(Olympus) |
2.3 |
10.4% |
惠普(HP) |
1.8 |
8.1% |
富士(Fuji Photo Film) |
1.8 |
8.0% |
尼康(Nikon) |
1.4 |
6.2% |
Source : IDC, 2005年2月 |
IDC表示,2004年美國數位相機總出貨量達2,230萬台,比起2003年的1,640萬台,成長了36%.至於2005年數位相機市場,美國消費性電子協會與IDC均樂觀看待.但是Photo Marketing Association認為只有13%的成長力道而已.
此外,值得觀察的是柯達在200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覽提出WiFi結合數位相機的想法是否會發酵.
**2004年台灣數位相機出貨量為2120萬台 (MIC觀點)
據MIC於2005/1/26公布台灣數位相機產業分析報告顯示,隨著全球數位相機主要市場區域趨向飽和,西歐市場家戶普及率為35%,而北美市場家戶普及率已達44%,日本市場家戶普及率則高達58%,全球數位相機市場需求不再呈現如2003年爆炸性高度成長。
台灣數位相機 |
2004年 |
Q1 |
Q2 |
Q3 |
Q4 |
合計 |
出貨量 (萬台) |
442.3 |
529 |
594.1 |
554.9 |
2120.3 |
產值 (US$百萬) |
422 |
500 |
548.8 |
506 |
1976.8 |
Source : MIC 2005/1 |
隨著上半年市場需求力道明顯不足,加上品牌大廠委外訂單進度依舊緩慢,因而各家數位相機廠紛紛積極搶單而展開激烈競爭。時至下半年我國已有部分廠商逐漸退出此領域或轉進其他相關領域發展,我國數位相機第四季出貨為554.9萬台,較第三季負成長6.6%,與2003年同期相較則成長率為12.7%,出貨量年成長幅度顯著縮小。整體產值超過506百萬美元,較第三季減少7.8%,與2003年同期相比則有8.4%的成長率。本季數位相機產品整體平均售價持續下探,並未因產品規格提升而使單價隨之提升,本季我國數位相機平均出貨單價為91.2美元。
MIC針對我國數位相機2004年第四季出貨進行產品組合分析,400萬畫素機種已突破至三成以上,500萬畫素以上機種亦突破三成,合計有超過六成的表現。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在畫素演進超乎預期。此外,亦由於數位相機關鍵零組件CMOS Image Sensor於高畫素產品推出時程延誤,隨著市場主流產品逐漸以400萬畫素以上機種為主,CCD Image Sensor 仍獨佔鰲頭,2004年第四季CCD機種出貨比例高達86.9%。
隨著數位相機終端市場銷售熱度漸退,產業競爭趨向白熱化,數位相機代工廠亦因先前擴廠效應而積極搶單,造成代工價格明顯滑落,外界質疑數位相機市場前景之評論此起彼落。然我國多數數位相機業者在技術能力已有所提升,加上部分二線日系國際品牌受於終端產品售價持續下滑壓力,委外代工訂單仍可能持續釋出,我國數位相機產業成長雖不再大幅成長,然亦不致大幅衰退。隨之而來的第一季向為產業淡季,MIC預估2005年第一季總出貨量為496萬台,較2004年第四季出貨減少10.6%,而較2004年同期增長12.2%。(183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