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於 2007 年 4 月 12 日 宣佈將於 2007 年生產 OLED ( O 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電視 。這是繼電漿電視與液晶電視之後,另外一項薄型平面電視技術即將登場。
|
|
OLED 電視於前五、六年前時,索尼就已經在不同展覽會場展示過,但是商品化產品遲遲未出現。雖然其推出的第一代產品將只有 11 吋,但是這對於 OLED 來說,已經跨出了一步。
表一、 OLED 電視市場預估
|
|
預估
|
2007 年
|
將可出貨 5 千台左右之 OLED 電視
|
2010 年
|
OLED 電視市場規模將達 6.9 億美元
|
Source : iSuppli , 2007 年 4 月 |
日本經濟新聞更報導指出,索尼與豐田自動織機公司合資成立的 ST 液晶顯示器公司,將為索尼生產此款 OLED 電視,預估月產量為 1,000 台。雖然索尼尚未宣布 11 吋 OLED 電視的零售價格是多少,但是市場分析師紛紛認為其價格絕不低於 1 千美元。
那麼這麼貴的價格,誰還願意購買呢?根據目前索尼的策略,欲將這款 OLED 電視塑造成身分象徵的產品,主推高消費群及企業高階主管才能夠買得起。
索尼之所以那麼快推出 OLED 電視產品,主要是從液晶電視市場獲得的教訓。當初夏普在電視業界並不是知名品牌,但是依靠液晶電視爬至現今位子,三星也是另外一個例子。因此為了不重蹈覆轍,索尼期待 OLED 能為索尼在長期薄型平面電視市場戰爭中,獲得另外一次在映像管電視時代的榮耀。
OLED 技術由於本身就擁有發光能力,因此不需要背光源,此外,其在色彩豐富度、對比度甚至厚度上都優於液晶面板。目前 OLED 已經成功運用在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行動電話、 MP3 播放機等。
OLED 在螢光粉的壽命只有 3 萬小時,比起液晶來說,還差距很大,此外對大尺寸量產時,也需要技術克服,所以索尼才從 11 吋開始。
不過,只要再給索尼幾年的時間,這些問題將能慢慢克服,這也是為什麼東芝也聲稱於 2009 年將推出 OLED 電視產品。( 709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