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南韓電子新聞報導,全球可撓式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市場規模可望由2007年的1,600萬美元,提升為2015年的20億美元,成長逾100倍。
|
|
近幾年,美、日、歐有許多廠商和研究單位投入可撓式顯示器的研發,這個技術可以應用於電子書或電子紙,未來,或許整本書就在掌中。
可撓式顯示器之所以可以彎曲,是因為它使用的是塑膠基板,但塑膠基板不耐高溫,無法以TFT製程來製作,因為TFT使用非晶矽作為驅動元件,a-Si是以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技術成長,需要高達200?400℃以上的高溫,塑膠基板無法承受。所以其使用有機薄膜電晶體(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OTFT),製程可以在不到100℃的低溫下進行。
圖一 全球可撓式顯示器之市場規模
|
單位:百萬美元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8月
|
|
OTFT採用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等,前者就是目前較主流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由美國主導。後者PLED由歐洲主導。
其實,OLED搭配OTFT早在1999年就有廠商提出,技術發展漸漸成熟;但是如果以PLED搭配OTFT,主要則是歐洲卡在小分子已有柯達專利問題,所自行開發出來的另一套技術,目前發展也較不成熟。
可撓式顯示器也有可能藉由另一種不同的技術實現,即是採用發光二極體(LED)搭配金屬箔板做為基板。因為金屬材質具延展性,在0.1mm下極薄時具備可撓曲的特性,而LED作為光源最大的障礙就是過熱問題,金屬材質又可以把熱散出去。
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資料顯示,雖可撓式顯示器目前未成為殺手級應用產品,但未來可望普及於日常生活中,初期應用將像智慧卡。
由於其發展空間想像無限,所以南韓三星電子、三星SDI、樂金電子等顯示器業者皆成立專門部門,進行正式研究的準備作業。或許台灣廠商也應該積極往這方向發展,尋求未來顯示器產業的另外一條路。(72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