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日本大廠東芝與佳能合作研發的平面發射顯示器(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SED)電視,上市時間確定由2006年春季延後到2007年第四季。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
|
薄型平面電視的兩種主要技術為電漿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其中,電漿顯示技術是由南韓三星SDI、樂金電子與松下電器主導,而液晶顯示器則由夏普、三星電子、樂金飛利浦、友達與奇美等公司主導。不過,這兩項技術往大尺寸發展時,都會遇到不同方面的問題,這也是SED顯示器想要進入大尺寸電視市場的原因。
表一 SED電視歷程
|
1986年
|
佳能即開始著手研發
|
1999年
|
佳能與東芝攜手合作
|
2004年10月
|
投資約2,000億日圓設立合資公司
|
2005年8月
|
平塚廠投產,初期月產能為3,000台,並於2006年春季前正式上市
|
2006年3月
|
宣布延至2007年底上市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3月
|
由於SED電視能夠呈現清晰和生動的圖像聞名,因為它使用的光束技術與老式的陰極射線管電視機相似,所以無論在大尺寸上或者生產技術上都優於其他兩項技術。但是這是從理論上的觀點來看,如果到了實際生產時,牽扯的問題更多。
現階段的SED電視而言,良率的提升、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的確有待改善,倘若在體質不佳的狀況下貿然上市,與成本不斷下滑,性能不斷提升的液晶電視、電漿電視等產品要來一場近身肉搏戰,勝算還是太小。為了不打沒把握的仗,東芝、佳能一致認為延後上市的決定可為SED 電視各方面的改良爭取一些時間。
但是市場是不會等人的,由於2005年起液晶與電漿電視大賣,因此一般市場人士預估,2006年37吋與40吋機種的液晶電視,以及42吋與50吋的電漿電視將持續大賣,所以對於SED電視來說,壓力更大了。
除非其能在2007年第四季上市時,不僅搶攻50吋以上的電視市場,在價格方面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不過,以東芝與佳能的表現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未來一切都很明朗了。(76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