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韓國已成為全球液晶面板主要供應體系,設備自給率的提昇將成為液晶面板產業未來之主要競爭因素;隨著LCD TV市場需求快速提昇,我國面板廠今年紛紛啟動次世代廠建廠計畫。
去(2004)年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在筆記型電腦與LCD顯示器的大量需求下持續成長,除產值大幅成長外,在設備需求上,台灣占有40%以上的全球市場,國內每年設備投資總額高達新台幣千億元以上,卻有九成以上仰賴進口。因此國內液晶面板製程設備自給率的提升,成為國內平面顯示器相關產業發展之關鍵因素。
為發展國內平面顯示器製程設備產業,協助國內平面顯示器業者降低設備投資成本,並解決未來全球化競爭,設備取得受限問題,經濟部工業局積極規劃「液晶顯示器設備發展策略」,更選定Array段、Cell段與LCM段不同製程設備做為主要發展項目。
為推動本項業務,工業局預計於3年內投入新台幣15億元協助國內液晶設備廠商進行設備開發,並整合機械所、金工中心、中科院及精機中心等單位,針對國內目前面板廠所需關鍵設備與耗材零組件,進行研發項目分工,以協助國內液晶設備產業發展。
在工業局密集拜會面板業者瞭解需求,並結合國內產學意見後,針對國內未來平面顯示製程設備發展,工業局已擬定下列幾大發展策略:
(一)以面板廠為中心整合國內設備廠建構兩大共同研發及供應鏈體系,運用政府研發補助專款以開發5代以上之-電極圖案(Array)、面板貼合段(Cell)之清洗與燒烤,模組段(LCM)之週邊檢測及自動化設備。(二)以研究機構為主體,結合產、學、研成立研發聯盟,共同開發具創新前瞻製程設備,取得專利優勢-以光阻塗佈、乾蝕刻、配向膜塗佈、配向及液晶滴入(ODF)等前瞻製程設備。
(三)鎖定成膜設備、曝光機等設備國外大廠,運用租稅優惠、優先提供建廠用地,及政府與面板廠參與投資等配套措施,加速其來台投資。
(四)成立高值零件國產化社群,由研究機構主導,結合面板廠及機械加工業者開發高附加價值耗材及維修技術。
(五)加強推動平面顯示器製程設備業「產業研發碩士」人才培訓專班,加強高級人才的供給。
(六)協調財政部於海關進口稅則中增列國內無產製之平面顯示器製程設備零組件,免徵進口關稅。工業局針對上述策略,期望2008年達到製程設備50%以上(產值新台幣600億元以上)國產化目標,使國內設備業者具備獨立設備開發能力,並建立國內產學研完整分工體系,於2010年後具有爭取國際市場之能力。
Source : 經濟部電子報 2005/07/27
--------------------------------------------------------------------------------------------------------------------------------------------